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趋势与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现,跨国公司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发掘竞争优势,并逐渐向全球公司转变全球公司通过全球战略、管理架构和理念文化的调整,成功地吸纳整合了全球资源,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增加,全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相应地增强王志乐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是最近十年中,全球企业界发生的最大变化通过从“跨国”到“全球”的不断演变,跨国公司正在悄然地呈现出新的形式新兴的全球整合企业——全球公司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和企业文化等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由面及里从硬到软——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三大变化按照联合国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决策中心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跨国公司的主要标志性特点是:国外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具有重要地位;超越单个国家的范围制定企业战略;母公司是最高决策中心,国外子公司服从母公司的管理和战略而在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变过程中,这些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是出现了全球战略,然后出现了全球的管控结构,最后出现了承担全球责任的企业文化。
全球战略:实现“四化”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迅速把营销、服务网点扩散到了全球,特别是进入中国、东欧、苏联、越南等新兴加转型的国家和地区这些跨国公司的业务范围从几个国家—下子变成了全球市场,由此必须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发展战略,因此出现了经营的市场全球化紧接着发生的是资源的外部化在走向全球市场时,跨国公司们突然发现其自身力量和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开始大量进行外包在最近十年,跨国公司的服务也开始外包,包括IT服务、设计研发乃至财务等然后是成长方式的多样化过去企业强调的是有机成长,即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等在这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做得并不差,过去20年,很多明星企业达到了10%、20%甚至30%的年增长率但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往往会认为这种方法还是太慢了,一般会采取最快的方法——并购进入新世纪,跨国并购额往往占到当年跨国投资总额比重的70%以上同时还出现了经营业务的服务化全球公司一般都把位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专注于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服务环节,从而打造从上游到下游的全程、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之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链的竞争。
中国劳动力在前些年相对便宜,因此成为了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最近几年劳动力的价格优势有所削弱,但质量优势却绝非是短期能动摇的深圳有家日本工厂专门生产上的小马达,该公司的日本老板曾私下说,这种活只有中国人能做他们到俄国、墨西哥也办过同样的厂,却发现当地女工的手指头“太粗”,而中国小姑娘的手却是绣花绣出来的管理结构:从中心辐射到矩阵式传统的跨国公司,采取的是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的管理模式:总部各业务部门在不同国家设立业务分部,由总公司业务部进行垂直管理,总公司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属于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管理由于市场迅速扩大,且各市场的文化背景各异,仅依靠垂直管理往往容易脱离当地实际,于是,纵向的业务部、横向的地区总部,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矩阵式的管理全球化公司往往有五六个最重要的地区总部(中国一般都会是其中一个)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多中心的网络,这样的模式有利于迅速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能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但由此导致全球公司的治理结构变得更加严格企业文化: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时候,会面临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过去这些跨国公司往往以母国文化为中心整合各国雇员的不同文化,现在这些全球公司认识到,要想吸纳当地的人才´适应当地市场,必须尊重甚至吸纳当地的文化,因此开始向能够吸纳多元文化的企业文化转变。
这种转变被称为从我族文化中心的战略转变为多中心战略需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一点的普遍体会不深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非常强,自古习惯于以汉文化为中心观察世界但当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文化仅仅是全球文明中的一个部分,同样面临战略使命从以汉文化为中心转向多元文化在转向文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新动向:承担全球责任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承担股东责任(经济责任),其次是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就是环境责任(刚开始是强调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现在已上升到了循环经济的层面)例如在最近几年,那种污染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者为降低成本,到发展中国家开办血汗工厂,在血汗工厂采购,已开始受到国际主流舆论的批判在这种压力下,许多跨国公司已改变策略,不但在母公司所在国而且在子公司所在国强化责任在北京郊外的一处壳牌的建设工地,每隔十几分钟就会用洒水车在路上洒一遍水,一开始曾让中国的合作方非常奇怪在野外施工为什么也要洒水?但壳牌公司的操作规章就是如此规定的,而北京市中心的很多工地都做不到这一点,让人感觉老外比咱们更爱护北京的环境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责任是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曾有个企业家问:我的企业刚刚建立,现在还很困难,社会责任能不能以后再说?这里就存在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错误: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限慈善捐助,钱少的时候可以不捐或少捐。
再穷的企业,都面临着三重底线的责任,除了投资方,也不能牺牲员工和环境的利益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责任可以承担得更多,员工福利给得更好,环境保护标准更严,但绝不能说,一开始可以先没有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的这些调整,意味过去强调弱肉强食,现在变成合作竞争,过去唯利是图,现在强调社会环境、经济和谐发展这些理念已被联合国确认,在2000年8月份,联合国制订了一个关于企业责任的全球契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当时只有几十家跨国公司签名,现在已增加到了4000多家,其中包括100多家中国企业敌视并购于外诸侯割据于内——中国企业全球化程度落后的原因综上所述,全球化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首先有全球的发展战略,其次是全球的经营网络(多中心的网络管理),第三是有多元的文化,特别是承担全球责任的理念根据英国学者彼德·诺兰的定义,全球公司是全球产业系统的集成者,通俗说就是产业的主导者此外,还可以进行更精准的量化定义,联合国贸发会议每年都会公布“企业跨国指数”(把企业海外资产、海外销售、海外雇员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一般认为,该指数超过50%,即可被认为是新型的全球公司在1994年,全球一百家最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41%;到了2011年已达到67%。
同期中国最大100家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是12.9%发展中国家的100强公司是20.7%,由此可见,中国公司的全球化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即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属于较低的全球化指数外强我弱,意味着国外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市场、全球资源的能力更强,中国公司则基本上还是在中国自己的市场中,用中国的资源挣中国人自己的钱当全球公司吸纳整合包括中国企业的资源在内的全球资源和中国企业竞争的时候,中国不少企业还在仅仅利用本土的资源应对挑战,其思路还停留在民族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竞争上,认为外资并购、外贸依存度太高会影响经济安全问题事实上,当外国企业进化为全球企业时,所谓的中外之争已经变成了中国和世界之争全球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整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形[来自wwW.lw5u.CoM]成产业链,发起全球竞争无论哪个国家,纯粹的民族企业和它竞争必然灭亡这就如尽管巴西是足球王国,但他国内任何一只纯本土球员、教练组成的球队,都无法和吸纳整合了全球精英的皇家马德里队对抗此外,由于条块分割,导致中国的大多数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国内资源尚不能充分吸纳整合,如何面对公司挟全球资源的竞争?这使得中国能生产全球40%的钢铁,却不能产生中国的米塔尔,有近20家年产十万辆的汽车公司,却形成不了世界级的轿车公司。
谦虚学习理念至上——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困难与建议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自然都远远不如巴西足球队,想要在企业的全球化时代与皇马们抗衡,唯一的路径就是加快自身的全球化进程对此,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过去的民族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尤其要放下对外资和跨国公司作用的质疑,更主动地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中国企业首先需要在国内建成产业链,然后引进跨国公司,进而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完善产业链,在国外投资,从被动防御转变到主动整合正如巴西足球的实力全球第一无人怀疑,但欧洲的国际俱乐部的管理、经营理念领先全球同样业内公认因此即便是在技术、品牌具有优势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一样需要从管理到理念上虚心且深刻地学习全球公司企业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三个转变:首先全球化战略,尤其是中心辐射式的管理转向多中心、多节点的网络管理其次,一定要克服中国人爱当老大的“天朝”心理,以及在权力上“长袖善舞”的民族习惯,而应加强本地化决策,给当地足够的决策权,避免中国总部的“首都意识”过于强烈而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或许是第三点,即吸纳多元文化,承担全球责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中国企业在硬件方面和制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方面和跨国公司差距越来越小,但血汗工厂矿难、毒胶囊、地沟油新闻的频发,至少在感官上让人们觉得,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差距似乎还在继续扩大。
在这方面,不仅是小公司,大公司同样问题不少仅去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就有30多家被停牌、退市,五家中国企业上了世界银行黑名单(甚至著名的中国一冶也因为所谓的“欺诈”行为进入了这个黑名单)如果说被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处罚,我们还能从政治因素上寻找理由,那么一些中国企业在非洲等不发达地区多次出现的恶性事例,则使得我们再也无法不正视自身的问题几年前,在赞比亚的一家中资工厂发生爆炸,51个工人被炸死,引起死难者家属和当地公众的强烈反弹发生爆炸当日,该国的矿业部长高喊“不能再过中国人不把非洲人当人的年代”从医疗援助队到建筑援助队,中国几代人在那里积累的影响,因为一次事故化为乌有后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都为此打给对方总统表示歉意,当然结果又是企业惹祸,政府买单事实上,中国官员在非洲出席合资项目典礼时,当地发生反华游行示威已经不是个例很多人认为,中国[来自wWw.lw5u.coM]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企业责任方面暂时还不能达到那么高的要求,但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对我们看似不利的影响就是,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方都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你非洲人也不会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认为炸死几个人没关系,事实上,由于文化歧视,外部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投资行为,要求甚至更严格。
这就好比,一个低学历的员工,只有表现出比名校毕业生强得多的实力才能获得同样的应聘与升职机会所以,中国公司走向全球化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缺钱,也不是缺技术,而是缺乏合规经营、履行全球责任的理念对于大多数仍在按照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规则参与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必须明白这世界已经变了编辑:鲍迪克baodike@pkubr.com王志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公司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责任理念等代表作有:《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软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公司责任理念》等中国企业的第三次提升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1992年,中国人对中外企业差距的认识,主要是在技术设备先进程度和产品质量方面,因此引进来的主要也是外国企业的技术设备与产品,即所谓的引入“坚船利炮”阶段;1992年之后,中国企业界逐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