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提高模具品质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7页
文档ID:413146657
如何提高模具品质_第1页
1/7

模具公司既有状况如何提高模具品质一、模具品质管理措施加工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规定,提供模具工件,钳工通过研配、调节、确认后完毕模具组装二、加工品质控制措施负责人:生产各班长 监督人:生产科长 (品质只有一线领导及员工才干控制得住)各班长根据工作难易限度,复杂的工件在加工迈进行指引,明示员工,哪些地方需要重点注意,并做出标注加工中进行指引,加工后测量确认方可转到下工序规定:班、组长全面理解模具,具有较高技能,有责任心及积极性三、现状及将来现状为成果控制(黄色部分)将来为过程控制(橙色部分)车床锯床铣床磨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班、组长辨别难易限度,加工前指引员工如何保证品质,将容易浮现问题的地方,明示员工,在加工中起监督作用,加工后自检检测鉴定OKNG无特采品产生钳工班组长确认组装过程及研配效果通过长期指引,员工会逐渐掌握加工具体工件时需要注意问题点,减少不良品产生规定:班、组长全面理解模具,具有较高技能,有责任心加工车床锯床铣床磨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检测鉴定工艺编程生产筹划钳工合格不合格特采品返修报废组装调节免检班组长班组长四、各工序职责加工的工作就是按照图纸规定加工模具。

在做好本工序工作的前提下,为其他工序提供以便钳工的工作就是接到合格的模具镶块,通过研配及合适的调节,组装成一副完整的模具固然,要把一副模具做好,仅以上这些还不够,更需要各工序之间密切的配合,和常常的交流五、各工序问题点及对策设计问题点1、 模具构造不合理(1) 模具构造难以满足实际产品尺寸2) 模具构造不便于加工3) 模具构造不便于模具研配,组装4) 模具构造不便于模具调节5) 模具构造易产生毛刺、飞边2、 模具镶块公差标注不合理,具体表目前公差方向不一致,公差大小不合理3、 图纸不清晰表目前镶块复杂时,A3图纸无法看清;图纸表面混乱;缺少标注尺寸对策:1、 模具设计缺少总体设计及检图人员,在模具设计初期应当有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模具总体构造的拟定,在具体设计担当完毕设计之后,同样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检查图纸,确认各构造,公差与否符合模具规定由于具体设计担当检查自己设计的图纸很难发现问题2、 模具标注公差,在整个模具工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模具的精度,也影响到模具的加工及整个组装过程因此,在公差的标注时,要充足考虑到模具的精度,标注的方向,和公差的范畴3、 现状模具设计最大的图纸为A3,对复杂模具镶块有很大限制,需要用到更大的图纸。

加工车床、普铣问题点:1、 觉得本工序为粗加工不重要,加工时随意性比较大具体表目前:(1)留量不均匀 (2)垂直度不好 (3)加工漏型2、 加工夹具存在误差装夹用平口钳精密差,或打扫不干净,加工前未找对的认对策:1、变化车床、普铣工序是粗加工的意识,车床、普铣工序就是要按图纸规定,加工合格的产品2、多种工装夹具,都是圆满完毕工作的有效工具,因此,必须保证其使用精度,并做到及时打扫,认真保养,爱惜工具磨床问题点:1、 加工中砂轮修理不及时,导致加工工件尺寸不良,或尺寸合格形状不良(例如:工件尖角处,实际加工后为R角,加工直面实际尚有角度2、 图纸不清晰,导致加工错误,现状图纸均为A3、A4尺寸但部分重要工件形状复杂,尺寸诸多,在图纸上主线分不清形状,看不清尺寸,有时还需要员工去找设计查图纸3、 上工序留量小,或本工序未按上工序加工形状均分加工例如:压条的螺钉孔位置,总是偏心4、 磨床自测不精确对策:1、 工件精加工前必须确认砂轮状态,最佳精修一遍,然后进行精加工2、 需要设计解决3、 前工序必须提供应后工序满足图纸及工艺规定的工件,磨床加工前要确认工件形状,满足使用条件下,要分中加工。

4, 测量前,确认尺与否精确,测量时进行二次确认加工中心问题点:1、编程(1) 留量过大,导致刀具磨损、折断,工件尺寸超差,形状异常2) 未考虑公差,不同公差的尺寸,同步加工,导致有的尺寸合格,有的不合格3) 选用刀具不合理,由大刀忽然变小刀,由于拐角处量大,导致刀具断,此外,刀具类型有时选用不合理4) 程序时间较长,刀具磨损严重,或折断对策:(1) 编程现状粗加工留量均为0.1mm,加上侧面刀具步距留量,很容易导致刀具断,将粗加工留量更改为0.05mm,在加工淬火材料和角度面时合适增长半精程序2) 将公差不同的地方分开编程,或者更改工件造型,从而满足工件尺寸3) 选用刀具时,考虑刀与刀之间的留量尽量均匀,在粗加工时尽量采用球刀或圆角刀4) 将加工时间长,刀具直径较小的程序,提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减少刀具磨损,保证工件尺寸2、刀具(1) 刀具性能满足不了实际加工材质硬度,磨损快,寿命短2) 各别刀具种类少,如:无Ф0.6球刀;直径Ф0.5如下刀具长度种类少,应合理增长Ф0.8*0.5°、Ф0.8*1°、Ф1*1°、Ф0.6*1°有效刃长等3)个别刀具数量不充足,常常库房无刀具现象发生对策:(1) 更换满足使用规定刀具,重要为加工硬度方面。

2) 合理的增长刀具种类,这样加工时会减少断刀,提高加工质量及效率3) 针对现场状况,增长部分刀具数量3、设备及装夹具(1) 加工中心高速旋转时,主轴会产生伸长量,多数0.005mm左右,导致加工高度尺寸不良2) 装夹用平口钳精密差或未打扫干净对策:(1) 规定操作担当充足理解加工设备,在加工时考虑主轴伸长量对工作尺寸的影响将伸长量加入尺寸控制范畴2) 装夹前,要彻底打扫平口钳,装夹后,进行充足找正,定位确认无误后进行加工4、加工中心加工尺寸不良(1) 设计基准与编程加工基准不统一例:设计基准X0、Y0在工件侧边上,而加工基准X0、Y0在工件中心,这样由于工件外型大小及找正因素,就会导致测量时,产生偏差,尺寸不合格2) 在有基准孔的状况下,外形尺寸与基准孔位置公差和基准孔与内部型公差不一致,导致一处合格一处不合格3) 磨床加工外形尺寸、高度超差,导致本工序随之超差4) 操作者粗加工后没有重新找正、定位,这时,粗加工时工件会产生移动,导致精加工后尺寸不良对策:(1) 编程时,参照设计图纸,做到基准统一,如不能统一,需与设计商讨更改设计基准2) 编程时,注意公差标注,不同方向公差尺寸,分开加工。

3) 加工中心加工前,操作者要确认前工序外型尺寸及高度,方可加工4) 规定操作者在加工较大工件时,必须进行二次找正,消除粗加工偏移量电火花问题点:1、 电极不良(1) 电极间隙不均匀,例:一种异形电极,其中只有一种面的间隙是0.05mm,其他均为0.08mm,这时如果进行加工的话,就会导致尺寸不良2) 电极表面粗糙度差,这时会导致加工工件表面粗糙,或尺寸不良3) 电极数量少,加工后达不到设计形状规定,或各别部分多肉4) 放电加工中,电极损耗严重形状较小电极)对策:(1) 重新制作电极2) 需要钳工对电极抛工,去毛刺,然后测量,在放电使用3) 工艺在设定电极数量时,要根据加工位置、数量,进行设定,电火花加工时,要按照工艺数量进行加工如的确不需要所有加工时,一定仔细确认工件形状、尺寸与否加工完整4) 放电加工中,适应限制电流大小,如果不行,可考虑增长电极数量,或将电极材料由铜改为合金2、 电火花加工不良(1) 放电加工尺寸不到位2) 加工角度面尺寸不到位3) 放电加工后,与加工中心加工的位置产生段差4) 定位时,采用始终角定位与测量基准不统一,或定位误差5) 组合电极加工后,尺寸不一致,由于放电面积差距较大,小的电极消耗较大。

对策:(1) 确认放电条件,放电间隙,电极数量使用与否合理2) 加工角度面时容易产生误差,加工后一定确认尺寸与否到位,不到位立即追加工3) 放电加工前,应当确认加工中心尺寸与否加工到位,如果没有问题,放电加工时要以加工中心尺寸为基准,与其接平4) 定位时,一定要二次确认,基准选用时尽量与测量基准统一5) 设计组合电极时,一定要考虑到放电效果,差距较大,尽量避免设计在同一种电极上,放电时要根据组合电极形状,选择放电条件线切割问题点:1、 以某一角定位时,容易产生误差,并且与测量基准不统一2、 在一整块材料上下料时,周边保持距离不合理,导致加工时断线,尺寸不合格3、 加工工件超过原则条件检索范畴时,加工尺寸难保证4、 加工后尺寸超差5、 加工镶块产生鼓肚或凹陷现象6、 加工内角时产生过切对策:1、定位后,一定进行二次确认,确认无误方可加工;加工基准选用时尽量与测量基准统一,如果不能,需要测量工件外形,加工时根据公差进行调节2、设定镶块位置时要考虑周边保持距离安全,切断位置合理3、尽量加工满足检索条件的工件,当加工不满足检索条件的工件时,要根据经验或保存性加工设计条件4、加工前要,确认工件与否固定牢固,定位精确,加工条件与否合适。

5、加工条件设定要适应加工材料及厚度6、编程时,要确认偏置与否合理,图形描绘后要确认内角处,与否过切加工前解决问题钳工问题点:1、 模架等解决不彻底,重要是未倒角或未去毛刺,未测量尺寸直接影响后来模具装配的精度2、 镶块研配过硬、过紧,导致镶块断裂,或拉伤3、 镶块研配过松,导致毛刺,飞边4、 镶块倒角不彻底,导致模具镶块接触不良5、 扁顶杆研配不良,过紧:折断或拉伤;过松:毛刺,飞边6、 镶块高度调节不到位,导致镶块分型面接触不良对策:1、 模架解决后,要用油石钡平,同步检查与否有漏掉的地方2、 在加工保证尺寸的前提下,钳工在研配时要仔细确认各研合面状态,细小部分研配要在显微镜下进行3、 在加工保证尺寸的前提下,钳工在研配时要仔细确认各研合面状态,研配有异常的地方要仔细确认因素,细小部分研配要在显微镜下进行4、 镶块倒角要根据对侧内角处R角大小,后侧要大,前端封料处要用樟丹确认,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进行5、 扁顶杆研配要在显微镜下进行,R角位置及大小要与镶块孔匹配6、 镶块研配前,要确认相对高度,用樟丹研配确认后,有粘色不良处,要进行再次确认,调节到合适尺寸以上,为个人对模具提高品质的结识,如有不当,敬请改正。

总之,事前避免错误发生,远比事后解决错误要好得多因此,品质提高要控制全过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