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瓦格纳法则实现形式实证分析4000字

凹**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33KB
约4页
文档ID:161922452
瓦格纳法则实现形式实证分析4000字_第1页
1/4

瓦格纳法则实现形式实证分析4000字   内容摘要:“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瓦格纳法则,已经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实践证实,而瓦格纳法则的实现过程与政府财政收入之间是同步还是非同步,这一问题理论上缺乏论证、实证上没有检验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瓦格纳法则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瓦格纳法则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ph Wagner)在考察了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18世纪至19世纪近百年公共部门开支增长情况后,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规律”他认为,导致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工业化而趋于扩大  他从三方面分析促成公共支出增长趋势的具体原因:  第一,从政治上看,经济发展和劳动分工的不断扩大,使经济和市场关系更为复杂,需要建立更为严密和完善的商业法规、司法系统,这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第二,从经济上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本,政府作为基础产业的投资者,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需要更大的投入。

第三,从社会上看,文、教、科、卫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需要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的出现,也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支出20世纪70年代初,财政学家伯德(Bird)在解释瓦格纳对财政理论的贡献时,将上述由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由于瓦格纳并没有明确说明“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指绝对额不断上升,还是指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人们对此法则就产生了不同理解经济学家大多把瓦格纳法则理解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统计资料表明,最近的100年中,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财政支出的绝对额,还是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此期间,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已经扩大,其中工业化国家在1880年左右开始扩大,发展中国家在1940年以后开始扩大,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原来多在5%-10%之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上升到平均20%左右,工业化国家为30%左右,有些国家则超过50%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标志着财政支出政策在全社会及宏观经济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瓦格纳法则实现形式    瓦格纳法则背后的根本动因是政府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职能的不断扩大,为此,政府首先需要组织财政收入来满足其财政支出要求财政收入数量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规模,决定了财政职能实现的程度  从理论上讲,瓦格纳法则的实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预算保持平衡;另一种是政府财政收支非同步增长,预算不平衡现实中,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发展经济的制约在发达国家,自动累进增长的税赋将阻碍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大幅增税更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这样,财政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的实现形式由于对经济的较多负面影响以及增税在政治上的不受欢迎等原因,几乎未被各国政府所采用政府财政收支非同步增长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财政收入增长在前、财政支出增长在后和财政支出增长在前、财政收入增长在后前一种情况,在没有前期赤字的情况下,过多的预算盈余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较多,后一种情况则较好地兼顾了各方面要求  政府如何在不增税、甚至减税的情况下,做到财政支出继续增长?在发达国家,一定时期、一定比例的调整税种、税目和降低税率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减税空间主要通过发债来满足;在发展中国家,一则减税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二则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本来就低,因此,通过发债来增支的手段运用的就多一些。

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当期财政收支呈现一个缺口  此外,宏观税负的高低与一国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总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财政收入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的起伏;税收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国家不能随时随意地变更税法因此,财政收入在一定时期就是一个相对既定的量而财政支出则不同,若不考虑财政收入对它的制约,那将是一个无限的量伴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要求,财政收入应及时跟上而现实中,财政收入虽然也在增长,但与财政支出增长相比,财政收入未及时跟上或未同步跟上,它们之间的缺口主要由国债来弥补政府的财政支出在举借国债的条件下得以扩大,财政支出本身所具有的刚性很可能带来国债发行量的逐年上升的后果,从而使国债变临时性收入为经常性收入结果导致了政府支出增长速度超过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使财政赤字持续不断、债务不断累积  可以认为,不同时期的政府举债及其方式会对财政平衡和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总体说来,政府债务作为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有偿性财政收入形式,只能在财政收入体系中担任配角,即国家公债只能在无偿性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条件下才可登台亮相政府活动的公共财政性质,决定了以税收为代表的无偿性财政收入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

从长期来看,政府财政赤字不可能无限增加,发展到一定时期,如债务不堪重负时,税收等财政收入的上升是必然的  现实中,宏观税负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OECD成员国家20世纪中期的平均宏观税负水平仅在18%左右,1980年则达到34%,1990年上升为37%,1994年上升至38.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方式上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税入构成中,具有累进性质的税收占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如在OECD成员国中,1995年主要税种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量的平均比重依次是:个人所得税28%,社会保障税27%,一般消费税18%,其他商品和劳务税14%,公司所得税8%,财产税5%累进税有较大的收入弹性,经济持续向好促使财政收入以高于名义GDP的速度增长,这自然有助于瓦格纳法则实现发展中国家则以比例税为主体,主要通过增税来实现瓦格纳法则  基于统计数据收集的局限,利用美、日、英、法、德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财政支出的不断上升,财政收入也在相应增长,较晚时期的收入会赶上较早时期的财政支出,在量上是一致的,但时间上不同步  可见,在瓦格纳法则的实现过程中,世界各国基本上采取的是财政支出增长在前、财政收入增长在后的非平衡预算实现形式,具体实现过程是:政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支出出现大的增长或支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因减税而使收入下降,或二者同时并举;由于政府支出不可能主要用债务来支撑,财政收入(税收)也就必然相应上升。

在现代社会中,提高税收只是弥补部分债务缺口,政府财政收支之间的总缺口自出现之后就没有合上过,且呈不断扩大之势  瓦格纳法则实现的重要推手:结构性赤字  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财政赤字既可能是政府主动调整收支结构的结果(通常称为结构性赤字),也可能是因为经济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通常称为周期性赤字)瓦格纳法则的实现究竟是通过周期性赤字还是通过结构性赤字抑或是二者的合力是本文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里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数据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见表1)  对我国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的估算过程如下:  第一,估算经济增长潜力借用解三明(2001)等人的方法,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t)LαKβμ ,建立多项式拟合模型,并通过线性回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潜力进行估算  第二,将实际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潜力进行对比,算出国民生产总值缺口  第三,将缺口数额同宏观税率相乘,得出周期性赤字或周期性盈余这里的宏观税率选择预算内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口径  第四,将实际赤字(或实际盈余)减去周期性赤字(或加上周期性盈余),即得到结构性赤字(或结构性盈余)。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年份政府财政均出现赤字,且呈现逐步递增态势在赤字规模总体中结构性赤字占了绝大部分,约为78.63%,并呈波动性增加之势,而周期性赤字与周期性盈余规模大体相当,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在大多数年份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仅仅在经济紧缩时期才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结构性赤字成为瓦格纳法则实现的重要推手与此同时,为缓解财政赤字压力,我国宏观税负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从降到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瓦格纳法则的实现是各国政府实现其职能目标的附属表现为最大限度实现政府职能目标,各国政府采取财政支出增长在前、财政收入增长在后的非平衡预算实现形式,政府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瓦格纳法则实现的一个推动因素,与此同时,宏观税负呈现出一个不断反复、但总体上升的趋势,以适应政府职能不断扩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志耘.论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J].财贸经济,1998(12)  2.卡里?布朗.30年代财政政策:重新评价[J].美国经济评论,1956(12)  3.刘雅丽.我国结构性赤字估算及结果分析[J].商业时代,2011(8)  4.坂入长太郎(日).欧美财政思想史[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5.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约瑟夫A?佩契曼.美国税收政策[M].北京出版社,199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