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建普特融合模式 助推普校随班就读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91KB
约2页
文档ID:466009730
构建普特融合模式 助推普校随班就读_第1页
1/2

构建普特融合模式助推普校随班就读两千多年前,春期战国时期的孔子是战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儒家教育思想里就指出:教育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现代全纳教育思想下的融合 教育就是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和策略,也 是一种特殊教育思想和理念普特融合”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形态和模式随班就读”是开展 融合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纵观世界各地,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各地都在进行融合教育模式的长期理实践和探索, 形成了诸多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如:美国的"团队教学模式”、"助手服务模式”"有限移出式服 务模式”,日本的“巡回教师模式”、“资源教室模式”、“助教模式”,台湾的"特教班模式”,江苏、浙江的"卫星班模式”我校“1+2”融合教育模式正是在特殊教育 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按照"特教特办”的办学思想,基于特殊学校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提出的, 目的在于使得更多特殊学生能融入普通班级、普通学生之中,适应社会、获得社会生存技能, 得到更多教育平等及社会理解、支持的机会其中“1”代表“融合教育”这一个理念、一个校区、 一个领导班子统筹管理进行普特学生的融合教育;“2”则分别指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所对 应的两块牌子、特教和普教两类老师、普通和特殊两类学生、普教和特教课程及资源、普教 与特教课堂与活动、一般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体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大构成 要素之间的多维度、多角度、多领域等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实践过程学校实施改革以来,坚持以“七大举措”推进“普特融合”教育改革一是集体活动的融合,两 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监督岗、节日活动、比赛活动等共同开展,全员参与二是活动课程 的融合两校的体育课、班队课、劳动课、社团活动课等统一安排,融合开展三是社区的 融合特殊教育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为有机会、有潜质的特殊儿童步入随班就读做好教育 准备四是以“五个一”助推融合,一天一次“爱心小天使”活动,一周一次班级结对活动,一月 一次融合教育展示,一期一次融合展评汇报,一年一次融合达标验收五是教师的融合,两校 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业务学习,共同参加教研活动,以普带特,以特促普六是校园文化的融 合,通过设置融合教育的展板、图片、标语等呈现文化,让师生沐浴在互相关爱、平等接纳、 充满爱心和正能量的校园环境里七是考核机制的融合把融合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评优 晋级的重要考核指标,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在长期传统的特殊教育思想影响下,普遍的教育行为是将有残障的儿童从正常人群中分离出 来,将这些儿童按障碍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将他们集中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这是 一种“正常”与“特殊”有着严格界限的隔离式教育。

实际上,特殊儿童需要的是特殊的辅助与 支持,他们不需要特殊的隔离,而融合教育恰恰主张特殊儿童回到普通教育系统,反对学校 分成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反对隔离式的二元体制,提倡满足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教育需 要,在幼儿园和普通学校中得到全纳教育的学习、交往、生活和发展环境,促进特殊儿童尽 快回归主流社会,融入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如何有效开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殊教育教师当前面临的极大挑战笔者认为:首先要 破除三大误区:一是“融合教育”不是特殊儿童的混合如果把两个自闭症孩子、三个智障孩 子、四个学困孩子、五个听障孩子放在一起上集体大课,那不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 要利用正常儿童的示范作用,给特殊儿童提供认知及交往的场所,提供正确的行为模仿榜样, 促进他们各项社会功能的修复与改善二是“随班就读”不是形式上的融合随着全社会对特 殊儿童接纳程度的提高,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普通幼儿园和学校接受了特殊儿童但是,大多 数幼儿园、学校接收了特殊孩子以后,缺乏有针对性的干预支持与辅助措施,“随班就坐”“随 班就混”“随班混读”现象突出,其实质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融合教育,而是一种形式上的混合教 育随班融合的目的不是以学习知识技能的数量和质量为导向,让特殊孩子在普通的班级里 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听课、学习,实现物理性融合,让特殊孩子参加普通班级的任何一切集 体活动,遵守集体规则,实现社会性融合,让特殊孩子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 展同伴友谊与归属感,实现心理性融合。

通过参与普通同伴的受教育活动,促成公平、参与、 发展的成长环境三是"融合教育”不以牺牲普通孩子为代价我们提倡融合教育要关注那些 有特殊需求的特殊孩子,不是要求普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特殊儿童的过度照顾,而放弃对 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教学进度,而是强调对特殊儿童的个别,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合 适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难度,让他们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有自己成长发 展的空间和机会第二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融合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应 当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为随班就读学生的 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应该认识到在人性的本能上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认知、学习、 生活、生存和发展,特殊儿童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学校的接纳,家长的支持第三要培 养融合师资从专业技术上解决师资问题,培养融合教育师资,是开展普校随班就读工作的 重要前提普通学校应系统性建立针对所有教师有关随班就读的持续培训体系,设置随班就 读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建立他们的专业成长档案,定期安排参加相关的专业提升培训,做 好随班就读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让普校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的随班就读教学经验和特殊教育 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随班就读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学校的融合教育及随班就读的师资团 队。

第四要注重发挥“资源中心”功能我国的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普校随班就读主体,以送交上门和社会康复机构为补充的新格局,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实际国情和新时期发展要求而制定的"主体"需要"骨干"的支撑,否则"主体"无所依 靠,"骨干"需要"主体"补充,否则"骨干"也支撑不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要发挥资 源中心的指导作用,特教学校一般都建立了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具有 训练、指导、培训、评估等职能功能,要对普校随班就读的个别化教学计划、进步评估资料、 学生成长记录等给予定期指导二是建立普校资源教室,以资源教室为依托,对普校的特殊 儿童进行个别化辅助训练,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质量第五要健全考核机制普通学校应建 设和落实校内随班就读实施的支持体系建立校长为核心的多学科支持团队,即由学校校长 直接领导、由班主任、学科负责人、特殊教育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参与组成的全纳教育支持 系统,把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一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及评职、晋级、绩效考核之中第六要完 善评价体系随班就读学生经过学校各种资源的培养,获得的技能和进步,需要一个具体可 实施的评价标准,否则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效果无法具体测量,老师的教学成果无法体现。

要 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专业资源支持的骨干作用,协助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规范评价标准, 让有随班就读班级的老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辛勤工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也才实在地让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随班就读的真正意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会长邓猛教授认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要推进从随 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的转型邓猛指出,随班就读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普及残 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产物他认为,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是全纳教育本土化的必然诉求, 同班就读是我国对融合教育理论的中国式回应与探索,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彻底告别隔离 的、等级制教育体系,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合成为统一的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常委、 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是设立更多特教学校,而是 坚定地走融合教育之路特教学校转型为集教学、研究、指导、培训为一体的'特教资源中 心”,帮助普通学校接纳残疾儿童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功能则会转变为康复训练和指导 辅助随班就读工作,对特教人的素质能力又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特教教师的角色也会 从教学型转向技能型、指导型、研究型方向发展。

随班就读是目前我国融合教育的一种适合国情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融合教育提倡尊重每个 生命,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平等,是最高境界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特 殊孩子是一朵迟开的花朵,花期更长,花香更浓,花色更艳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美好的 未来是我们特教人永恒不变的追求和梦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