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医用输注设备最早的药物输注:1657年,Christopher Wren使用带囊的羽毛硬管刺入动物静脉;1845年,发明了空心针头;1853年,法国的普拉沃兹发明了金属注射器(白银),容量只有1毫升,并有一根车有螺纹的活塞棒;1855,英国人弗格森发明玻璃注射器玻璃透明度好,可以看到注射药物的情况;20世纪初,发明了机械性输液泵,实现按设定容量精确控制滴数;20世纪40年代,发明了电子输液泵;1981 年,计算机软件控制给药;1996 年,商业化靶控输注泵14.1 概述微量输注泵意义:量化的治疗方法,即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补液等,均是按照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定时定量 且匀速的输入,以达到确切治疗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 微量输注泵—发挥了重要作用!定义:一种有电脑控制,自动推进液体进入血管系统的机械装置 要求/目的: 按要求以恒定的速度输注定量的液体微量输注泵分类:1. 输液泵:适用常规较大量的液体输注治疗;每小时输注的液体量可为数毫升至数百毫升2. 微量注射泵:适用血管活性药等特殊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等)以及各种静脉麻醉药物时,因要求药物的剂量必须十分精确。
可及时调整配药的浓度或给药量医用输注泵的最基本功能要求:1•使用模式:输注范围为0-1000ml/h输注速度必须准确,功能按键次数尽量少,可迅速改变输液速度,注射器 可换,可单次输注、并可单次预设输注剂量2•警报:能提供多方面的报警3•结构:结构轻巧,设计紧凑14.2医用输注泵的动力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脉冲发生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保护单元等组成1•脉冲发生控制单元:用于产生脉冲,控制电机的速度和转向2•功率驱动单元:由脉冲信号分配和功率驱动电路组成3•保护单元:提供各种保护措施,比如过流、过热14・3 输注泵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输液泵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1•直线蠕动输液泵:由管路内阀门样连续性喷射挤压动作推进液体流动临床常用2•旋转蠕动输液泵:滚轮挤压管路,向患者方向移动“阻塞点”,使液体向前流动3•往复活塞式输液泵:装有一次性盒式泵筒,内有活塞往复活动可按调定速度将定量液体吸入后唧出4•活塞启动膜式输液泵:也有一次性控液盒盒内设有充液小盒、可伸缩橡胶隔膜和单相出入口活门泵对隔膜 产生推动力,使液体在小盒内移动,然后通过出口活门流向患者输液泵的操作注意事项:1•注意因电子干扰而失灵。
2•避免在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输液泵3•开机时,按“power”开关;打开舱门,管槽内未装入输液管此时确认所有指示灯除“change”外都将点亮,蜂 鸣器发出报警声4•输液器是否与输液泵兼容,不兼容,则输注速率的精确度及报警功能将得不到保证5•确认输液管被合适放置在气泡检测器和阻塞检测器的管槽中,否则报警功能将不能工作6•确保输液管平直的放置在蠕动滚柱上7•输液期间,要定时检査滴速8•不要将由输液泵控制的输液器与由手动滚轮夹控制的输液器连接输液9. 输液期间,应定时检查输液管线有无损伤、梗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10. 交流电源供电时,应确保泵体接地11. 要每周检查一次内置电池是否正常工作14.4 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 微量注射泵是以恒定压力作用于注射器的活塞柱上,当活塞柱受压时,注射器内液体通过输液管道流入患者血管 这种输液泵比较稳定而且精确可设定输注速率、总量,也可与监控设备相连设有阻塞报警、输空预警、活塞 柱推杆脱离报警及低电压报警等功能,其速率(多为0.1-1200ml/h)、输注量可调节,甚或与计算机相连,按设 定的程度动态的调节输注速率。
系统中常设置三个检测状态:前置位、终止位和阻塞微量注射泵的主要结构:1. 推进系统2. 数据显示窗3. 报警及电源指示灯4. 数据输入键5. 功能键6. 注射器安全支架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合适的泵管2.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速度小时防凝血阻塞)3. 慎用冲洗键(因压力小而静脉回血时可酌情使用,但其后果时会导致短时进入体内药液过多..)4. 重新更换药液后应重新设定输注速率5. 仅可使用注射泵指定的注射器6. 防电刀的高频干扰,以及移动、无线电装置或可产生高频的除颤器7. 检查注射器活塞是否正确安装在卡座上—可“虹吸”或“反流”14.5 患者自控镇痛泵 自控镇痛泵使患者在医嘱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自行控制给药,可将镇痛药用量的个体差异降低到最低程 度可分为:一次性弹性自控镇痛泵和电子镇痛泵1. 一次性弹性自控镇痛泵:以机械弹性为动能,其原理是由1-2层的弹性膜形成储药球囊,为弹性自控泵提供动 力由一条延长管与流速控制器相连限速管A控制背景输注量,其速度为:2ml/h、5ml/h等;限速管B控制 单次注药量---可连接患者的静脉、皮下或硬膜外腔2. 电子镇痛泵:以电能为动力的镇痛泵,包括泵体和与泵体相配合的机械装置。
其工作过程多采用往复活塞式输 液泵和活塞启动膜式输液泵原理泵体由微电脑和微电机组成,与其相配合的一个机械装置,它能精确控制的泵 体注射速度患者自控镇痛泵的基本组成:1•储药器:电子泵都有配套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塑料药袋,一次性的PCA泵由医用硅胶制成,有弹性回缩的 特性 都有好的生物相容性2. 输注设备:能精确的输注预先设定的药物剂量3. 单次输注按钮装置:给药时控制4. 设置单次剂量装置:避免剂量过大5. 设定锁定时间装置参数设定:1. 背景输注速率2. 单次注药量设定3. 单次给药锁定时间4. 预计输注总容积14.6 目标浓度控制微量注射泵 目标浓度控制微量注射泵:又称靶控浓度控制注射泵,是一种能够使药物迅速达到并平稳维持某一理想浓度或效 应部位的设定浓度微量注射泵一、工作原理:只需向注射泵输入特定的药物、目标浓度、患者的体重等参数,微量注射泵在每工作一个时间段(10秒),微处理器依据注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作出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模拟,即作出血浆或效应部位浓 度的即时预测浓度,并与设定浓度比较,计算两者差别;然后再计算出要达到设定浓度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确定 泵的注射速率—药物浓度达到设定值。
二、目标浓度控制的计算方法(BET):先注射负荷量,再根据药物从机体排除的速率与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 转运的速率,向中央室补充给药量根据目标浓度设定部位可分为:血浆靶浓度控制输注和效应室靶浓度控制输 注(后实质也是控制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步骤大致可分为:1、 计算负荷量2、 计算参比量:计算从初始状态开始10s时间内向体内投入以“1”为单位的药物后血浆浓度上升的值3、 计算输注过程中得药物代谢量4、 计算控制靶浓度的给药量便携式程控输液泵 请按以下步骤预充泵盒: 第一步: 如图所示去掉泵盒底部的保护盖 第二步: 无菌操作连接泵盒和贮液器(输液袋)第三步: 松开管道上所有的夹子第四步: 预充泵盒前,使输液袋保持垂直位有利于空气先排出第五步: 轻轻挤压贮液袋,让药液推动空气上行,依次通过管道和泵盒,直至空气排尽,管道内被药液充满 第六步: 预充好后,将泵盒底盘顶入泵盒内,关闭液体通路防止管道内的液体自由流动容量输液泵具备的功能:(1)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2)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3) 能显示相关参数(预设输入药量、累计输入药量、输液总时间、滴速等)(4) 能根据给药量按时发出输液完毕信号(5)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6) 具备交直流供电功能,可在断电或移动状态下完成输液。
7) 容量输液泵的流速在 1-999ml/h 持续给药型:药液连续,均匀地输注 第十五章 体外辅助循环系统15.1 人工心肺机简而言之:将人体静脉血引至体外,进行人工氧合成为动脉血,再依靠血泵将氧合动脉血送回人体内,以维持心 脏外科手术期间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灌注人工心肺机:又称体外循环装置它能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基本装 置:包括血泵(人工心)、氧合器(人工肺)、变温器、滤血器、储血器和管道系统一、血泵工作原理:血泵由动力系统、控制台、显示器、监测装置、后备电源及安全报警系统组成1、 血泵的动力系统:担负着替代心脏的射血功能、对术中失血的回收利用及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提供动力的任务 ---滚压泵、离心泵2、 控制台和显示器:控制台集成了多种控制键,有泵头电源开关、流量控制旋钮、流量/转数显示、功能菜单键、 泵头运转方向控制键等3、 监测仪器及附属装置:主要有心脏停搏液灌注监测器---设有气泡和压力监控功能及顺灌和逆灌压力控制选择; 温度监测器---4-6 个测温通道;压力检测器---用于监测动脉管路的压力,也可用于监测患者血压a. 滚柱式血泵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泵,主要有泵头、泵控制面板、电气传动装置等。
原理:横臂转动时,横臂两端的圆柱体交替滚压管道,推动血液单向前进优点: P.126b. 离心式血泵是目前较新的一种泵,根据泵头结构不同可分为:Delphin泵、BioMed泵、Isoflow泵以 Delphin 为例,图:P.127,图 5-14二、氧合器的工作原理(一)、鼓泡式氧合器:是氧气通过血液发泡后再去泡达到氧合目的的一种氧合器其工作原理有:氧合、消泡 过滤、储血和变温五个部分1、氧合:氧合部分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氧气通过气体分散器与回流到发泡室内的静脉血进行充分混合的 过程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决定氧合面积---一定流量条件下,气泡越小,数量越多,血气交换面积势必越大,对 氧合越有利2、消泡:是消除静脉血与氧气混合形成气泡的过程---均匀喷涂硅油的聚氨酯海绵—使血液泡沫的表面张力减小, 泡沫减少3、过滤:是氧合器收集的血液再泵入体内时进行过滤,防止机体微栓塞的重要环节---40-60um 的锦纶筛网或尼 龙、涤纶织物等4、储血: 储存去泡后的血液(氧合后的动脉血)5、变温: 是体外循环中血液进行降温和复温的过程直的多管型或螺旋盘绕的波纹管型原理雷I静脉血经筛孔板吹入发泡室观啟输入人体动脉大孔海绵或 二纺织网—円优缺点:P・ 128 。
1. 鼓泡式氧合器(二)、膜式氧合器:由高分子膜形成的中空纤维中流动,气体交换通过这层可透气的高分子膜进行血气不直接接触1、 膜的表面积:气体输送率与膜的表面积成正比血与异物表面接触增大2、 膜的性能:不同质的膜对其氧和二氧化碳的透过度不同3、 血膜厚度:氧和二氧化碳的弥散取决于氧合器本身的血膜厚度—控制内径三、 热交换系统(一) 、变温器:影响变温效能的因素有:有效热交换面积;原材料的导热性;血和水的温差;血和水的方向和 流速;血流阻力1、 分离式血液变温器:作为一个单独部件安装在体外循环管路中进行血液变温的装置2、 组合式变温器: 和氧合器组合在一起的产品二) 、变温水箱:1、 普通变温水箱:泵水和加温系统,不能制冷制冰—降温需往水箱内加冰块2、 全自动变温水箱: 具有制冷、制冰、加温、温度显示及温度控制报警功能四、 血液回收与过滤系统(一) 、血液回收系统:是心肺转流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主要有:吸引头、连接管道、吸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