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析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科学训练方案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68KB
约4页
文档ID:232910890
试析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科学训练方案_第1页
1/4

试析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科学训练方案 郝艳龙 张庭华摘 要: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糖酵解以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为基础,根据不同项目能量供应特点不同,认为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的基础是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对于速度训练需进行6-10秒的极限运动,并且合理控制间歇时间;对于速度耐力训练,需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把最高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并充分注意间歇时肌肉的放松,待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关键词:短跑;三磷酸腺苷;速度;速度耐力一、前言短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项目,主要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由于它们距离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不同,因此体内所需能量供应形式也各不相同对于短跑运动的供能原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的训练实践中,很多教练员还是忽视短跑的供能原理而进行盲目性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者甚至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以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为基础,制定了几种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方案,与广大教练员、体育教师予以探讨,期望对短跑训练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人体供能系统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视角看,主要分为无氧氧化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无氧氧化系统分为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能供能系统,主要适用于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例如:短跑100米、200米和400米项目有氧氧化系统指的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生能,主要适用于运动强度低、时间长的运动,例如:中长跑项目1.磷酸原供能系统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缩的唯一直接能源当肌肉活动时,最先供给肌肉收缩的能源是三磷酸腺苷贮存在肌细胞中的ATP不断进入横桥中,在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使横桥反复摆动,牵动细肌丝滑动,从而使肌纤维缩短,以完成机械功[3]即:ATP→ADP+Pi+能2.乳酸能供能系统当持续运动10秒以上,且运动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这时仅靠磷酸肌酸(CP)分解供能还是不够的,此时,运动中所需ATP再合成的能量主要依靠肌肉中的肌糖原和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来提供,即肌糖原和葡萄糖酵解为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释放能量三、 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强度最大的项目,它要求人体达到最高的位移速度和将最高的位移速度尽量保持到终点的能力[3]。

前者称为速度,后者称为速度耐力二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若提高短跑成绩,则必以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若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则必根据短跑供能特点,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案1. 速度训练发展速度素质,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无氧再合成的能力,尽量减少糖硣解参与供能从运动强度是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刺激这一生理特点来看,只有通过肌肉最大强度、甚至超强度的运动,使ATP和CP消耗到一定程度或耗尽,才能提高ATP、CP数量2.速度耐力训练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迟后程减速的出现,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尽量减少后程减速其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硣解而提高糖硣解供能能力的关键则是: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糖酵解只有根据短跑供能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合理间歇,才能获得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最佳效果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的基础是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对于速度训练需进行6-10秒的极限运动,并且合理控制间歇时间;对于速度耐力训练,需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把最高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并充分注意间歇时肌肉的放松,待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参考文献[1] 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38.[2] 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3-115.[3] 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5-88.[4] 孙风华.短距离项目无氧训练时的体能补充[J].田径,2006(4).[5] 田洪霞.短跑运动的代谢反应及营养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体育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