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DOC 33页)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7.50KB
约51页
文档ID:472334380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DOC 33页)_第1页
1/51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绪言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二.物质的变化⒈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⒉ 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⑴ 镁(Mg)+ 氧气(O2)[点燃] →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 无色无味气体 白色粉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⑵ 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 褐色固体 黑色固体 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三.物质的性质⒈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⒉ 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⒈ 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 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⒊ 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⒋ 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⒌ 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1.1 组成物质的微粒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⒈ 分子⑴ 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⑵ 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⑶ 氧化汞(HgO)[加热]→ 汞(Hg)+ 氧气(O2)桔红色固体 银白色液体 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 汞原子 + 氧原子 氧原子 + 氧原子 → 氧分子⒉ 原子⑴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⑵ 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1.2 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纯净物和混合物⒈ 纯净物和混合物⑴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消毒酒精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纯净物例如:24K金⑶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纯净物混合物物质种类一种多种分子或原子种类一种多种⒉ 混合物中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发酵粉:由小苏打(NaHCO3 碳酸氢钠)和酒石(酒石酸氢钾)组成。

二.物质的纯度⒈ 纯度的计算(%)= m纯物质 / m总物质 * 100%⒉ 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等级纯度等级优级纯(一级)分析纯(二级)化学纯(三级)实验试剂(四级)英文代号G.R.A.R.C.P.L.R.颜色代号绿色红色蓝色黄色三.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⒈ 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结晶、分液、洗气等⒉ 过滤适用范围: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或分离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⒊ 蒸发适用范围:分离液体和可溶性(不易挥发)固体主要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边加热,一边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⒋ 蒸馏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主要仪器: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承接管、锥形瓶1.3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发现 [法国] 拉瓦锡)⒈ 空气中氧气的百分含量磷(P)+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红色固体 无色无味气体 白色固体现象: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黄色的火焰,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1/5。

原因:红磷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压强就减少1/5,烧杯中的液面为一个大气压,有压强差,所以水倒流1/5⒉ 稀有气体的发现 [英]雷利、拉姆塞⒊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 {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 0.94%二氧化碳(CO2)0.03%杂质与其它气体{ 水蒸气(H2O)、二氧化硫(SO2)等 } 0.03%二. 空气成分的分离⒈ 原理:蒸馏⒉ 过程: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升温 控制在 -196°C ~ -183°C] N2首先气化,余下液氧三.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⒈ 氮气的物理性质⑴ 无色无味气体⑵ 难溶于水⑶ 密度比空气略小⒉ 氮气的化学性质⑴ 很稳定⑵ 在特定的条件下,能与其它物质反应⒊ 氮气的用途:做冷冻剂、保藏书画、储存粮食、作保护气、生成氮肥⒋ 稀有气体的用途: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做指示灯和霓虹灯、填充气艇和气球、制造激光器四.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⒈ 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⑴ 煤和石油的燃烧⑵ 汽车行驶排出的废气⒉ 空气污染的危害⒊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第二章:单质 氧气2.1 元素一. 原子的结构(微观) ↗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 → 原子核 → 中子:不带电 ↘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数 = 电子数 = 核电荷数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二. 元素(宏观)⒈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 种类:100多种(原子种类远远大于元素种类)⒊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按含量排名)地壳:氧(O)、硅(Si)、铝(Al)、铁(Fe)人体:氧(O)、碳(C)、氢(H) 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钙(Ca)1-20号元素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其它常见元素(常见?还有稀有元素!OTL)钨(W)金(Au)锰(Mn)银(Ag)锡(Sn)铅(Pb)铂(Pt)锌(Zn)钡(Ba)铜(Cu)汞(Hg)铁(Fe)溴(Br)碘(I)氪(Kr)氙(Xe)三. 元素符号和分子式⒈ 书写(见上表)⒉ 元素符号的意义⑴ 表示一种元素⑵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种原子⑶ 如果物质是由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 ① 金属 ② 非金属固体[碘(I2)除外] ③ 稀有气体⒊ 常见元素的符号与名称⒋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化学式”的一种)⒌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宏观)不但有种类还有个数(微观)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例如:水 ⑴ 宏观 水 构成 ⑵ 微观 水分子 组成四. 元素的原子结构⒈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电子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第七层 K层 L层 M层 N层 O层 P层 Q层⒉ 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规律⑴ 每一层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⑵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⑶ 电子排布从能量低排到能量高,即从里向外排⒊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纳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⒋ 结论⑴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⑵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⑶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个⒌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

⑴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Na+、Mg2+、Al3+)⑵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F-、O2-、N3-)五. 相对原子质量(即原子量)⒈ 定义:国际上规定,以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把各种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而得到的比值⒉ 原子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原子量是比值,没有单位,而原子质量是原子正式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六. 查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考试时试卷上一般会注明)常见元素原子量:O-16 H-1 N-14 Cl-35.5 Cu-64 Fe-56 Mn-55 K-39 S-32 Na-23 C-12 Al-27 Ca-40 Mg-24 P-31 Zn-65(时间长了就全记住了T_T)2.2 单质一. 元素游离态⒈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⒉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⒊ 元素存在的形态⑴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存在的形态⑵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存在的形态⒋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 ↗ 非金属 物质 → 纯净物 →单质 → 金属 ↘化合物 ↘稀有气体二. 单质分子式的书写⒈ 金属: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Fe/Cu/Au/Ag/Hg)⒉ 非金属:⑴ 气体:双原子分子(例如:O2/N2/Cl2/F2/H2) ⑵ 液体:双原子分子(例如:Br2) ⑶ 固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Si/C/S/P[I2例外])⒊ 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He/Ar/Ne)三. 相对分子质量(即分子量)⒈ 定义:组成该分子的各元素原子量之和。

⒉ 计算分子量四. 同素异形体⒈ 定义:同一种元素有时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⒉ 现象:(例如: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金刚石与石墨与巴基球)2.3 氧气一. 氧气的制法⒈ 工业制法 ⑴ 分离空气法⑵ 电解水: 水(H2O)[通电] → 氢气(H2)+ 氧气(O2)⒉ 实验室制法⑴ 反应原理① 高锰酸钾(KMnO4) [加热] →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② 氯酸钾(KCLO3) [加热 + 二氧化锰(MnO2)] → 氯化钾(KCL)+ 氧气(O2) 白色晶体 黑色粉末 白色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