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诛灭九族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素材.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36KB
约3页
文档ID:552879163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诛灭九族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素材.docx_第1页
1/3

揭秘:诛灭九族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发生的是在隋末,在大业九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对抗杨广,但最后力有不支,被隋军大败后,杨玄感让弟弟杀了自己核心提示: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发生的是在隋末,在大业九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对抗杨广,但最后力有不支,被隋军大败后,杨玄感让弟弟杀了自己九族五服 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 一点资讯·明清史研究,原题:诛灭九族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在重视亲缘血统的中国人里,一直都有一项被称为灭门律条的刑罚,那就是株连九族,其实在诛杀九族之外,还有七族、三族等刑律,这些殃及家人的惩罚都出自与“族〞刑其中以九族最为酷烈,就是将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人、子、孙、重孙、玄孙这九辈人全部杀光这种牵连甚众的刑罚其实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将个人的罪过连累给家族的刑罚出自于?尚书·泰誓?,其中在陈述纣王的残暴时有“罪及家人〞的记载,另外在?周礼·秋官?,也有针对犯罪者家属的惩罚,那就是“杀其亲者焚之〞这些记载中都是最原始的一人犯罪牵连家人的记载,至于真正将诛族形成法律的是在春秋时期的秦国。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二十年,开始实行诛三族之罪,在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的说法秦国诛灭的三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种说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因此诛灭九族也可以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但无论是哪一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灭门的惨祸那么什么样的罪行可以构成灭族的后果呢?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统一七国之后,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而关于族诛最著名的人就是荆轲,在刺杀秦始皇失败、燕国被灭之后,荆轲全家被处以诛七族的惩罚,这也是关于诛三族演变为诛七族的第一次记载既然诛七族有了,那么诛九族、诛十族也就在民间应运而生了,但事实上,从中国历史上被皇帝诛九族的只有一人,而诛十族在目前的史料来看,也是一档荒唐的传闻如果在网络上搜索“诛九族〞这样的条目,下面就会出现很多诸如此类的条目:看起来似乎真的是确凿无疑,并且也符合人们的想象,但事实上,这些文章是在伪造史料或者说是篡改史料,以胡惟庸事迹为例,这位在明初相权与皇权斗争中挫败的丞相大人,被纳入了?明史·奸臣传?,根据史料记载,在胡惟庸被人举报之后,朱元璋经过审讯之后,给出的处理结果是:“乃诛惟庸〞。

这里用的是一个“诛〞字,而非“族〞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诛是“讨〞的意思,意为征战、讨伐,后来又演变为诛灭之意,但是却并未出现诛九族的字眼,甚至连“族〞字都未曾出现,何来的最后一位被诛九族的丞相呢?至于景清被穿凿附会的诛九族之说也只能说是捕风捉影,?明史?列传中的景清,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在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准备与方孝孺等其他大臣一同赴死,结果看燕军势大,景清单独一人前去拜见朱棣,因为驯服被朱棣委任原职等到某日前去上朝之时,景清怀揣短刀,准备刺杀朱棣,当然一个书生想要杀人自然会有些反常,所以被朱棣识破,在搜出他身上所怀的短刀之后,朱棣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景清那么答复了一句铁骨铮铮的话:“为故主报仇耳〞!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不但没有让朱棣释怀,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杀心,于是下令将景清“磔死,族之〞磔〞就是将犯人尸体割碎,车裂、凌迟都是从这个字派生出来的,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千刀万剐,而族之经过前面的解释,就是将他的亲族杀死,但具体诛杀了几族,却并无说明唯一可以证明这个“族〞字残酷的,就是朱棣下令又将“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人将“籍其乡〞这三个字解释为,将景清乡亲全部处死,是非常武断的,因为“籍〞在中国古代有籍没之意,意思就是将个人财产,包括自己和家人收入官中。

相对于籍来说,有四种处理方法,即: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根据后面“村里为墟〞的说法,这里的“籍〞应当是籍配、籍死的意思,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还没有坐稳皇帝宝座的朱棣,应当不会将景清家乡的人屠戮一空,因为这样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洗清的,另外参考朱棣所谓“诛十族〞的事件,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景清乡亲的结果应当是籍配诛十族〞在中国是一个固定词汇,在一些史料中是方孝孺的独有“待遇〞,其间故事不消多说,就是建文帝旧臣方孝孺不肯为朱棣起草诏书,所以招致朱棣愤怒,因此诛灭方孝孺九族之外又加上方孝孺的师门一族这个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但是细细推敲却满是疑点首先?明史?对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情没有具体记载,除了将方孝孺“磔死〞以外,只有一个大概的关于方孝孺事件前后有数百人被牵连诛杀的说法,并且在方孝孺被千刀万剐之后,还是他门人后代为他收敛的遗骨,如果真的诛灭了十族,那又何来的收尸人呢?至于在?明史纪事本末?所提到的方孝孺学生廖镛、杜嘉猷被株连的事情也与?旧事例议?所记载相违背,因此诛十族一事,依旧有待商榷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发生的是在隋末,在大业九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对抗杨广,但最后力有不支,被隋军大败后,杨玄感让弟弟杀了自己。

在被隋军获得尸首之后,杨玄感被分尸,悬挂城楼示众,并且“罪及九族〞一人犯罪,亲族伏法,这对于所有的犯罪分子来说都是在心理上一种禁锢,但随着法律条文逐渐的进步,类似于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判例,就变成了刑法中的核弹,取其引而不发的威慑之用荀子曾经说过:不教而诛,那么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那么奸民不惩所以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也不失为是一种针对于犯罪行为的预防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