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民族的分布概况及其近代教育形态摘要:在云南教育研究中,云南民族教育史的研究较为薄弱,而对近代时期云南 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则更为稀少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近代时期云南民族地区 的教育进行研究,以便能梳理清处这段历史,进而为云南的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 一个历史参考关键i司:近代,民族分布,教育类型一、 民族分布概况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56个民 族,云南就有52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傑傑族、佰族、拉祜族、纳西 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徳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 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从云南民族的分布来看,按自然区可划分为6个地区:(1)以滇池、洱海为 中心的内地地区:包括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曲靖、羽西 地区大部分以及保山、永胜、华坪、泸西等市、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主要居住着汉、彝、白、回等民族;(2)南盘江以南、元江以东的滇东南地 K:包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 南部与越南接壤,境内住着壮、哈尼、彝、苗、回和汉等民族;(3)滇西南哀牢 山区:西起怒江下游的腾冲,东至红河下游的元阳,包括保山、临沧、思茅、玉 溪、红河等地州的各县,这个地区是不边不内的山区,境内有佰、拉祜、哈尼、 景颇、布朗、傣、彝、苗、瑶和汉等民族;(4)西起大盈江、东到河口的南部边 境地区:包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耿马、沧源、江城、 孟连、澜沧、西盟、河口等自治县,以及镇康、金平、绿春等边境县,这个地区 是山区、边疆、民族三位-•体的典型地区,境内有傣、景颇、傑傑、拉祜、哈尼、 阿昌、佰、苗、瑶、德昂、基诺等民族聚居区,其中不少民族跨境而居;(5)滇 西北横断山脉地区:包括怒江傑傑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地区、 宁菠彝族自治县,境内高山峡谷,高寒冷凉,居住着纳西、傑像、藏、普米、白 等民族;(6)北纬26度以北的滇东北地区:包括东川、昭通地区和会泽、宣威等县市,境内住着彝、苗、回和汉等民族。
I二、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教育存在的类型据史料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各地书院、义学奉命改为新学堂,少 数民族也随之开始接受近代学校教育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又在云南各县 和镇边(今澜沧县)设立了 128所专门招收少数民族的土民学塾,实行免费教育, 促进了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出,外国传教士也在民族地区办起了一些学校,还创制了 佰、傑傑、景颇、秒、拉祜、哈尼、独龙和纳西等民族的拉丁化文字用于教学清朝末年,受到各项新政的影响边地教育一度出现转机,增设了一些学校, 还设立了民众教育馆,负责少数民族成人的教育但不久后,乂因通货膨胀和战 争而一蹶不振清末时期,云南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被 称为“活的社会发展史”与此相应,也存在着3种类型的教育形态1) 原始社会形态的教育主要是边境地区的独龙、傑傑、怒、景颇、 德昂、佰、布朗、基诺、拉祜、瑶等民族和克木人的一部分,共约40万人,占 当时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0%这些民族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 其形式主要是靠成年人的口头传教和亲身示范,教育内容是生产生活技能以及本 民族的历史、风俗、宗教和伦理道德2) 古代社会形态教育。
主要是宁菠县境内的小凉山及相邻的永胜、华 坪2县山区处于奴隶社会末期的彝族,约5万人,占当时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 被称为“毕摩”、“西波”的人掌握着老彝文,用彝文经书教育头人上层子弟和宗 教活动继承人,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一种特权,学生通过学习奴隶主的格言、 谚语、背诵家谱和祖先业绩接受等级的实践经验、记述本名族历史和科技文化方 面起了很大作用,受到社会的普遍敬重处于封建农奴制、封建社会的傣、藏、 哈尼、拉祜、阿昌、普米等民族和白、纳西、彝、回等民族的一部分,约100 多万人,占当时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0%左右这些民族的一般社会教育和民 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掌握在喇嘛、佛爷等僧侣手中,政教合一藏族的喇嘛寺, 傣族,布朗族的佛寺、冋族的清真寺都是研究和传授文化知识的教育机构3)近代学校教育主要是进入封建经济的民族,即分布在内地的白、 回、纳西、彝、壮、傣、蒙古、布依、苗等民族,约200多万人,占当时全省少 数民族人口的60%•这些民族的一部分同汉族相似在回、白、纳西、彝等民族 的少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产生了少数工业资木家和商 人出现这两种经济形态的民族中,传统教育已不同程度地被学校教育代替。
此 外,各国传教士也在民族地区一批基督教、天主教教会学校即,民族地区的近代学校有以下几种形式:a.政府办学一清政府组织开办一 系列近代学校小.民间办学一回族群众办的较多,其他少数民族也办有少量学校; c•教会办学一英、美、法等国传教士在边疆、内地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办了 一批基督教、天主教教会学校以上3种教育形态的分类,之有粗略的划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云南少数民族的教育大都与宗教关系密切,有的直接就是宗教的一部分佛 教对于藏、傣、阿昌、德昂、布朗、白等民族,伊斯兰教对于回族、天主教和基 督教对于傑傑、拉祜、佰、哈尼、独龙、景颇、苗、彝等民族,道教对于瑶族中 的蓝 瑶支系,原始宗教对于一些社会形态落后的民族,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宗 教的影响,以及大多数民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经济发展极端 的不平衡等原因,在同一民族,或同一地区往往出现几种社会形态、几种教育形 态并存的局面例如白族内地坝区的白族已与汉族先进地区的文化水平差距不大,学校教 育业开始得到发展,但山区白族读书的却很少,而居住在怒江地区高山上的勒墨 人支系却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全部人口都是文盲乂如瑶族,成年男子大都懂 得方块汉字,处于原始社会的瑶族则是文盲,而一些地方的瑶家山寨又出现了私 塾和学校。
少数民族的教育虽然形态各异,但从整体上讲,近代学校教育较薄弱,传统 教育占据了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