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赵佰春开题报告定稿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96KB
约8页
文档ID:9721358
赵佰春开题报告定稿_第1页
1/8

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论文(设计)题目 三一重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作 者 姓 名 赵佰春 所属学部专业年级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0 级指导老师姓名、职称张韵风 讲师 预计字数 10000 开题日期 2014.02.22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推进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一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往往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而俘获世界市场的优势将逐渐不复存在在世界工厂的制造过程中,中国始终位于利益最低的一环即“初级加工” 没有核心技术掌握在手的窘境,让中国不得不在整个大蛋糕上只分得一小块儿国有企业虽然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了大部分比例,然而我国国有企业多分布在化工原材料、建筑材料、船务、工业机械、公共设施等行业这些行业多为制造业供给必须品,产品同质性差异不大,很难在除了产品本身价值以外的增值中盈利,产品一般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处理很难以技术为基础再获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进入世界 500 强的数量逐年增多。

置身于全球化潮流之中,得不从全球的角度,跨行业、跨国界考虑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由此可见,如果不是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走,不参与国际化竞争,就会让来到中国的国际化大企业捷足先登国际化品牌战略是生存的首要条件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三一重工是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挖掘机、筑路机械、起重机、桩工机械、港口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风电产品等全系列产品当今,国际上销售量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在中国,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金融危机严重的冲击着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世界注视着中国制造商的持续发展三一重工作为国内知名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其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虽然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其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其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国际化发展战略理论2.实际意义三一重工的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其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加强三一重工国家化发展的建议,这对于三一重工更好的实现国际化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对于国内其他企业的国家化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外研究动态企业国际化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的学者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企业的国际化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从国外的文献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企业国际化动力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切入方式及路径分析、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等方面。

1.企业国际化动因分析布拉德古德(2002)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的能力与其贸易和投资息息相关,为更好的解释企业贸易与投资间的替代过程与互补机制,以及由于贸易替代或者贸易互补而产生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 [1] Andersson ( 2004)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国内竞争、公司战略、区位优势、管理决策、企业创立者或企业家的国际化经验、国际化进入和风险管理等 [2]2.企业国际化切入方式及路径分析在企业的国际化切入方式方面,国外学者认为主要包括渐进式和激进式两种方式瑞典学者 Johanson, Wiedersheim-pain 和 Vahlne(1998)等通过对瑞典 4 家大型的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该理论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详细表述为:少量出口—通过中间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海外—建厂的国际化经营路径和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全球市场的市场国际化路径3.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国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模式来指导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国际化模式的选择。

Root (1994)认为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会明显影响企业的海外经营绩效,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技术、管理方式等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3]Hinetal( 2000)指出进入模式是企业综合衡量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后选择的结果,有利于企业调整和辨识长期经营中的资源弹性,进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4]2)国内研究动态从 2000 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的研究逐步增多,从研究方法上来说,理论研究以国内企业对国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借鉴研究居多,同时提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可借鉴的建议;实证研究多是针对我国的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的国际化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国际化的存在问题分析、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国际化战略选择、国际化的保障措施研究等方面1.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研究赵优珍(2003)认为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企业家精神、国际化品牌、市场信息等 [5]黄飞,吕红艳(2004)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东道国和母国的政策影响、跨国利用全球资源是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外部动因,而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国外庞大的市场和国内口益激烈的国内竞争等零售业内向型的行业特点是其国际化的内部动因 [6]。

樊增强,宋雅楠 (2005 )从国际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企业内部、企业的国际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7]梁军(2006)从创新系统视角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的动因认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源的特点是其国际化的主要动力 [8]2.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及战略选择研究孙志毅和乔传福(2004)根据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典型案例总结出海尔模式一一直接投资模式、格兰仕模式一一贴牌生产模式、德隆模式一一集团推动模式以及宏基模式四种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 [9]赵婷(2005)通过分析认为浙江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承揽外包业务切入模式、区域专业市场切入模式、直接对外投资模式赵伟(2005)认为外源化逐步超越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这两种模式,成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 [10]高晓雁( 2006)通过系统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在方式战略、区位战略、过程战略和产业战略等方面的选择,提出增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李凝和胡东(2007)认为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国际经验、知识密集程度、企业文化、行业特征等因素来确定企业是渐进式还是激进式的发展模式 [11]史春凤(2007)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模式,包括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瑞士和意大利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并提出了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跳跃式发展模式 [12]。

杜金华(2012)认为企业应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和“国际竞争型”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从“单台产品供应商”向”成套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的转型,产业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和“国际竞争型”转型整合国际国内产业资源,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知名度在国际化发展战略进程过程中,企业应该把产业技术和产业资本一体化扩张,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积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整合国际国内产业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13]而何桦(2007)研究说应该采取基于研发和营销为核心能力的国际联盟战略, 全球化战略和国际生产战略,并根据战略方案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的组织和流程进行更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改造和重组 国际生产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等具体的战略方案来实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合理市场地位" 以全球化联盟战略作为整个战略的依托, 在技术, 营销和生产层面分别采取国际联盟和国际生产战略, 技术合作联盟, 使自身的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针对自身市场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产品, 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14]三)文献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国家发展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以上的文献综述也可以看出,现在学者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国内企业化发展的动因、经营模式的选择等方面,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正在逐步的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一重工作为其中的代表企业,对其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这对于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四、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国外研究动态1.2.2 国内研究动态1.2.3 文献评述第二章 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现状2.1 产品国际化战略2.2 企业国际化战略2.3 资本国家化战略第三章 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面临的新机遇3.1 工程机械行业面临高速发展的机遇3.2 国际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第四章 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面临的新挑战4.1 国际化市场竞争更趋复杂4.2 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作用加强4.3 国内企业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第五章 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建议5.1 立足国际竞争力的发展5.2 整合国际外内产业资源 5.3 自主科技创新结论五、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通过相关理论的搜集,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通过网上搜集等方式,对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的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一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六、预计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预计完成期限1. 2013 年 11 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2. 2014 年 1-2 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3. 2014 年 3 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4. 2014 年 4 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5. 2014 年 5 月(20 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 加强对所研究课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2.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期刊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认真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以便借鉴以往研究成果;3.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统计年鉴、网络数据库收集所需数据,以便进行实证分析;4. 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认真撰写、修改论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7、主要参考文献[1] Cristina Lopez-Duarte,Esteban Garcia-Canal. The Effect of Firm and 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nish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2,34(2):103-105.[2] Erramilli,M.K,Agarwal, S.Kim.Are firm-specific advantages location-specific Too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7,34(4):189-193.[3] Reuber.A.R,E Fisher.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Team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Behavior of SM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7,56(4):132-134.[4] K.Sreenivas Rajan,Niti。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