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05-2007年)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是依托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优势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在2003年新开设的交通运输类管理专业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精神,以培养现代服务业 “职业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推进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工作为做好做强集装箱管理专业,力争满足“海洋大省“、“水运强省”过程中对港口、运输、外贸、物流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建设的特色、特长,特制定本规划一、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社会及行业的发展概况随着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区域化和知识化方向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壁垒的逐渐打破,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集装箱运输业务逐年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九五”“十五”期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浙江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2004年为450万TEU,预测到2010年会达到800万TEU这为我省培养集装箱运输管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二)人才需求趋势分析1、集装箱运输及相关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分析(1) 经贸的发展,标准化的深入,适箱货的普及,新辟国际班轮航线的增加,使得各大国际箱运公司在浙江落户。
同时国家内贸集装箱业务的加速发展,由此在港口、码头、堆场、航运、船代等企业中滋生出从事集装箱码头业务、箱运管理、箱务管理等许多就业的机会2) 我国外贸进出口每年以百亿美元的增幅发展,其中85%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而集装箱的运输是最重要的海上运输方式之一,这就导致与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有关的国际货运人才的短缺近几年来国际货运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前的独家企业到目前已发展到38000多家其中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紧缺,从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后5年内货代人员的缺口在200万人左右3) “水运强省”工程建设的推进,航运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已列入浙江省十二大紧缺专业的行列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宁波与舟山港口一体化的推进,温州、舟山、台州等港口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发展,浙江内河运输网络的健全等等,势必会在集装箱运输、组织、箱运管理、堆场管理等行业中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4)浙江有庞大的航运市场,也有众多的航运公司有近600万吨运力、250家航运企业和45家国际箱运公司在从事沿海与远洋运输的航运业务,却没有培养这一专业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求改变航运结构,大力发展内外贸集装箱运输的同时,有关集装箱运输、国际航运管理人才相当缺乏。
从市场调研来看,我省许多航运公司已经开始在接触集装箱运输业务估计在未来3-5年,随着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集装箱内贸运输必将在我省航运公司快速发展而且在浙江省近250家航运企业中,92%是民营航运企业,从管理等角度考虑,也急需航运管理类人才综上所述,未来3-5年,集装箱运输管理类人才的就业形势前景看好2、行业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分析2005年4月—8月,我们在上海、杭州、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地对本专业的专业建设、用人信息、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出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点:(1)诚实、勤快,思想品质好 用人单位在谈及毕业生时都把这一条作为首要条件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会采用“筛选法”,即在实习时多招些毕业生,实习期结束,首先考虑聘用诚实、勤快,思想品质好的毕业生2)英语基础要扎实本专业学生就业单位趋向多属港口企业、外轮代理、国际贸易、多式联运等行业,业务上与专业英语联系紧密,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英语功底,一般需要具有国家4级英语证书,有良好的口语能力3)学校教育要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用人单位招毕业生很大程度上相信学校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学校品牌的树立关键要求学校教育的“产品”有特色,如某项实用技能熟练,英语口语强,计算机某软件使用上手快等。
4)持有行业的资格证书本专业最大的就业趋向是国际货运代理,它涉及到报关、报检、单证、货代等专业资格证书目前行业在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需要毕业生持证就业三)专业现状1、学生现状本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班级数5个,224个学生生源全来自浙江省内,其中2003年招生81个,2004年招生92个,2005年招生51个根据调研情况发现,目前我专业学生还存在如下问题:(1)自学能力较弱,缺乏主动学习精神 学生自学能力差,对知识归纳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学习认真努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对学习有主动性,但学习方法出现问题,不会融会贯通2)英语知识功底不够深,动手操作能力弱英语技能弱主要是指学生的应知、应会、写作和口语的运用能力较弱3)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对相关知识面和边缘学科的了解不足2、 师资现状本专业师资现状如下表所示:(具体参见附表1)高级/比例中级/比例初级/比例硕士/比例在读/比例教师系列5/41.6%5/41.6%2/16.7%2/16.7%4/33.3%实验系列0/0%3/75%1/25%00主要表现出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数量缺少,教师缺乏实践资历。
3、现有实训室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面积(m2)地点1集装箱运输管理实训中心货物积载与系固实训室75第二实验楼4032综合航海模拟器实训室75第二实验楼404按目前实训室建设现状,专业实践教学表现出实训室的建设进展缓慢,软硬件的条件还未能满足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本专业为学校新开设的专业,学校对相关就业单位联系不密切,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不能通过企业来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校内实训课无法按要求全部开设出;理论课时偏多,实验、实训课时相对不足,造成学生对实践的操作能力较弱4、 教材目前采用系列教材: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科学丛书 (人民交通出版社)国家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考证培训书籍自编教材5、 图书资料现状 图书馆有关集装箱运输管理方面的书籍较少,而且年代较早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思路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遵照《高等教育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以满足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能力、提高办学效益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师生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保证,全面提高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力求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突出职业特点,呈现专业办学特色为浙江“海洋大省”“水运强省”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二) 专业建设思路1、合理定位为中心,素质培养为根本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国际集装箱营运与管理、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合在有关集装箱运输各个环节、国际货运代理、外贸企业等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2、以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要求,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与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合作,一起参与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要使用人企业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人才特色上,说到底是教学的特色和质量,只有教学有为才能使教育到位教学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1)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2)按照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要,加强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教学;(3)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4)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等因素,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4、拓宽专业职能,为行业(社会)服务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全日制学历教育,即培养新生劳动力对高职教育来说,还应实现在岗劳动力的提高专业建设应以三大职能并重: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训,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又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同时提高老师的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三)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以教育与教学并重,坚持二手抓,实现软硬件共同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改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辟积极激励机制实现“六项改革”: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改革,教材建设上的改革,学风建设上的改革,检验评估标准上的改革创建“三个特色”:产学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建设专业;以岗位应用知识为主干的、务实的专业理论教学特色;以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为要求的实践训练特色做到“二个具有”:明确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培养“一个符合”:符合社会需求的集装箱运输管理类操作级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学院的激励机制,到2007年低,建设、培养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并具有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的教学与教育管理师资队伍体现三个合理性:师生比例的合理;年龄、职称、学历学位结构上的合理;理论实践能力与教学需求的合理确定好专业主干课程教师,主干课程教师每三年有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资历2)学风建设 第一,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是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突出专业带头人的权威性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意识积极创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要求各任课教师、班主任、员在教学中和日常工作中,引导、激励、教育学生,构建科学的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把好教学关、质量关、毕业关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沟通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信息,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出台激励政策与措施,使各班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3)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产学、校企合作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就业情况,构建合理科学的培养体系注重行业背景对专业建设的作用,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校外企业实践的比重,尝试“双师资”教学4)课程建设在学校和分院激励机制基础上,稳定师资队伍,注重校外交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录像教学、案例讨论等手段,确保教学的新颖性、实用性突出岗位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