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8.57KB
约11页
文档ID:187030880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_第1页
1/11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 摘要: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劳动力升本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正负效应等问题针对当下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包括对进出口总额、物价水平、我国吸引外资水平以及我国就业从业率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此外,本文也剖析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后的正面效应,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内需水平扩大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关键词: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口;效应;产业结构升级:A:1003-7217(2015)03-0002-05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而强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市打工,农民工为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劳动力供应,正是源于这些劳动力低报酬高付出的特点造就了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制造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口前景也一片良好。

然而,从 2007 年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地区竟然出现了招工困难的问题,即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招不到工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破产倒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根据现在经济学家的公认观点,我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即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政府对在职员工的离职政策、保险政策、最低工资政策等方面的保护力度也在加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变得愈加明显制造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水平的提升影响效应是不容小觑的,继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研究做出正面和反面两个方向的研究,继而揭示出其对我国经济综合发展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影响,规范分析的同时也兼具了实证分析的结果展示,结论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法律法规完善以及具体的宏观措施制定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国外学者们关于劳动力的专门性研究起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体系但早期大多是关于劳动力对产出水平影响的研究,诸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等的研究后来,库兹涅茨通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他搜集了大量的美国历年的国民产出数据,最终结果表明: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两个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其它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再后来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一直延续这个思路,直至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提出了将人力资本引入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型里面,而且是以独立的内生变量的身份引入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3期2015年第3期(总第195期)贾小玫: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盖尔福斯勒在2007年的研究中指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但是他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在以更高的速度提升,因此他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不会明显的对中国的经济产生负面效应[1];国外研究学者贡献比较突出的还有Gollin,他在其2002年的研究中支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劳动力水平可以由该国家的劳动收入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出来,进而该国家的综合行业竞争力也将显现出来[2]从以上国外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来,国外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更加深入,包含了劳动力市场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国外文献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尤为突出,既有内含的全面诠释又有外延的分析拓展。

美中不足的是,国外研究学者将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还不充足,而且也欠缺对中国这一特殊劳动力市场状况下的针对性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我国依然具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蔡昉在2007年的文献中表示,如果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不充足的话,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其竞争力水平也不会由此而减弱[3]在2007年的研究中,蔡昉还提出了应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现状的措施,其中包括: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来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冲击[4]学者们的大一统观点认为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是不可避免的2009年的研究中,都阳和曲玥在其文献中指出:劳动力成本优势具体应该指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他们两人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没有减弱的结论[5]即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即使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但我国制造业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是低于发达国家的,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也比其他国家快很多综上所述,我国研究学者基本认为我国目前是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

由此可见,国内的研究缺乏关于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系统论述,并且都是随着近几年劳动力雇佣过程中出现的现实性问题进行的研究分析,但我国大环境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力市场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变动及趋势分析随着年份的演变,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1978年的数值仅仅是597元,这个工资水平在20世纪的社会背景下已是平均都市水准,当时的人可以依靠597元过着令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到1990年,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073元,在短短的十二年间整整提高了3.47倍之多十年之后的2000年,平均工资水平达到了8750元,相比十年之前,增加了超过4倍的幅度直至 《中国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2012年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41650元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从1978年至2012年,提升了20倍之多[6]endprint1978—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变动情况:从1978年开始,刚开始的增长速度是趋于缓慢步调的,但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演进,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数值的增长幅度也在逐步扩大,渐而达到了很陡的增长坡度。

2.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首先,源于劳动力自身生活教育成本及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针对劳动力的专门研究可以溯及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为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属的正常生存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的[7]通俗来说,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包含能够供养其自身及其家人的衣食住行、教育学习、生产培训等费用但根据表1所展示的197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情况以及表2所展示的各级各类非学历学生教育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年序的递增,我国物价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上涨的也很明显,尤其是近年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以及教育医疗等的费用在不断提升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是指:工人创造的边际收益即劳动者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决定了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即随着劳动者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即劳动力成本自然而然也是上升的纵观我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我国劳动生产率是在逐渐攀升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高新科技的应用与创新不仅使生产所用的器具大幅度地提升了效率,再加上劳动者自身利用先进器械以及创新的生产流程与生产方案,其劳动生产率自然上升很多综上所述,随着年序的演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也带来劳动力成本即工资的不断攀升。

其次,源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融合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理论的前提下成功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论,继而从劳动力的供给及需求两方面阐明了工资水平的决定,开创了工资理论的又一大创新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发展越是迅猛,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必定将愈来愈多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造业的空前繁荣以及其出口状况的迅猛发展态势,都可以体现出来其对劳动力用工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用工需求目前仍然得不到满足我国劳动力供给水平的下降可以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以及农村剩余劳动数量的下降等两个方面来体现《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版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的数量是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 21%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数据)更有甚者,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至少在近十几年里面会是如此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小,而且农村工业的起步很晚,城市化水平比较低,这个特殊国情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8]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0世纪90年代数值为1.5亿多,2000年底达到了1.8亿人,2010年则达到了2.5亿以上。

但随着近年来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的速度来看,农村人口的数量有下降的可能性再加上目前我国体制转型的改进,城乡二元化格局逐渐被打破,城市反哺农业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不难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是呈下降趋势的,这种下降趋势也将会导致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是必然的结果最后是政府政策方面的因素自2004年我国正式颁布《最低工资法》以后,各个地区的最低工资都在逐年进行更高层次的调整三十多个省市在2010年调高了最低工资水准,其平均增幅在20%以上[9]其次,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退是必然的,即农民将享受到越来越仅次于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2020年我国的目标是实现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那么社会福利水平及保障性的提升将在接下来的年限里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继而劳动力成本也将随之提高此外,根据我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严格规定,劳动者无论是在职期间的保险问题还是解约后的补偿问题、正常休假时的工资保障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享受三、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1.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进出口额及物价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进出口额及物价的实证分析来探究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进出口额及物价的相关关系。

本文釆用1998—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来反映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通过1998~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集进口额来反映我国进出口情况,通过199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商品零售业价格指数来反映物价水平接下来建立模型来研究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进出口额及物价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模型将进出口总额 (TIE)、进口总额(T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CRP)作为自变量,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Y)作为因变量,从而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来得出相关关系的结论模型可以表示如下:Y=C+β1TIE+β2TI+β3CPI+β4CRP在Eviews上计算后得出如图1所示结果,可知各个变量的概率值都小于0.9,且R的平方值为0.980006,F=122.5396时P值为0.000000,由此可见,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各个变量整体上对工资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设定模型显著性水平为5%,则模型具体结果如下:Y=136973.9-0.099794TIE+0.583213TI-(4.302707)(-1.044197)412.6795CPI-9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