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次北固山下》是一首经典的故事,通过简单对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旅途的乡愁,令人感慨万千,下面是《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原文】次北固山下一一[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陽边翻译】行客要走的道路呀,就在青青的北固山之外,碧波荡漾的长江之上江水潮涨,漫平两岸,江面变得浩浩荡荡,辽阔无边;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红日从东海上冉冉升起,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陽那边注释】《次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客路青山外: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行舟绿水前:远行的船却在近前的•绿水之上绿水,指长江连上两句,大意是说,旅途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客路”和“行舟”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潮平两岸阔: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使江面开阔起来。
风正一帆悬:船儿顺风而往,远远望去,开阔的江面上一叶轻舟,船帆好像悬挂在空中海日生残夜:海上一轮红日刚刚生起,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还日,指长江下游宽阔满面上升起的太陽残夜,指夜将尽但还未尽之时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来早,一年还没有过完,春天的脚步已经迈进了“旧年”的门槛指江春,江上景物萌动的春意入旧年,是说春意在旧年未尽就先新年而来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陽边:家书要送到哪里?想托北归的大雁带回洛陽乡书,指寄往家乡的书信归雁,指北归的雁,传说雁能传书赏析】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说:“王湾,洛陽人,先天中进士,开元中分校祕书,终洛陽尉曾经两次参加朝中校理群书工作,后任洛陽尉王湾成名很早,往来于吴、楚之间,著述很多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陽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作于此时这是一首写风景的诗,作者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即所谓的即景生情在旅途中,有感于江南春早,旧年将尽,远行未归,触发思乡情怀的一首抒情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暖了,春来了,飘流他乡的游子舟行于“青山”之外,扬帆于“绿水”之前,清新而乂明快,令人赏心而乂悦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描绘一幅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画卷,与下联的“两岸”、“一帆”对水陆的描写有着密切的联关系,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也为后文触发诗人的乡愁设下了埋伏的一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联完全是写景,积雪融化,汇集了千山万壑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此而愈发宽广,再加高高挂起船帆,使得江面愈加辽阔辽阔的江水衬托着“一帆”,勾勒出一幅鲜明壮美的大江行船图画平”、“阔”、“正”、“悬”堪称为诗眼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为即景生情之关键,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仪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一山想象的无限空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乡做客日久,自然引起归乡愁思,诗人把浓浓的乡情巧妙地融入于“海日”、“江春”之中,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乡之情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因此自然地引岀尾联的盼望托雁传书乡书何处达,“海日”、“江春”托无尽的归乡情思也是对首联的照应,归雁洛陽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不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借鸿雁传书以寄这一联是中间两联景物描写所触发的思想之情,即景生情,使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景物通通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作品不仅清新流畅,容情于景,即景生情,同时乂具有极其鲜明合理的层次性典诗中的任何两联之间都有着鲜明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