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表格形式表格形式) )篇一:春节民俗调查报告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调查时间:XX 年 12 月 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 、网络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 ,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 ,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 ,灶台称为“锅台” ,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
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3、 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大年三十 1、 贴春联 有一种说法,春联一贴,就不能讨债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 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后台上方要贴“赠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 ;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 安” ,横是“一家之主” 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 ;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 ;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 、 “抬头见喜” 、 “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
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 ”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 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 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 ,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 ,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联话(对联、春联)中堂内容,堂名都是根据这一姓,始封地方或本姓最有名望的古人事迹编成的但是一般平民百姓、贫苦人家是没有“堂名灯”的 2、扫尘 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通通打扫一遍,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寓意辞旧迎新 3、年夜饭 篇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2 月 19 日 调查人:刘恋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关东糖 灶神画过了小年,便迎来除夕 2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初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了,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等。
也叫“门对” 、 “春贴” 、 “对联” 、 “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起年夜饭来,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和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对联 红包年夜饭 汤圆 过完除夕,便迎来了新的一年,接下来的几天,父母会带领孩子到亲朋好友家祝贺新春 3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的家乡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各家都会准备好果盒,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伙食招待我们 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篇三: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人:马雨柔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在重庆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 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分配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重庆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东北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代表着“幸福” 、 “福气” 、 “福运”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 “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 、 “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