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81KB
约10页
文档ID:59751032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_第1页
1/10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  【摘要】:社会适应是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学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适应是个体人格成长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做科学的评价对他们的发展指导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在社会适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本土的、标准化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适应的理论研究,为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寻找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就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的概念、结构、功能、影响因素以及与人格的关系等做了理论分析通过第一部分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首先是一种心理适应或人格适应,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对外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与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心理资源和应对机制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适应、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成长起来的,人格发展与适应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有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网络媒体、同伴交往以及个体的人格特质等因素。

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和良好的人格适应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样这些影响因素也是作为编制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各纬度的重要参照依据第二部分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中学生为样本,编制一个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并通过量表的初步应用和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和现状做分析在第二部分,首先采用访谈、记录和开放性问卷等形式,就社会适应的内涵对  中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进行了质的研究,将他们经验中认为社会适应良好和不良的中学生做了分析比较,为量表编制题目来源找到了主要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然后根据理论研究、调查研究、相关量表和个别访谈等确定量表的纬度和测题,编制中学生社会适应的量表在量表编制过程中,根据标准化的量表编(来自:写论文网: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制步骤,从选题、取样、施测等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的标准进行量表第一稿题目241道,其中初测有效样本数为7个年级298人(男127名,女171名),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9624,结构效度也比较理想,另外对因素负荷以及与总量表分相关比较低的题目进行了删除,将量表第二稿的测题调整为175道第二次测试,有效样本为7个年级3595名(男1728名,女1867名),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9705,相容效度和效标效度也达到.65和.68左右,均比较理想。

通过量表的编制、初测和再测等程序,最终确定了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4个纬度9个分量表:即内容特质纬度(3个分量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日常生活)、预测控制纬度(2个分量表:行为规范、情绪控制)、心理调节纬度(2个分量表:环境适应、心理预期)和动力支持纬度(2个分量表:心理动力、心理支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4因素的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达到了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的标准,说明量表分为4个纬度、9个分量表的合理性这样所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信度、效度达到标准化量表的要求,并形成了各年级男女常模,为量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编制,发现其社会适应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是随着年级的变化出现波动社会适应  和智力如果有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二者的结构中都存在一个“G”因素(普通因素,或者公因素),结构中的其他因素都与该因素密切相关,“G”因素也影响着它们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校际差异编制好的量表在高一年级进行了初步应用,以高一年级6个班级217名学生(男98名,女119名)为测试样本,应用9个分量表对各班级男女同学社会适应性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和学习适应性方面。

还有,对他们中的2位男女同学做了个案分析,发现量表对个别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很好的鉴别性和预测性另外,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总体适应是良好的,社会适应不良的比例在8%左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总之,本研究通过社会适应的理论研究和量表编制,对当前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和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所编制的量表也是一次创新,为研究中学生社会适应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评价工具本研究后续要做的是,对其他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常模做进一步的修订,并对量表题目做详细的项目反应理论(IRT)分析关键词】:中学生适应社会适应量表编制影响因素压力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XX  ??【分类号】: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引言12-13第一部分社会适应的理论研究13-62第一节适应、社会适应及其相关概念综述13-25一、适应及其相关概念13-16二、社会适应的概念16-19三、社会适应与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19-25第二节社会适应的结构与功能25-29一、社会适应的结构25-28二、社会适应的功能28-29第三节人格与社会适应29-38一、有关人格适应的理论29-34二、人格与社会适应34-36  三、人格的社会适应性反应36-38第四节影响社会适应的因素38-59  一、压力与适应38-46二、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46-50三、智力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50-51四、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51-52五、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52-59第五节社会适应的评价59-62一、社会适应的评价模式59-60二、社会适应的评价内容60-61三、对社会适应评价的思考61-62第二部分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62-122第一节编制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意义62-65一、当前国内中学生社会适应性评价的量表非常缺乏62-63二、国外社会适应量表比较齐全,但引入有难度63三、编制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63四、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编制的设想63-65第二节中学生社会适应内涵的开放性研究65-77  一、社会适应不良学生的质的分析65-71二、一般中学生社会适应的调查研究71-77第三节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77-106一、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结构的确定77-80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编制80-100三、从量表编制中看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100-105四、小结105-106第四节量表的初步应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106-116一、  量表的初步应用106-111二、中学生社会适应不良比例的调查研究111-113三、思考和建议113-116第五节研究总结与展望116-122一、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内涵与特点116-117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编制的相关问题117-120三、对社会适应评价的再思考120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20-121五、社会适应的研究展望121-122附录122-140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122-126二、自我和谐量表126-127三、社会适应的开放性调查问卷127-130四、研究生主试到基层学校测试的介绍信130-131五、研究生测试结束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数据输入说明131-132六、质的研究个别访谈132-140参考文献140-146一、英文部分140-142二、中文部分142-146后记146-147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  【摘要】:中学生暴力指发生在中学及周边(200米以内),中学生(个体或团体)蓄意运用躯体、工具、言语、非言语或其他诡计,对自身、同学、学生团体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其身体受伤、权益剥夺、生活品质下降、心理及精神状态恶化、成长障碍乃至死亡,增加学校管理难度,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的一类行为研究中学生的暴力行为,不仅能降低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确保中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降低司法、卫生和福利部门的支出,促进家庭和睦、校园和谐、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编制《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为中学生暴力行为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题项同时从实施暴力、遭遇暴力和目击暴力三方面收集信息,要求被试以3个角色(A为实施者;B为受害者;C为目击者)分别作答进行3次取样,用第1次预测样本(n=670)进行初步的项目分析和因素探索,用第2次预测样本(n=507)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正式施测样本(n=120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和效标效度检验从正式施测样本中抽取47名学生间隔1周后重测。

采用暴力遭遇问卷(LEQ)和Buss-Perry攻击问卷(BPAQ)作效标最后,还考察了1518名中学生实施暴力、遭受暴力与目击暴力的现状及特点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包含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两个分量表,其中心理暴力包括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性骚扰和权利侵犯;  躯体暴力包括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与行为和极严重暴力经检验两个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和,重测信度分别为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模型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中学生实施暴力、遭遇暴力和目击暴力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中学生心理暴力的发生率高于躯体暴力,其中实施心理暴力为%,实施躯体暴力为%;遭遇心理暴力为%,遭遇躯体暴力为%;目击心理暴力为%,目击躯体暴力为%人格侮辱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关系攻击,发生率较低的有性骚扰和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与行为和极严重暴力的发生率最低3)男生实施、遭遇、目击心理暴力和实施、目击躯体暴力均显著高于女生,而遭遇躯体暴力方面则无显著性别差异4)初中生实施、遭遇、目击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均显著高于高中生5)普通中学学生实施心理暴力和实施、遭遇躯体暴力显著高于重点中学,而遭遇、目击心理暴力和目击躯体暴力不存在学校类型的显著差异。

6)省会和地市中学学生实施和遭遇心理暴力都显著高于县城,省会中学学生实施和遭遇躯体暴力显著高于地市和县城,省会中学学生目击心理暴力显著高于县城,省会中学学生目击躯体暴力显著高于地市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用于测量我国中学生的实施、遭遇和目击暴力行为男生的暴力行为多于女生,初中生暴力行为多于高中生,普通中学学生的暴力行为多于重点中学学生,省会和地市中学学生的暴力行为多于县城中学学生关键词】:暴力行为中学  生量表编制信度效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XX  ??【分类号】:;G449  ??【目录】:中文摘要10-12ABSTRACT12-15第一章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编制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调查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6-17第二章文献综述概念的界定暴力校园暴力与中学生暴力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特点性别特点年龄特点国内外关于中学生暴力测量的研究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测量中学生暴力倾向的测量中学生暴力遭遇和目击暴力情况的测量中学生暴力测量问卷存在的问题问卷编制的视角问卷的维度关注中学生暴力的特点观察期优化对频率的表述24-25第三章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的编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被试研究程序校标工具数据统计研究结果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检验讨论量表维度施测视角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小结31-32第四章中学生暴力行为调查研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被试  研究工具数据统计研究结果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描述性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差异分析讨论实施暴力、遭遇暴力与目击暴力心理暴力与躯体暴力高发中学生暴力低发中学生暴力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性别差异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年级差异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学校类型差异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学校所在地差异小结42-43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