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 庐山景点导游词讲解(1) 桃花源景区位于庐山西南麓105国道东侧康王谷中康王谷亦称楚王谷,俗名庐山垅战国末期(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时,秦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国最后一个君王负刍,当时有一楚王子携家室南逃,后隐入庐山垅深谷中幸免劫难,改熊氏为康姓,沿袭楚风,其后裔谥为康王,谷名因此而得 康王谷为庐山最大之峡谷,长12公里,向东北伸入庐山内腹,至汉阳峰、晒谷石下谷内一水中流,古称庐江两岸青山合抱、雾绕云遮,桃林沿溪、小桥流水,田园阡陌、村舍俨然此处距陶渊明栗里故居极近,为陶渊明去东林寺见慧远禅师常过往之地,实为《桃花源记》之艺术原型 桃源之水来自汉阳峰下之筲箕洼,峰南麓有一瀑飞泻,悬空百米,状如巨帘,这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泉"此水古称谷帘泉,因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品为"天下第一"而名扬古今,曾为王维、白玉蟾、欧阳修等历代名家所吟咏 桃花源是近期修复开发的新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观设置突出《桃花源记》之意境,返朴归真沿溪上有山月轩、回马石、问津亭、桃源洞、同心潭、恩桃庵、野趣谷、楚王城、康王观、观瀑路、仰止亭等百余个景观,还开放皮伐飘流参与性旅游娱乐。
2000年4-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这里召开 自谷帘泉东行可攀登汉阳峰 汉阳峰为庐山主峰,海拔1474米,顶天立地,势如华盖,传说汉武旁、秦始皇、司马迁都曾登上此峰立于汉阳峰顶,犹如身临霄汉,庐山诸峰及长江鄱阳湖之远景都能尽收眼底 桃花源现为星子县隘口镇庐山垄村,居住着陶、康等九姓千余村民,他们为陶公后代感到自豪,与昔日的陶公一样,享受着这悠闲自得、自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庐山碧龙潭导游词】 奇幽绝胜的碧龙潭(王家坡双瀑)风景区,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小天池东北面,景区以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相融成,是庐山自然风光中的精华号称庐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之说 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览后,曾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碧龙潭鲜为人知,1930年近代著名大诗人陈三立在遭到晚清政府革职后,诗人广游庐山,借自然山水遁世遣闷,就在诗人垂暮之年发现了这个尚未被人开发的佳景,陈三立遍游庐山诸胜之后,在此立碑刻《听瀑亭记》赞叹:“疑山南三叠泉,青玉峡诸胜,莫能轩轾也。
的确,在碧龙潭现已开发30余处景点中,尤以雪瀑碧之美,之多并佐以峻峰怪石倾倒来往游客从石崖缝隙中喷涌而出,几经跌宕的一张泉象仙子的腰带款款飘然,傍崖依岭的隐瀑如丝如绸白练般倾泻而下,在正午的日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虹带倒映池中,惟妙惟肖的折扇峰,峻峭挺立的石门峰,自然天成的聚仙亭……,举目即景,秀色可餐 碧龙潭景区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峰险奇特,使您浮想联翩岿巍嵯峨的聚仙峰峥嵘云霄,登上聚仙峰观看日出粼粼波光的鄱湖慰为壮观,在多雾的季节,云雾连天,满山谷雾气腾腾,犹如从天而泻的巨瀑,在这没有车马之喧嚣,没有污染的圣洁的雾气中,人在雾里,雾沁人脏,肉体如脱魂之躯随着这雾轻飘虚无,一种登仙羽化的仿佛油然而生 拾级而上,逖听訇涛声,但见一“巨龙”穿山谷驾浪腾来,其势强不可挡,其声如惊雷鸣不绝于耳;其壮似万马奔腾踏起一路雾霭,尔后注入碧龙潭,疾流入潭处赫然可见陈老先生亲笔题写的“碧龙潭”三个大字潭水汇成一股疾流从一巨石两侧滚落而去,形成了著名的碧龙潭双瀑瀑水遇凸石即作团团水雾跌至潭中霎时,犹如万粒珠玑起舞于涧谷潭面,山风吹来,又化为丝丝湿润,挟着山谷清新的野香,溢人肺腑,人的心胸顿觉豁然开朗,世间的荣辱恩怨云消烟散,真让人如痴如醉啊! 碧龙潭景区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有陈三立所写《听瀑亭记》和《王家坡观瀑》等诸诗石刻,一些名人学者也都来观光赏景抒发胸臆。
冰谷,造物主的恩赐,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亲临此处考证,认定冰谷系庐山第四纪冰川最具代表的“U”形谷,具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地貌,乳白的冰川石千姿百态电影《李四光》中许多景点就摄于冰谷,坐在谷口,眺望远处湖光山色,让人遐想无极,陶然忘忧 碧龙潭景区现已初建成集吃、住、乐、游于一体的旅游公司三、四十年代美达官贵人不远万里来此浏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常陪同马歇尔夫人来碧龙潭游泳消夏,往往因此而戒备森严,寻常百姓望而止步而今物是人非,景区引庐山凉爽清水已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泳池,供游客避暑娱乐,碧龙潭餐厅可同时供200人进餐,景区不断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碧龙潭虽“姗姗来迟”,但正以发展壮大的战略眼光,以其俊美的绮丽的风光热忱欢迎中外游客 碧龙潭景区不但风光自然天成,而且交通便利,距九江市仅24公里,市10路公交车可抵达风景区,从庐山小天池往东北行走3000余米亦可抵达碧龙潭风景区 庐山景点导游词讲解(2) 朋友们,能和大家一起游庐山 秀峰,共同分享秀峰的山水秀趣是好开心的事唷! 古往今来这里就享有“庐山 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的说法秀峰的山,秀峰的水,姿态万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喽!这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飞的(鹤鸣峰),像乌龟在爬行的(龟行峰),有形如香炉状的(香炉峰),以及似屠天宝剑的(双剑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这山峰之间流动的山溪,竟然奔腾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 瀑布。
这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葱绿、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群峰竞秀的美丽景色 秀峰是个让历代中国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诗人江淹一首《从建平王登庐山 香炉峰》的诗,点醒了趋仙若骛的天下人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峰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一时间,天下人都爱到这里感受天地间的仙灵之趣到南唐的时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没有皇帝以前曾到这里来买了地盖起房子依山读书中主当皇帝以后,就将他少时在秀峰读书的地方,送给和尚们做寺院了并赐了寺名“开先寺”,这大概是李景 认为这里是他开国立业预先祥兆的缘故吧 开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当年,中主李景亲自挑选当时的高僧绍宗大师,到开先寺当住持 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开先寺的僧从此就成了中国佛教禅宗青原系云门宗的重要道场 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开先寺在庐山 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朝康熙年间,开先寺中好事相继而来,寺院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大规模时期超渊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来开先寺当家以后,与外界的联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将这里仙灵神韵带洪给了天下人 当时的康熙皇帝非常向往秀峰的山水,却无缘亲临只好将他亲笔御书的《般若心经》、江淹的诗《从建平王登庐山 香炉峰》等赐给开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绪。
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时,特别要开先寺住持超渊大和高奉圣旨在准安迎驾这次康熙皇帝给开先寺赐了新寺名“秀峰寺”,就连随行太子也受到感染,为秀峰挥毫留下了“洒松雪”的激情 我们还未走进秀峰景区,那庐山 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我们前面山崖上出现的两道较宽长白色布状的下坠物,那就是庐山 瀑布因为距离较远,现在我们感觉她还是静止状态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诗人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境李白笔下的庐山 瀑布是东瀑马尾水和西瀑黄崖组成,随着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的逐步拉近,我们将会一步步的领悟“飞流直下”的动感,“下九天”的快畅……我们就可以全面感受到李白诗中的山之魂、水之灵的真神趣 朋友们,跟着我!我们一同走进秀峰吧! 走进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们问好,从林荫道向右转,就转出了一座门,门楣上挂着宋代大书家米芾的书迹“第一山”的大匾 这是到了历史上庐山 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旧址了 观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说家家观世音请问各位:你见过长胡子的观音像吗?见过的请举手…… 好了,秀峰的观音像就是长着胡子的,大家请看那长着胡子的观音像正在那儿等我们呢!这里的观音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请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时,请大家告诉我答案。
双桂堂是当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这两棵饱经沧桑的桂花树,就目睹了这里许多岁月风情双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聪明泉”,聪明泉这三个字还是黄庭坚的墨宝 我们沿着聪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来到了南唐中主李景当年的读书的旧地---李景读书台,台边上的围栏依然是当年中主李景依栏读书的旧物,真可谓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了 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给秀峰寺的御笔书就《从建平王登庐山 香炉峰》诗所刻的碑,仍还立在读书台的中央 这块御碑有三个绝妙的地方,第一,江淹这首描写香庐峰的诗好,第二,宋代大书家米芾书写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亲自临摹的真是好诗、好书法,好心境啦 在读书台下的摩崖间还散布着许多的历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大唐中兴颂序》,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记功碑》……我们欣赏完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峡龙潭 青玉峡龙潭是庐山瀑布两处瀑布水汇聚的地方这两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龙潭中静下后,方缓缓的从圆润的石头间的空隙处流走,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种妙高境界 这里被苏东坡认为是庐山的两处绝美景色之一。
龙潭的四壁乏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壹佰多处,宋代米芾书写的“第一山”、“青玉峡”,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龙”、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在此间,龙潭让我们在这近的距离来感受山水,与古人交流,来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会是什么样的…… 在瀑布下面昂头看瀑布,只见瀑水飞泻而下,仿佛与天相接,凝视银河落人间 寄情于山,您会情满于山;付情于水,你将会情溢于水!山水可以给人启悟,也让人心升华……所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我们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亲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来就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了,秀峰的观音像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还先来说一下秀峰的观音像吧,秀峰的观音像是唐宣宗时期一位高僧所画的一幅半身观音像,后来在元代时被画匠姜月境补画成全身立象,从画法上看颇似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 整幅画像采用流畅的线条来勾画出体态丰满庄重的观音形象,充满盛唐时期的风韵,欲称“铁线观音”铁线观音像用星子出产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宽二米观音是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开始进入中国还是男人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国的文化的要求,逐步从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转化又根据各时代的审美时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丰满型,进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条型。
秀峰的观音像的头部唐宣宗时期的作品,依然有这时代的特点,人们在改变观音男性大的特征时,还没未得及去了胡子,这才给了我们看到长着胡子观音的机会 朋友们,在秀峰只需多坐那么一会儿,你的心会跟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水一起奔腾流淌,在低头抬眼之间,四时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阳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儿了,可那龙潭里的鱼、山林中的鸟都会让你不忍心离去的这里的一切真能让天地人得到一种清新的感受! 庐山景点导游词讲解(3)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1] 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 庐山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 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