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婉抒健笔 润玉藏佛心——浅析张晓风、简祯同题材散文中的个性风格_现当代文学论文 柔婉抒健笔 润玉藏佛心——浅析张晓风、简祯同题材散文中的个性风格.摘 要:在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散文作家独领风骚,此时张晓风与简祯两位散文家将有关自然与人生的散文带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从张晓风、简祯两位同是描写自然和人物的散文着笔,浅析蕴藉在其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关键词:简祯 张晓风 生命 语言风格 情感色彩张晓风,第三代散文家之名家60年代中期凭借处女作《地毯的那一端》获得“中山文艺奖散文奖”并显露于文坛简祯,80年代散文作家,曾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发表作品而声名鹊起当新秀简祯和当时已名噪一时的张晓风同处在台湾文学的舞台上时,两人的作品都不约而同的体现出对生命的探寻与礼赞两位作家以对生命不朽的致敬与对话为题材的散文感染众多受众,而两位独具特色的散文风格也是她们同中有异的关键一、关于“生命”的共语生命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张晓风和简祯的作品中同样都有关于生命的问询与求索在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中,文章行将结束的段落她感慨,生命也许像飘舞的种子般简单随意,但生命本身也是磅礴伟大的此时张晓风的散文仍将关注生命的视角停驻在从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追寻生命源起与延续,力求做到物我一体的感受生命力量。
而简祯对于生命的文学追求也从未停止她曾评述自己的作品“我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命虽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1]《我来酿》中,她以酿制的橄榄作为出发点,意在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零食酿制过程,说明生活虽不能尽如人意,但只要体会其中滋味,便也可笑然相待在《小红虫》中,简祯描写了一只偶尔掉落在自己笔记上的小红虫,小红虫从面对黑色的字迹敏感躲避,到最终选择镇定的,不畏惧的走出那团黑暗简祯因此感到震惊和欣喜,她对这微小的生命力所拥有的强大勇气给予赞叹说“我想,它已有资格走遍一个地球[2]小红虫便是那一朵花或一根草样的生物,却让简祯敏感的内心捕捉到这只挣扎中的小红虫生命分量之所在作者认为即便是短暂的生命,有一瞬可以蓬勃的活过,即便徒留的是感伤与怅惘,也为生命留下华美的回忆当简祯与张晓风将视角锁定在人类社会中时,对生命的感悟也开始深刻张晓风最为深刻的探究莫过于对自己身患癌症时的感受她说,当知道对手是谁,对手也会逃走积极乐观面对这段坎坷的张晓风,自我实现了对生命力是顽强的解读简祯也在《四月裂帛》中对患病有人写道“也许,不再有什么诘屈聱牙的经卷难得了你我。
当你恒常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我试图以文学的悬崖瓦解宿命的悬崖,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里,曾有十二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3]两位都表达出面对生命中难以避免的劫难的坦然她们在创作中始终以敏感的内心体察外物,孜孜不倦的描绘生命的诞生与传延,生命的快乐与苦痛生命这一话题构成两位作家散文题材的主旋律然而,在同题材作品中两位作家又各具特性,构成各自的艺术风貌二、语言风格的同中有异张晓风与简祯的散文语言都有清雅脱俗的美感,又蕴含哲理但由于两位生活的时代、环境的差异,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各有不同张晓风60年代成名,既充分吸收中国文学传统,炼词造句;又借鉴西方文艺技巧,将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理念融于散文之中譬如在《顾二娘和欧基芙》里,作者就由做砚台的顾二娘联想到同样“用传统社会眼光去看都是‘苦命女子’”的欧基芙,感慨两位虽然来自东西方两个不同国家,却都在遭遇变故后独立自主起来一个用刻刀深得石趣,一个用画笔重新定位美国本土风景因而张晓风的散文视角虽从女性着笔,语言塑造上却颇具挥毫的气势,像是奔流的河海简祯童年的乡村生活给简祯以深刻影响,也使得她的创作虽融入现代风格却仍弥漫着乡土情怀。
就如简祯在《女儿红•萤火虫》中描写“雨把山泡湿夜很轻薄,允许你腻在它怀里似的但是夜有它的洁癖,蹂躏你,如拈掉袖口上一只渴欢的萤火虫[4]想象轻妙,具有女性的敏感,轻松营造出夏夜的宁谧和趣味她的语言风格简约而深刻,能够令读者自然的接受、融入、并引发共鸣简祯始终从现实生活中进行微观取材,对生命的细节作不懈求索,体察事物之细微,描写语言之精妙,有种禅定般的静谧感受就如简祯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缘缘篇提到的几段有缘无分的爱情,以冷静的旁观者视角看待人世间残缺的情感语调始终平和客观,形成了现实与精神并存的理性,却不失情感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在情感色彩上与张晓风散文不同的地方 三、情感色彩的对比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无论是早期的真率热烈,还是后期向往生命的明畅隽永,感情都是大气、强烈的就如隐地曾经评价“晓风不仅是女强人,晓风还是强人晓风是柔美的强人张晓风散文情感壮阔深沉,读她的文章可以感慨于生命的伟大,可以畅怀历史的深远,可以体悟人生的深刻她成功的融合了女性的柔美和身为执笔写意人生的雄伟健笔她以一己薄弱的身体,构筑起庞大的精神世界,执笔尽最大的力量,写自己之能写,抒发一切澎湃的情感,以激越情感色彩描绘生活的意义。
而简祯虽在行文中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却常用象征、隐喻刻画人物,抒发性情在《渔父》中,她以静如深潭的情感抒发了对亡夫的爱简祯安于宿命,在有限的生命中,敏感地寻觅生活中的点滴,书写美好的生活、精妙的感悟、生命的珍贵和正在孜孜不倦写作的自己即便他人读不懂,她也只淡然道“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5]简祯行走于世,却始终都是那颗宜兰县溪水中的润石,静收世间物事,化为禅定般的淡然,始终缓缓地诠释她眼中的世界注 释:[1]简祯.女儿红[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2]简祯.微晕的树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83.[3]简祯.女儿红•四月裂帛[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17.[4]简祯.女儿红•萤火虫[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175.[5]简祯.水问[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