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中波紫外线在 皮肤科的应用n紫外线 分类 n紫外线为非可见光,波长为180~400nm,根据生物学特性不同可分为n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n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n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80~290nmn紫外线治疗的作用机制n1.红斑反应: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等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激肽、前列腺素、组胺、肿瘤坏死因子及各种水解酶等,导致血管扩张而出现红斑n红斑反应的潜伏期、强度和持续时间与照射剂量有关n一般在较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后,经3~6小时潜伏期,照射局部出现红斑,约12小时最明显,以后逐渐减弱,4~5天消退,留有色素沉着n照射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反应越强,持续时间越长nUVB与UVC易引起红斑反应,UVA虽可引起红斑反应,但所需剂量是UVB的1000倍左右n2.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n1)身体部位:依次为躯干、上臂和股内侧,面、颈和四肢近端,手足背,掌、跖部;n2)季节:春季敏感性高,冬季敏感性低;n3)工作环境:室内工作者较室外工作者敏感;n4)生理情况:青春期敏感性高,年老者敏感性低,女性月经期、妊娠期敏感性增加,淡色皮肤较深色皮肤者敏感性高;n5)疾病:光敏性皮炎、皮肌炎、红斑狼疮、烟酸缺乏病、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敏感性增高,而慢性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者敏感性降低;n6)药物:内服或外用光敏性药物,如磺胺类、氯丙嗪、灰黄霉素、四环素和补骨脂类等,可增加敏感性,吲哚美辛外用可降低红斑反应强度。
n3.色素形成:以波长为300~400nm段光波作用最强n4.抑制表皮增生:通过干扰过度增殖表皮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增生n5.增强皮肤屏障作用:紫外线照射可促使皮肤角层增厚,最高可达2~3倍,这可使皮肤增强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减轻光损害n6.维生素D形成:275~325nm波段的紫外线作用于皮肤7-脱氢胆固醇,形成维生素Dn7.对免疫的影响:与照射面积、强度和机体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n紫外线的治疗方法n最小红斑量(MED):特定的光源在一定距离照射后,皮肤产生刚可见红斑所需紫外线照射的剂量,可以功率为单位(mJ/cm2或J/ cm2)或以时间(秒)为单位n常用照射剂量分为:亚红斑量(3MED)n治疗时,全身照射首次剂量为80%MED,根据照射后皮肤反应情况,逐渐加量,一般较上次剂量增加20%~30%局部照射应根据不同疾病,给予适当剂量,皮肤科临床常用红斑量或超红斑量n紫外线是治疗皮肤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疗效确切目前,由Parrish和Jaenike 1981年研究发现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波长介于310~313nm之间,峰值为311nm,副作用低,在临床上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nNBUVB作用机制n能直接诱导T细胞凋亡,使表皮、真皮中CD3细胞计数均减少;抑制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降低其活性,抑制免疫反应;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降低IL-2、IL-10、INF-γ 的产生;使反式尿苷酸转变为顺式尿苷酸,降低NK细胞的活性,达到治疗目的n1 治疗银屑病nNB-UVB的疗效显著高于宽波紫外线(BBUVB),与光化学疗法(PUVA)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小于上述两种方法nNBUVB治疗银屑病疗效的高低同时又取决于治疗的频率与次数、剂量、联合应用等 n1)治疗的频率与次数:一般每周3~4次,15~20次为一疗程n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增加一个清洁疗程:每周3次,持续2周;每周2次,持续2周;每周1次,持续2周;以后改为每月2次,持续一个月n在随访、维持治疗过程中,治疗频率与次数可以逐渐减少,达到长时间的缓解n2)治疗剂量:NBUVB治疗银屑病的剂量一般都根据亚红斑量(MED)而定,初始剂量一般为70%~100%MED,以后根据皮肤的表现和上次治疗反应进行增减n增加剂量的目的是使皮肤维持轻微的肉眼可察的红斑反应n若不能进行亚红斑量测试,则初始剂量为0.3~0.7J/cm2,每次光照剂量增加10~20%或固定剂量(0.05J/ cm2 或0.1J/ cm2 )。
n3)联合治疗:NBUVB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紫外线累积量,还可以降低致癌的危险性 n肯定观点:nNBUVB与维A酸类药物合用,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光疗潜在的致癌作用,减少外用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反应nNBUVB与维生素D3衍生物合用,使银屑病皮损迅速获得缓解nNBUVB与蒽林合用,可增加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次数 n疑问观点:nNBUVB与外用糖皮质激素合用虽可提高疗效,但可能会缩短治疗后的缓解期nMTX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可能会增加紫外线导致的皮肤癌的发生率nNBUVB与环孢素A合用认为会增加紫外线的致癌性,不主张合用 n2 治疗白癜风nNBUVB治疗白癜风通常每周2~3次,照射前不需要光敏剂,副作用比PUVA少,但需30~50次甚至更多次的治疗n有学者统计经12个月的NBUVB治疗,63%的患者有75%以上的色素恢复nNBUVB对儿童白癜风也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n3 治疗特应性皮炎n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父母、患者特应性体质有关自觉瘙痒明显,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nNBUVB能使特应性皮炎很快获得缓解或改善,而且治疗过程简单,不需提前应用光敏剂,治疗后不须避光防护,患者依从性好。
n4 治疗蕈样肉芽肿(MF)n蕈样肉芽肿是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近期利用NBUVB治疗蕈样肉芽肿,每周3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nDiederen等用NBUVB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81%获得完全缓解,19%获部分缓解n5 治疗扁平苔藓、玫瑰糠疹nNBUVB治疗皮损分布广泛的扁平苔藓和玫瑰糠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n6 治疗脂溢性皮炎nNBUVB治疗脂溢性皮炎,每周3次,8~10周,可获得显著改善,副作用小n7 多形性日光疹n多形性日光疹是需要避光的,NBUVB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预防性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皮肤颜色加深和厚度增加来增加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通常仅持续4~6周,效果短暂nNBUVB在皮肤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广泛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NBUVB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n短期副作用包括红斑、皮肤干燥瘙痒、疼痛,剂量过大出现水疱,还有皮肤色素沉着若眼睛保护不当出现急性光电性眼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n长期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光老化和光致癌n因此,NBUVB的长期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才能得到确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