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课件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2KB
约26页
文档ID:140945419
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课件_第1页
1/26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是: 商品(W)货币(G)商品(W),作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 货币(G)商品(W)货币(G),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应是:G W G这里G= G +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G W G称为资本总公式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第一,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无论是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使价值增殖第二,离开流通过程,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货币所有者如果不与其它商品所有者接触也不能增殖第三,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即只有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的能实现增殖的商品第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增殖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第一,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劳动者养育后代和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它与其它商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第一,工人是在资本家的监督支配下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不仅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当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一定点,即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了为补偿劳动力价值而劳动的时间,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生产出剩余价值A 3元 G W P W G 15元 Pm 12元,A 3元 G W P W G Pm,G= G + G , G= m = 3元,6小时,12,+,3,15元,12小时,24元,27元,24,+,6,30元,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A 3元 12小时 G W P W G 27元 Pm 24元 24+6 30元,,,,价值量不发生变化,,不变资本 (c),,,新创造价值,,,,价值量发生变化,,可变资本 (v),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称为不变资本,它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工资),工人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剩余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带来了价值增殖,称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就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或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表明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故又称为剥削率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量(M)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m)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v)量或雇佣工人人数的多少 即Mmv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 6/6 =100%,,,15,剩余劳动时间,m= 9/6 =150%,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0,6,12,必 要 劳 动 时 间,剩 余 劳 动 时 间,,m= 6/6 =100%,,4,必要劳动时间,剩 余 劳 动 时 间,m= 8/4 =200%,某工人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是多少?,,,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剩余价值A 3元 12小时 G W P W G 27元 Pm 24元 24+6 30元 m = 3元. 20斤共30元,1.5元/斤(社会价值),A 3元 12小时 G W P W G Pm,m = 60元-51元= 9元, 超额m = 6元,48元,51元,48,+,6,1.35元/斤,(个别价值),60元,40斤共54元,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获超额剩余价值,,其它企业与其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获超额剩余价值,,该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商品价值量降低,,竞争和资本转移引起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商品价值量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资本家普遍获取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剩余价值率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一、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劳动力与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劳动能力,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支出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出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因为: (1)劳动不能事先独立存在 (2)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这是毫无意义的 (3)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会导致否定价值规律或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结果2、劳动力与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劳动能力,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支出。

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出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3、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是 ,工资在现象上却又表现为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由于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了工资,表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消除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界限,仿佛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了有酬劳动,因而,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的制定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用日工资除以每个工作日的产量定额的办法,来确定每件产品的工资单价的,因此,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实际工资的变动状况往往同名义工资并不一致当我们考察工资量变动趋势时,就不能仅仅看名义工资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对实际工资变动趋势的研究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真正反映工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状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