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治疗靶点探索

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55.47KB
约30页
文档ID:378498752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治疗靶点探索_第1页
1/30

数智创新数智创新数智创新数智创新 变革未来变革未来变革未来变革未来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治疗靶点探索1.口腔腺样囊性癌概述及流行病学特点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信号通路异常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微环境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向治疗策略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治疗策略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联合治疗策略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前景及挑战Contents Page目录页 口腔腺样囊性癌概述及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概述及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腺样囊性癌概述1.口腔腺样囊性癌(OSA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约占所有口腔癌的3-10%2.OSACC好发于腮腺和腭腺,也可发生于舌下腺、小唾液腺和上颌窦等部位,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好发于中老年3.OSACC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肿块、疼痛、麻木、张口受限等症状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流行病学特点1.OSACC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在亚洲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我国为高发区之一2.OSACC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2例/10万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OSACC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染色体易位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9)(p22.3;q31.1)、t(11;19)(q21;p13.1)和t(12;15)(p13.3;q25.1)2.这些易位导致易位融合基因,如PLAG1-GLI1、MYB-NFIB和ETV6-NTRK3等融合基因,从而介导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3.易位融合基因可作为治疗靶点,如PLAG1-GLI1融合基因可被靶向治疗药物维罗非尼抑制,MYB-NFIB融合基因可被靶向治疗药物恩替尼抑制突变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CTNNB1、NOTCH1、HRAS、KRAS和PIK3CA等2.CTNNB1突变导致-catenin蛋白过度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NOTCH1突变导致NOTC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3.HRAS、KRAS和PIK3CA突变导致RAS/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这些突变基因可作为治疗靶点,如CTNNB1突变可被靶向治疗药物恩替尼抑制,NOTCH1突变可被靶向治疗药物奥拉帕尼抑制,HRAS、KRAS和PIK3CA突变可被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抑制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拷贝数变异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拷贝数变异包括11q13扩增、17q21扩增和19q13.3扩增等2.11q13扩增导致CCND1基因扩增,从而促进细胞增殖17q21扩增导致ERBB2基因扩增,从而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19q13.3扩增导致AKT2基因扩增,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3.这些拷贝数变异可作为治疗靶点,如11q13扩增可被靶向治疗药物帕博西尼抑制,17q21扩增可被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抑制,19q13.3扩增可被靶向治疗药物阿法替尼抑制微RNA异常表达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异常表达的微RNA包括miR-21、miR-155和miR-205等2.miR-21表达上调,抑制PTEN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miR-155表达上调,抑制P53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miR-205表达下调,抑制ZEB2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

3.这些异常表达的微RNA可作为治疗靶点,如miR-21可被靶向抑制剂miR-21抑制剂抑制,miR-155可被靶向抑制剂miR-155抑制剂抑制,miR-205可被靶向激动剂miR-205激动剂激活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长链非编码RNA异常表达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包括MALAT1、NEAT1和HOTAIR等2.MALAT1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NEAT1表达上调,抑制细胞凋亡HOTAIR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3.这些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可作为治疗靶点,如MALAT1可被靶向抑制剂MALAT1抑制剂抑制,NEAT1可被靶向抑制剂NEAT1抑制剂抑制,HOTAIR可被靶向抑制剂HOTAIR抑制剂抑制免疫逃逸1.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常见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PD-1/PD-L1通路异常激活、CTLA-4表达上调和IDO表达上调等2.PD-1/PD-L1通路异常激活导致T细胞功能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CTLA-4表达上调导致T细胞功能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IDO表达上调导致T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3.这些免疫逃逸机制可作为治疗靶点,如PD-1/PD-L1通路异常激活可被靶向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和Pembrolizumab抑制,CTLA-4表达上调可被靶向治疗药物伊匹木单抗抑制,IDO表达上调可被靶向治疗药物Epacadostat抑制。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信号通路异常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信号通路异常1.EGFR信号通路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高度活化,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和预后不良相关2.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包括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等3.靶向EGFR信号通路是口腔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目前已有多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被批准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HER2信号通路异常1.HER2信号通路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也存在异常激活,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和预后不良相关2.HER2信号通路的激活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包括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等3.靶向HER2信号通路是口腔腺样囊性癌治疗的另一个潜在靶点,目前已有多种HER2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EGFR信号通路异常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信号通路异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1.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也存在异常激活,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2.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包括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等3.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口腔腺样囊性癌治疗的另一个潜在靶点,目前已有多种PI3K/AKT/mTOR抑制剂被开发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微环境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微环境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细胞浸润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TILs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常见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ILs可以通过直接杀伤癌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2.调节性T细胞(Tregs):Tregs是TILs中的一类亚群,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Tregs的数量和活性往往升高,这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受抑制,促进肿瘤生长3.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另一种常见的免疫细胞,具有吞噬癌细胞、清除凋亡细胞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巨噬细胞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也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检查点分子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升高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之一。

PD-1与配体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导致免疫反应受抑制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CTLA-4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升高的另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与配体CD80/CD86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导致免疫反应受抑制3.LAG-3:LAG-3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升高的第三种免疫检查点分子LAG-3与配体MHC-II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导致免疫反应受抑制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微环境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治疗策略1.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口腔腺样囊性癌免疫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除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2.CTLA-4抑制剂:CTLA-4抑制剂是另一种口腔腺样囊性癌免疫治疗的策略CTLA-4抑制剂通过阻断CTLA-4与CD80/CD86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除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3.LAG-3抑制剂:LAG-3抑制剂是口腔腺样囊性癌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之一LAG-3抑制剂通过阻断LAG-3与MHC-II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除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向治疗策略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向治疗策略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通路,在口腔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2.目前,获批用于口腔腺样囊性癌治疗的口服TKIs主要包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布加替尼等,以及泛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等3.这些口服TKIs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的抗肿瘤活性,为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口腔腺样囊性癌中常见的驱动基因,其过表达或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EGFR靶向治疗主要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等3.EGFR TKIs,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口腔腺样囊性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向治疗策略血管生成抑制剂1.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阻断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已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口腔腺样囊性癌。

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免疫治疗1.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杀灭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其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释放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3.目前,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口腔腺样囊性癌的ICIs包括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等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向治疗策略靶向凋亡途径1.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靶向凋亡途径的药物通过激活凋亡通路,诱导癌细胞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3.一些靶向凋亡途径的药物,如Bcl-2抑制剂阿维单抗、Survivin抑制剂YM155等,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抑制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的活性靶向癌干细胞1.癌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亚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2.靶向癌干细胞的药物通过抑制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治疗策略口腔腺口腔腺样样囊性癌的治囊性癌的治疗疗靶点探索靶点探索 口腔腺样囊性癌的免疫治疗策略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控:1.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着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髓系细胞等,这些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之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