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物分布规律摘要: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 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 科、2076属、1.7 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 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等美 称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 1 万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全省生长着2000 多种中草药,有些种类是云南独有的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 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 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 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云南 植被分布 规律云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由于其内部山岳 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再加上云南具有的南亚季风气候,兼受东 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有规律的植被分布 规律一、 云南生态环境简介: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 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
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 7 月 份平均温度为io°c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 往与1月均温o°c的等温线一致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 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受蒙古高压的 控制,盛行西北季风,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风这两种风向 为 180 °夹角,两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环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 行东北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的南移,盛行西南风而云南的季风气候则是冬季 盛行西南偏西的风向,夏季则盛行西南偏南的风向,两种风向的夹角不到60° 故它与南亚、东亚的季风均有所不同冬季干燥,夏季潮湿多雨此特点与南亚 季风相似冬季温度偏高,夏季温度偏低云南的地貌特征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发 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 等岩石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砂矿为突出;奇特 的地貌景观又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地下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有 重大的科学价值。
云南地势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的是滇西北海拔 6740 米的怒 山山脉主峰卡格博峰,终年白雪皑皑;最低端的是滇南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元江 出境处,海拔仅 76.4 米,常年阳光明媚,青翠苍郁,两地直线距离约 900 公里, 海拔高差竟达 6663.6 米滇东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地层,造就了林立的奇 石,多姿的峰林,奇特的溶洞,壮观的叠水瀑布滇西横断山脉系青藏高原南延 部分,高黎贡山,云岭山脉,巍峨神奇,深邃陡峻,高耸入云,直刺苍穹大山 之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汹涌奔腾,形成了世界闻名的高山峡谷地貌地 势呈北高南低倾斜,从南到北逐级作梯层式下降云南地貌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 切割高原特点按照高原面解体的进程及其表现特点,云南省内可以大致沿点苍 山-哀牢山为界划分为两大部分此界以东,地貌一丘陵状高原为主,地势起伏 较为和缓,高原盆地较多,而高山深谷很少这一范围内又可大致以沿昆明—河 口线铁路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石灰岩岩溶高原,西部为滇中的断陷湖 盆高原点苍山-哀牢山一线以西的西南部分是分割得较为破碎的山原地貌 二、 植被分布规律: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山原型水平地带”,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 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 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所表征。
各带内部东 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面的一定范围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 还有植物种类混杂的现象但作为群落的整体,不同水平带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 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 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相当于我国东部的南亚热带季风 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相当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地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 并与整个环境条件云南山地连绵起伏,南而北,随着纬度与盆地海拔高度的上 升,山地的高度也相应增高超过海拔 5000 米的高山集中于滇西北一角,其它 大部分地区都为不超过 3200 米的中山在山地一定高度范围内,都有标志山地 垂直带的主要植被类型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山地植被垂 直带①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半湿 润常绿阔叶林(1900-2500 米)——湿性常绿阔叶林(2500-2900 米)——云南 铁杉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2900-3200 米)——云、冷杉林(3200-4100 米) 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4000-4700米)。
②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分布地区的山地植被分布有两个系列,我们接触的是位于滇东南(即湿润 雨林分布地区)的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 区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海拔300-500米以 下)—热带季节雨林(300-700 米)—山地雨林(700-1300 米)—山地季风常绿 阔叶林(1300-1750 米)—苔藓常绿阔叶林( 1750-2700 米)—山顶苔藓矮林 (2700-2900 米)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的山体迎季风坡面及山前地 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 潮湿的特征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 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相关云南山地连绵起伏由南而北,随着纬度与盆地海拔高 度的上升,山地的高度也相应增高超过海拔50 0 0米的高山集中于滇西北一角, 其它大部分地区都为不超过 3200 米的中山在山地一定高度范围内,都有标志 山地垂直带的主要植被类型各种植被类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 其现有分布也 就是综合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最好标志。
各类植被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一般特点, 而且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及植被本身的生产潜力通过植被的类型及 其分布特点的全面认识, 将有助于更为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植被和有关的自然资 源参考文献:[1]武吉华、张绅,植物地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2]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大学地理植物学研究 ⑶朱华,云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义[J],中国科学院西双版 纳[4] 武吉华、刘谦,植物地理实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5] 遇难植物编写组,云南植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