大学生性道德及性情感培养探讨孔月晴 1,李永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2)摘要:随着人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大学校园也流行了性自由的风气,大学生新的性道德规范也在快速改变中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学生性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健全学生人格修养,这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关键词:大学生;性行为;性道德规范;培养方法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开放和思想的日益多元化,社会对非强迫婚前性行为已经越来越宽容性独立、性解放之风也随之也刮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的性道德规范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中国的青少年男女在性的问题上应该如何自处?这些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棘手问题综观我国性教育形势,直到今天,在各类学校还很少开设正规的性教育课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不知如何开展有关方面的教育,或干脆绝口不提,以致造成在大学校园中性教育近乎空白的状态因为性的教育,尤其是性的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性行为自由,缺乏性道德,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道德和人格培养以往,学生只要发生婚前性行为,就会面临被校方开除的危险;而如今,诸多院校都对大学生恋爱、同居采取了不提倡、不禁止的中庸之态。
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对大学生的性行为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学校应该从性伦理的角度加强对大学生性道德及性情感的教育一、当代大学生性心理、性行为特点1.性知识的缺乏许多大学生都表示在性教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南京大学赵梅等 [1]人研究表明大学生性知识严重缺乏者占 26%,轻度缺乏者占 51%重庆医科大学杨小丽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 60%的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很少或基本不了解,尤其是女大学生武汉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熊承良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于人类受孕条件、月经特点、女性最易受孕时间、艾滋病传播途径、紧急避孕方法等方面的认知率为 50%~70%,医科学生、大学女生认知情况比其他学生好同时,99%以上的被调查高校学生对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都缺乏正确认识,只有 2%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全部的紧急避孕方法因此,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较贫乏,性生殖健康知识掌握较少2.性态度、性观念呈开放趋势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行为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性观念更加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在性交往和性活动方面,已有了多种抉择 [2-5]余飞颖等 [4-5]调查发现,分别有13.1% 和23.9%的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对性行为持有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 [6]3.性压抑和性开放并存大学生中性压抑和性开放并存表现为:一方面,大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出现性压抑人群和性开放人群;如一些道德意识强、性格内向而又相对胆小的学生,容易出现性压抑,严重者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产生人格障碍、性变态等;也有一些道德意识薄弱、性格外向而又胆大的学生,容易出现性冲动行为,其结果也会出现困惑,如担心疾病传染、受孕等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既有性压抑倾向,又有性行为的开放,这些学生常常深受自己的道德谴责,产生严重的道德焦虑二、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贫乏,性道德不高或缺失带来的后果1.首次性行为年龄变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少年生长发育提前,加之受环境越来越开放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心理出现前趋态势,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且性行为低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逐步下降 [7-9] 马瞧勤 [10]等 调查发现,已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中,63.3%在大学期间开始有性行为,32.0% 在高中发生性行为,3.8%和1.0% 的人分别在初中和小学发生性行为。
2.多性伴对“忠诚于配偶或恋人”这一问题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贞操”观念,但是对多性伴持相当严厉的不宽容态度,只有少数人认为“只要有感情,就不存在贞洁问题”,女生相对更注重“贞洁”观念 [11-13]部分大学生发生过多个婚前性伙伴的乱交行为 [14-17] 3.临时性行为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认同“当两人之间只是偶然吸引就可以发生性行为”这一观念,且随着两人间关系的不断亲密,容许临时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不断增加,男生较女生更加开放 [3,18]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今天,聊天室、网络论坛等各种即时网络通讯工具为大学生实施“一夜情”等临时性行为提供了一种新型而且便利的途径陈舸等 [16]调查发现,初次性生活的对象临时异性朋友占17.9% ;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性关系的对象中,临时异性朋友占13.3%严焱等 [19]调查发现,48.3%的大学生有过临时性伴4.商业性行为有些女大学生盲目追求刺激和时尚,在校外充当有钱人的“情人”、“二奶”;男大学生嫖娼的现象也曾见诸报道 [8,20-21]5.意外怀孕与人工流产 大学生意外怀孕现象由来已久,来自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均揭示,未婚女青年的人工流产率逐年增加 [22-25]。
长期以来,我国女大学生意外怀孕的结局绝大多数为人工流产,且只有少数人会去正规医院进行人流;很多女大学生由于害怕别人知道,多选择个体医生或不正规小诊所接受流产手术,术后又难以得到有效的疗养和心理支持,这会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损害 [26-27]马瞧勤等 [28]调查发现,有性行为的学生中,10.7% 的大学生自己或者性伴侣曾有怀孕的经历,10.4% 的大学生自己或者性伴侣有流产的经历6.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性病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余飞颖等 [5] 调查发现,1.4% 的大学生曾被诊断患过性病黄静等 [29]调查发现,在有性交行为的学生中,有14.0%的人曾患过性病三、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途径探讨加强性教育,特别是性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我们要通过不同途径与渠道,加强性教育,教给大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其性道德素质1.加强家庭性教育:作为父母,应坦率地面对孩子的性问题特别是随着孩子性生理、性心理成熟,父母要积极主动和他们探讨有关性的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性价值观同时,社会也应对家长开展性教育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2.重视学校性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科学性知识形成性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教育主阵地。
学校应把性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特别要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相关课程,使大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养成良好的性道德,从而规范自己的性行为要形成完善的帮助工作机制,及时给遇到恋爱、性等方面问题的同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同时,要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理论素养好的性教育教师队伍3.社会的性教育:社会要大力加强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规范管理,使其成为传播科学正确的性知识,而不是充斥黄色、暴力和错误性知识的渠道,促使形成性伦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大学生性情感的培养方法讨论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的通过性教育课和其他途径不仅让同学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性道德情感1.责任感培养: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知道性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其结果和影响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要对性行为中的另一个人、恋爱中的另一个人,要对社会负有责任感2.义务感培养:每一个人当性生理、性心理成熟时,都有恋爱和结婚的权利,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人们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时,有付出的义务,对对方要有照顾的义务,甚至为对方作奉献的义务。
3.羞耻感培养:羞耻感是人所具有的一种伦理调节手段,瓦西列夫认为:“羞怯是一种道德和审美反射和自我监督的表现,即使和所爱的人独处,即使是在亲昵的环境中,也避免直接提到有关肉欲、色情的一切但羞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文化修养的结果所以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羞耻感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处理有关性的问题时,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以及什么是丑恶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美丑观4.法制观培养: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人的行为都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道德和法律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个人行为和个人隐私应该符合性道德和相关法律高校性道德教育目标不仅要保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能保护他们的终身健康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针对大学生身体发育所处阶段,围绕青春期所发生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有选择地介绍性科学知识同时,加强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性态度,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实行以人性主义为指导的性教育,将情感教育、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他们明白两性结合是一种社会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从而促进性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性道德教育要与性技能教育相结合,教育他们掌握安全、科学的性技能,知道如何避孕、意外怀孕后该如何处理、怎样应对性骚扰和性侵害;还要使她们认识到早孕对身体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危害,避免婚前性行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得到持续发展。
高校在开展性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即坚持性道德教育的全面性,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性道德教育,坚持性道德教育的立体性;其次必须明确性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伦理学知识教育、性法律知识教育、性病的预防教育等参考文献[1]刘琦,杨静.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现状探讨[J].西安: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16-119.[2] 赵阿华.当代大学生性现状调查及其伦理对策.青年学研究,2006(3):7—14.[3]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和相关认知.现代预防医学,33(5):717—719.[4] 余飞颖,许国章,马瞧勤,等.大学生性知识和性行为调查分析.疾病监测,2005,20(12):630—63l,634.[5] 刘刚,吴赤蓬,王声溺,等.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5,9(2):103—105.[6] 程毅.性观念: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实际走向与现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4):8—13.[7]吴扬.广东商学院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563—565.[8]钟晓健.大学生的非法性行为与越轨性行为的界定与干预.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4):146—148.[9]胥兴春,刘电芝,莫秀锋,等.大学生性行为及性道德观发展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33—335.[10]马瞧勤,丛黎明,余飞颖,等.浙江省某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描述性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5):411—414.[11]董莉萍,李晓波,李兴有,等.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13—3l15.[12]郭树榜,刘明哲,路陶生,等.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1019—1020.[13]李延军,蔡梦琦,徐丹,等.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长春大学学报,2006,16(4):82—86.[14]谢佩娜.大学生性行为调查及教育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35.[15]蔡海燕,王德斌,程静,等.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其依恋模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48—750.[16]陈舸,林勋,杨莹,等.福建省4城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l9—21.[17]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等.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33—535[18]索阿娣,钟盎,周芝艳,等.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 青年研究,2004(4):30—38.[19]严焱,孙华昌,华平.某大学517名学生艾滋病知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