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景县名人特产.docx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6.70KB
约16页
文档ID:541858026
景县名人特产.docx_第1页
1/16

景县的名人!!! 吾之故里,伫立于冀东平原中部,燕赵之东,齐鲁以西,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上起东西两汉,今至华夏南北,文人威震乾坤,武将声名显赫           下面列举几位在历史上和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广川镇有大董故庄,世传即仲舒故里)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的老家——广川,东南两面,邻近齐鲁,北靠燕代,西界三晋自古齐鲁多儒生,燕代出方士,三晋产法家,仲舒自幼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成长,与其后来形成多内涵的思想体系不无关系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

高适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激烈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态等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赠别诗,如《别董大》、《别韦参军》也具有他的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王任重(1917—1992年)景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1980年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1983年王任重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负责制定审议企业法198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为推动三峡工程上马几十年如一日,尽心竭力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全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但王任重在会议前几天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杜照宇,1972年11月出生,河北省景县人,硕士学历,国防部中校参谋,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助理,于2005年12月被派往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维和任务杜照宇同志在国内外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热情欢腾--疯秧歌     景县,是一个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文化大县,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文化古城。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景县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民间文化遗产和能歌善舞的文化气息民间舞蹈--《疯秧歌》就犹如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向后人诉说着这座古城昔日的繁荣和辉煌     简介:     《疯秧歌》,原是流传于安徽省凤阳一带的一种带有浓郁皖北风情的民间舞蹈,原名"凤阳歌"清朝末年传入景县孙镇,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融合了景县地方民间舞蹈、音乐特点,形成了一种具有粗犷、泼辣、风趣、欢腾等特点的舞蹈这种舞蹈动作风趣、泼辣,身体动辄呈三道弯,能制造一种强烈的欢乐氛围,所以民间俗称"疯秧歌",又称"风秧歌"此后,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就会舞起这种热情欢腾的《疯秧歌》,来抒发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情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景观     《疯秧歌》流传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由景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挖掘整理,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疯秧歌》,被搬上舞台后,受到观众的青睐,并获得多项殊荣     1986年,景县《疯秧歌》被收集在《国家舞蹈集成》中,并被河北省定为在全省普及推广的6个舞蹈节目之一     1987年,河北省舞剧院以《疯秧歌》素材编排的舞蹈《闹春》在美国巡演,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好评     1995年5月,由《疯秧歌》改编的舞蹈《疯娃》,在国际儿童节农村娃进京演出中,受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2002年,在全国首届少儿舞蹈艺术节少儿舞蹈精品大赛上,由市新星少儿舞蹈艺术团以《疯秧歌》动作素材创作的舞蹈《枣乡妞妞》获得银奖     地秧歌与皖北舞蹈《凤秧歌》融合而形成     景县,位于大运河西岸,南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景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有西汉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董仲舒,唐代诗人高适,北齐皇帝高洋,又有舍利塔、西汉周亚夫墓、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等一大批国家级保护文物《疯秧歌》则作为景县文化史上的一个特色民俗,叙述着它古老而绚烂的历史     清朝末年,在景县孙镇一带,逢年过节或丰收时,勤劳的孙镇百姓就会高兴地扭起当地的秧歌,以表庆贺当时,一位李姓在凤阳为官的人告老还乡,由凤阳的四名轿夫送回,四名轿夫与其一同落户景县孙镇四名轿夫看到了孙镇百姓扭着秧歌,便想起了自己家乡的舞蹈--《凤阳歌》,也高兴地扭起来     凤阳歌独特的舞蹈动作吸引了当地的老百姓,于是四名轿夫在孙镇一带将这种民间舞蹈口传身教,并逐渐与当地的地秧歌相融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融皖北与华北风情为一体、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疯秧歌》     上世纪80年代初,为进一步挖掘和保留这一文化遗产,景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胡桂新、刘志广等人多次来到景县孙镇一带,把会扭《疯秧歌》或看过《疯秧歌》表演的六七位老人组织在一起,请他们介绍《疯秧歌》的特点、动作要领、唱词、道具等,并将其一一记录下来。

他们经过认真整理、反复排演,《疯秧歌》逐渐形成了规范并被搬上演出舞台     《疯秧歌》主要分布于景县孙镇一带,以其粗犷、泼辣、风趣、欢腾的风格独具特色,刚健优美、刚柔相济,火热起来狂欢跳荡,近似"疯"的程度,从而得名"疯秧歌"舞蹈所体现的内容大多是一家人庆丰收或节日时的情景其伴舞乐器都是特制的,如腰鼓两头粗、中间细、长一尺左右,铜云锣大小不一,击打不同部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锣和鼓配合形成有节奏的韵律和鼓点,演到高潮时,观众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种动人心魄的"鼓点"其舞蹈角色老头身穿咖啡色绸料、锦绣镶边对襟上衣、灯笼裤、头戴红绒式毡帽,身带红绸带老婆身着黑丝绒镶边大襟上衣,头梳发髻带红绒花姑娘要身着玫瑰红绸料镶边大襟上衣、裤子,梳长辫,扎红头绳     整个舞蹈结构分三段,时间为六分钟第一段,四个姑娘以欢快的形象出场,配上云锣动听的音韵,组成该舞的抒情部分第二段,姑娘邀老头、老婆同舞,老人以他们风趣的舞姿,把舞蹈推向高潮第三段,二老与姑娘热情欢腾地同舞,使舞蹈进入高潮三段舞蹈风趣、热烈,起伏跌宕,对比鲜明主要动作有上步、退步、提打云锣、开胸、大跳、蹲跳、三道弯、射雁跳、盘腿跳、摆步、掏腿跳等。

服装道具、特色鲜明、独具匠心     濒临失传:     《疯秧歌》从景县的乡间走出来,并逐渐走上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大舞台1998年秋,在衡水市首届群众体育艺术节上,景县《疯秧歌》获得一等奖,旋即在河北省首届群众体育艺术节上,获得二等奖省歌舞剧院根据《疯秧歌》创作的舞蹈还去美国等国家演出     这种热情欢腾的民间舞蹈自清末传入景县,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蹈特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景县百姓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疯秧歌》已濒临失传而且,目前《疯秧歌》在其发源地安徽凤阳已经失传据景县文化馆丁杰介绍,在景县孙镇,《疯秧歌》的最后一位传承人王立泉已于1983年去世,在当地已经没有会扭《疯秧歌》的人了而当初景县文化馆参与挖掘整理该舞蹈的两位老师,一位已经去世,一位也已身患绝症如果不及时加以整理和保护,《疯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就将面临失传     为拯救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自景县文化馆挖掘整理出《疯秧歌》至今,景县县委、政府加强了对这一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曾经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0多万元,为《疯秧歌》录音、录像、购置服装、道具、培训后备人才等,并及时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副职为组长,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为成员的相应机制,将发展保护《疯秧歌》纳入了该县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文化发展纲要,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2006年,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资料;2007年,将用文字、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进行系统记录保护;2008年,在全县推广和宣传;2009年,培训专业研究和推广人员;2010年,健全各种保护性法规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让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能够得以传承利用,发扬光大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是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南厢”经济区域北距北京270公里,天津210公里,南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50公里,西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耕地119万亩,辖景县辖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青兰乡共10镇6乡848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景县处于北纬37°28′—37°51′,东经115°54′—116°27′,全境呈马蹄形,最高点海 拔25米,最低点14.1米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45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 ℃ ,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

     景县交通、通讯便利京沪铁路、京富高速公路贯穿东境,德石铁路、石德高速公路横跨南部,县境恰位于两路交汇腋部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以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外联周边省、市,内通全部乡村同时新建、改建了景桑、阜德、衡德、景衡等一批高等级公路     景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秦朝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有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其中高氏家族出过六代皇帝;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治军名将周亚夫封侯景州;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原国家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都是景县人景县不仅历史名人多,而且文物古迹较多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景州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周亚夫墓)     改革开放以来,景县借紧靠山东省德州市之优势,创新实干,跨越发展,成为衡水东部县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景县大力实施“以工强县、开放兴县、特色立县”三大主体战略,已形成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汽车零部件四大特色产业,经济迅猛发展,正在不断向全省经济强县行列迈进。

景县还出台了《景县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景县投资指南》等优惠政策文件,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推动景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 · • 相关诗句 · • 历史 · • 相关图片 · • 原料 · • 馓子的做法 景县特产—馓子 - 相关诗句 东坡居士诗,有一咏物短章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里把馓子等油煎食品的形状和煎馓子美人的娇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情态毕具  景县特产—馓子 - 历史 馓子,古名“环饼”,又称“寒具”,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说明“寒具,即馓子也”,而且介绍它的做法:“以糯粉和面,入少许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这样传统的油煎食品,被回族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下来,并加以长是地发展据传,明代开国功臣、回族大将胡大海,在他早期落魄江湖时,就以卖油条为生 油香、馓子、馃馃是穆斯林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