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75KB
约3页
文档ID:17033963
第四章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_第1页
1/3

第四章 19 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参考资料李瑚:《魏源研究》 ,朝华出版社 2002陈其泰:《魏源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成晓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重庆出版社 2006曾国藩:《曾国藩诗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龚自珍:《龚自珍诗词选》 ,中华书局 2006王渝生:《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李善兰》科学出版社 2000内容提要第一节 思潮与学术第二节 诗歌与散文第三节 科技与译书第一节 思潮与学术一、经世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嘉道时期:1826 年,由贺长龄、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 ,集中反映经世思潮的发展成果鸦片战争前后:代表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姚莹、包世臣、何秋涛、徐继畲等人,形成了地主阶级经世派主要思想:讥讽时弊;倡言社会改革《皇朝经世文编》《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 ,次年刊行,凡 120 卷,文章 2236 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类下又分子目选辑清初至道光前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入选作品反映了清代前期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 .抨击社会积弊龚自珍鞭挞清朝腐朽统治;把批判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左无才相,右无才史”反映清末人才的稀缺,是社会衰落的表现,造成人才枯竭、道德沦落的原因,是君主的乾纲独断提出变法主张根据儒学的“ 变易”观,提出了变法主张试图在不根本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实行局部性的社会改革,使清王朝摆脱危机提倡实政、实学,即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一切政务和学问如漕运、盐政、农事、河工、;提出均田、限田的主张,以期缓和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问题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 本末皆富 ”的道理欧风美雨东渐,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广东禁烟期间,为了解“ 夷情 ”,主持翻译了《澳门新闻纸》 《华事夷言》把有关外国史地的资料翻译成《四洲志》 ,注意学习西方的船炮技术购置仿造2、魏源:1842 年著成《海国图志》 ,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政情、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洞悉夷情”“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建议在中国设立兵工厂和造船厂,聘请洋匠来华施教,翻译西书,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培养新式人才肯定人民群众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讴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3、姚莹:1845 年写成《康輶纪行》 ,介绍中国西南边疆及外国一些地区的史地风情,告诫国人警惕英国侵略野心,主张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学等“长技”4、徐继畲: 1848 年写成《瀛环志略》10 卷全书以图为纲,依次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继《海国图志》后又一部重要世界史地著作二、汉宋学的合流汉学又称考据学、朴学,乾嘉时期鼎盛一时宋学又称理学、开创于宋代,分为程朱派和陆王派南宋后程朱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清初受汉学冲击沉寂方东树于 1826 年写成《汉学商兑》 ,猛烈抨击汉学,作者在书中用程朱理学的观点对汉学进行全面系统批判,在其影响下,扬宋抑汉风气形成程朱派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陆王派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南宋时,陆九渊倡言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 在人心之外、 “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 “发明本心”、 “收其放心”的“简易”、 “直捷”主张。

他还同朱熹辩论过“ 无极”、 “太极”等问题,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王守仁更是集心学之大成,并提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心即是理”的命题 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大量起用讲求理学的大臣理学分为两大派别:一是以倭仁、李棠阶、吴廷栋为首的理学主敬派,一是以曾国藩为首的理学经世派理学主敬派是理学中的正统派,以儒学正宗自居,主张以程朱的道德论为中心发挥理学思想,认为天下国家是靠人心维系的,人心的善恶取决于学术的正邪,把程朱理学视为唯一正学除探讨道德修养外,热衷于各种学术上的论辩如君子小人之辩,夷夏之辨理学经世派是理学中的革新派,贺长龄曾倡导“ 义理、经济”合一的主张,企图以经世之学的“实”来济程朱理学的“ 虚”曾国藩是代表人物把“经济”从“义理”中独立出来,他说:“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理学经世派具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特征,崇尚实务,还有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体现出一定时代眼光汉宋学由对峙到合流,是同光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是由双方有识之士共同促成曾国藩提出汉宋调和的理由:一是汉宋学都是孔门儒学的一部分,二者都能通向“圣人之道”。

二是汉宋学宗旨相同曾国藩把汉学宗旨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宋学宗旨概括为“即物穷理”,认为二者的基本精神都是“务实”,主张通过调和汉宋学解救儒学面临的危机汉宋调和的观点得到汉学家的响应第二节 诗歌与散文一、宋诗运动与桐城派古文的复兴道光、咸丰年间,清代诗坛出现了学习宋诗的潮流,形成了一个学人与诗人之诗合一的流派——宋诗派,又称“宋诗运动”代表人物:程恩泽;郑珍等代表作:《勤学斋笔记》 《东洲草堂诗集》特点:写诗学韩愈、苏轼、黄庭坚,多模山范水,官场唱和,追求闲情雅趣,还有一些攻击太平天国的作品,也有个别关心民间疾苦,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桐城派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期的方苞开创,经刘大櫆、姚鼐等人的发展而臻于成熟乾嘉一度衰落,到道光又有复兴桐城派作家主要以姚鼐的四大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为中心的一批学者主张“文以载道” ,和“ 义理、考据、辞章”合一的思想原则,为清王朝的政治服务,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保守性散文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气象恢弘的阳刚之美,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不少作者关心现实,忧国忧民咸同以后,曾国藩为该派盟主,此时又称湘乡派曾国藩提出“ 并功、德、言为一涂 ”的创作理论还提出“以形写神”,文史并修、兼采百家的创作方法,此时郭嵩焘、薛福成等人或任驻外使节,或出国游历,以桐城派义法和风格写下许多日记、游记和政论文,他们的创作扩大了古文的题材范围。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吴敏树《君山泛舟 》二、进步的文学潮流近代文学新风代表人物龚自珍,他的诗作敢于面对现实,大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代表作《己亥杂诗》不仅指出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威胁,而且对广大人民遭受封建剥削的苦难表示同情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大批爱国诗人如林昌彝、梁信芳、魏源等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表彰了爱国将士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如《三元里》 《三将军歌》此期间还出现大量表达国人抗敌决心的文告、檄文民谣 《乡民讨英檄》第三节科技与译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自然科学继续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数学方面,罗士琳《四元玉鉴细草》 ,对元代朱世杰的 《四元玉鉴》作了深入的研究阮元主编的《畴人传》 ,全面反映我国数学研究成果李善兰的《方园阐幽》 《对数探源》等三部著作,创立了 “尖锥求积术”阐述尖锥术的基本原理项名达《象数一原》第一次提出椭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物理学方面,郑复光《镜镜詅痴》第一部系统的光学专著天文学方面,顾观光《周髀算经校勘记》 ,对其进行订正生物学方面,吴其濬(jun) 《植物名实图考》工艺制造方面,丁拱辰、龚振麟对新式火炮的制造技术贡献尤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