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井潜水泵的使用维护及排故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30KB
约25页
文档ID:444854005
深井潜水泵的使用维护及排故_第1页
1/25

目录第一章 深井潜水泵的概论…………………………………………11.1、 深井潜水泵的开展历程 11.2、 深井潜水泵的根本构造 31.3、 深井潜水泵的工作原理 41.4、 深井潜水泵的性能曲线 4第二章 深井潜水泵的应用 …………………………………………52.1、 深井潜水泵在排水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2.2、 深井潜水泵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6第三章 深井潜水泵的拆装…………………………………………73.1、 深井潜水泵的结构图 73.2、 深井潜水泵一般拆卸步骤 73.3、 深井潜水泵拆卸顺序 73.4、 深井潜水泵拆卸注意的事项 83.5、 深井潜水泵的装配 8第四章 深井潜水泵的使用须知事项与维护………………………84.1、 深井潜水泵的使用须知事项 84.2、 深井潜水泵的工作环境 94.3、 深井潜水泵的维护方法 10第五章 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105.1、不能抽水或扬程严重不足 105.2、密封不良 135.3、 出水管破损泄露 135.4、 卡泵 135.5、 漏电 135.6、 启动电容失效 135.7、 常见故障的检测 135.8 潜水泵试运行………………………………………………………185.9须知事项 19小结………………………………………………………………………20致谢………………………………………………………………………22摘要潜水泵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水处理工具,与普通的抽水机不同,潜水泵是电机 与水泵直联一体潜进水中工作在水下,潜水泵可分为井用潜水泵、作业面潜水泵、 潜污泵、排沙潜水泵、矿用立泵等。

本文结合我校多年的维修经验,论述深井潜 水泵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现象与分析处理近年来,我国深井潜水泵行业产品在技术、质量、性能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 高,以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性价比,深井潜水泵产品出口呈增长的态势,出口 深井潜水泵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进口深井潜水泵主要是高端产品总体 来看,国内深井潜水泵产品出口大于进口,深井潜水泵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我国深井潜水泵行业不可防止的受到了 影响,进出口总体呈下滑形势,深井潜水泵进出口贸易与局部企业生产经营带来 阶段性的困难,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产品出口 1950.8万台,进口 40711台由 此看来,深井潜水泵在中国的市场上还是有很大的比重的的越来越多的深井潜 水泵的用户在电机或者泵体发生故障的时候只能依靠厂家的维修我在这段时间 里从事了深井潜水泵的制造工作,可以亲自接触到关于深井潜水泵的使用维护的 相关操作以与在返厂维修的水泵和电机的维护在电机的使用中,最重要的是两 个方面,第一就是考虑电机的使用环境;其二,就是注意电机不能在空转的状态 下运转在损坏的潜水泵中,一大局部是由于电机的损坏导致的在装配上工作 的半个月,我对于电机的构造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

在返厂的电机中主要是零部 件的损坏导致的,主要是滑板、上下导、转子等的损坏导致的,所以在电机发生 故障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发生故障的部件关键词:深井潜水泵使用维护电机Deep well submersible pumpDeep well submersible pump motor and pump body is directly connected into the water of the water pump,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unit efficiency, low nois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repai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ep wells, water wells and marine extracts, can also be used in rivers, reservoirs, canals and other extraction: mainly used for irrigation and high altitude mountainous human and animal use, also for the city, factories, railway, min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using the site.Deep well submersible pumpQJ series submersible pump characteristics:1, motor, pump body, dived into the water running, safe and reliable.2, the well pipe ha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on the pipeline, as long as can bear the pressure.3,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and simple maintenance , small occupation area, no need of a pump house.4,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aw material savingKey words:Deep well submersible pumpuse of the environmentmotortroubleshooting第一章 深井潜水泵概论1.1 深井潜水泵的开展历程民国35年(1946年)陈阿金等5人合资创办洽兴抽水机修理社(现某某深井泵 厂),设在建国西路339号。

它是国内第一家生产深井泵的工厂当年制造出国内第 一台6英寸深井泵国外井泵的开展比拟早,技术上也比拟完善从1928年第一台 潜水井泵的发明到1961年已经全面地标准化 近几十年来,国外的制造商主要在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而我国从6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的大跨步下面 仅以井泵的水力性能为主线对井泵技术的开展历程作扼要回顾农业灌溉和人畜 饮水是至关农业开展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地提水如此关系着我国广阔农田生产 的成败同农业机械化一样,我国的农田提水方式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一 从手工、畜力到机械化在我国的广阔农村,人工提水最为古老和普遍伴随着 人们对工具的不断改良,逐渐采用辘轳与水车提水借助畜力又在前者的根底上 更进了一步资料明确59年以前大多使用手摇水车提水,但局部地区采用了几种 立式活塞提水泵,动力为拖拉机或畜力,明显省力某某水泵厂于1959年对北方 地区调查明确当时的提水方式主要有三种:(1) 、解放式水车,畜力带动;(2) 、离心式水泵,较普遍的是泵放在地面上,也有安装在地下的,受井内 条件影响大,时常中断工作;(3) 、深井泵,泵工作局部在井下,传动支承局部用扬水管与传动轴联接。

其中第三种即属长轴深井泵由于设计经验不足,该泵效率比同性能离心泵低10%以上,但从工程实用角度无疑是三者之中最好的,这也有力地解决了 深井取水,特别是北方地区深井取水的难题此后的开展历史 大致可以总结如下:我国潜水井泵的开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60~70年代中后期的摸索阶段1960年某某江宁电机厂首先试制出2.2JN潜水电泵,填补了国内空白水泵局部采取叶轮配空间导叶形式,水流从叶轮出来经过空间导叶消除环量, 以减小损失最初的设计不是很理想,效率仅为35%1965年某某水泵厂进一步 试制出2.2Kw的系列化产品,效率达到57.5~75.5%,已接近国外先进效率指标从 水力设计资料看叶轮和导叶的流道面积变化均匀,说明当时已较好地掌握了水力 设计方法JN型主要针对河湖、沟渠、土井浅水作业,严格来讲,早期的JN泵不 属井泵系列但其开展经验,尤其是早期叶轮与导流壳的水力设计经验是弥足珍 贵的JN型经过3次较大变革成功开展成QY型作业面泵而北方深井提水也迫切 需要相应的产品65年前后国内已经开始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于70年左 右才开始着手组织北方地区研究、设计、试验NQ型农用潜水电泵的工作。

1972年 1月北方八省〔市〕对NQ系列潜水电泵的设计、系列化进展了总结;同年3月于石 家庄水泵厂对四种口径九个品种NQ系列潜水电泵制定了统一的定型方案此后各 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发出各种型号NQ型潜水电泵NQ型的水泵局部由进水节、 叶轮、导流壳和逆止阀等组成,构整齐,布置合理这样便于厂家形成多品种、 系列化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从资料看当时普遍采用一般离心泵叶 轮配上空间导叶作为泵体局部这种生搬硬套既不符合井泵特殊的结构要求和工 况,也不符合井泵内部流动原理,造成能量损耗较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指标, 效率普遍较低,当时的设计者也注意到了2) 、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大规模生产和全面研究阶段由于结构上深井潜水泵受井径限制,而且工作局部深入水下,工况不同于一般离 心泵,有必要从流动原理着手,系统加以研究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到70年代中后期,针对性的水力模型研究都迟迟没有开展 1977年,中国农机院开始了局部离心式潜水泵水力模型的研究,揭开了井用潜水 泵全面深入研究的序幕,通过研究效率普遍提高3~6%研究从设计、模型、铸造 与加工各环节详细作了试验、分析和探,达到了深入的理论和经验积累。

随后80年代初中国农机院又掀起了深入研究井用潜水泵的高潮,针对叶轮和导叶 水力设计理论进展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成果的根底上,促成80年代NQ型井泵的大规模系列化生产这一时期全国各 地潜水泵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起来,并且相继开发出各自的系列,达到潜水 井泵生产的顶峰期从资料看这一时期比拟成熟的设计之一是模仿普通立式多级离心泵,采用正反导 叶,叶轮采用优秀水力模型,导叶设计采用等速度矩原理另一种采用空间导叶, 叶轮采用优秀水力模型,考虑叶轮与空间导叶的相互作用,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 来设计设计思想在当时的产品中得到很好得贯彻和表现这一时期一些厂家还引进国外厂品进展仿制和改良,如某某水泵厂引进西德Ritz 公司的66系列潜水泵,并加以改良,效果比国外80年代初的产品略有提高,虽然 还追不上同时期国外的技术水平,但80年代蓬勃的开展说明我国在井泵的设计水 平上较六、七十年代已有了总体的提高80年代中后期NQ型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QJ系列取代后者在结构和性能方 面都有所优化和提升,QJ这一型号也一直沿用至今3) 、90年代以来开展趋缓在中国农机院80年代初掀起的研究高潮过后,井泵的研究根本处于停滞状态, 也不难理解,十余年的生产经验明确井泵性能根本维持在原来的根底上,也就是说原有的水力模型是比拟优秀的,那么对于井泵这种量大面广的 产品,厂家更关注如何节约本钱,而不是水力设计方法的研究。

大规模系统化的 模型研究已不可能,比拟普遍的是厂家对产品略微改良,或者通过引进国外高档 次产品加以仿制和吸收但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工作仍然在继续较有共识之一, 在大比速时,叶轮向后倾斜,再配上空间导叶,这种设计比采用普通离心叶轮(不 向后倾斜)的性能要高,并且在形式上不断变化中其二,在小比速时,采用优秀 叶轮,配上正反导叶,当时的产品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两种典型形式1.2、深井潜水泵的根本构造以QJ深井潜水泵为例(1)、QJ型潜水电泵机组由:水泵、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