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飞机结构开口区受力分析,,飞机结构开口,,3.9 飞机结构开口区受力分析,,一.开口的原因1.机体表面的检修用开口从维修、检查需要,要有很多口盖,如F-16,60%表面为156个口盖,均可开启,波音-707,下翼面布置22个大椭圆形口盖 — 检查整体油箱之用总的说: (1)检查仪器,设备,系统;(2)检修内部结构—这点对按损伤容限设计要求设计的飞机必不可少2.机体内部(1)检修1)内部结构,波音707在翼型高度大于570毫 原因同上 米的翼肋和中央翼梁、腹板上均有“人孔” 形成维修通道(2)仪器、系统(次要些) (2)操纵系统 (杆、索)液压管路、电缆及燃油系统等通过孔3.窗户、门、炸弹舱门、起落架舱门等使用要求的机体表面开口,,,,维修口盖,歼8机身开口,运10机身开口,二.开口与口盖的分类(一)开口大、中、小(相对部件尺寸而言) 对机身:D对机翼:B小开口:可能在两长桁之间,不打断长桁,或只打断个别长桁;中开口: 可能打断几根长桁;大开口:可能整个翼箱宽度壁板或很大比例宽度的壁板被开口二)口盖:1. 受力口盖 受剪口盖;受轴力口盖。
1) 受剪口盖: (1)口盖本身能受剪(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2)且在连接处应能把剪力扩散成分布剪流 ,一般用为数较多的托板螺帽、螺栓连;(3)它能取代原有基体受剪2) 受轴力口盖:(1)口盖既能受剪、又能受轴力,所以口盖上一般布置有加强型材(方向与原有长桁方向、位置一致),它完全能替代原结构受力受剪口盖上也可能布置有加强型材,但其作用主要是保证口盖刚度,型材方向可能与长桁不一致(2)连接:不仅要有连接基体蒙皮与口盖板的螺栓,而且应有直接把承受轴向力的构件连接的螺栓2.不受力口盖(1) 口盖不参与机体的总体受力,但承受口盖上的局部气动载 荷,并把它传给机体 (2) 从连接看:只有少量连接件,或为快卸口盖,或为活动开启舱门受力口盖,快卸口盖,不受力口盖,不论是有、无口盖,或口盖是否受力,大开口总要增加重量是结构工程师“头疼”的问题1)受力口盖:口盖一般会比原有结构重,对按刚度设计的,还有刚度问题;且要增加较多的连接件;为了顺利传递载荷,总有载荷转移问题,结构上必定也需适当加强2)如为不受力口盖或开口,则传力路线迂回——路线长了,而且开口周围结构将增加负担。
所以必定要加强原有结构,或者很可能要另布置新加强件当开口在机体表面时口盖不能省,而且一般应按刚度设计,较重,只是不参加总体受力而已当为小、中开口时,影响区域可能小些,为局部的 当为大开口时,则影响区大三.基体结构受剪时如蒙皮受Mt à qt,梁腹板受Q à qQ 时开口区的加强传力路线有何变化? 即研究开口对传力的影响 需加什么构件?原有元件受力情况变化?,,启发问题:在受力分析中我们曾用的几种方法?(1) 传力路线:一个个分离体画,作用M,Q,N三种内力---把小开口的分析结果和方法延伸一下 (2) 直接用数值解 (3) 用加自身平衡力系的方法,使两种典型情况的叠加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开口后相当于那一块蒙皮上剪流应为01.小开口加强小开口 ---- 口框(刚框、围框)式加强这类开口,对机身纵向构件一般没有影响,为传剪,一般在开口周围加上一圈截面具有抗弯能力的口框(可以是组合式,也可以是整体刚框),小开口刚框受力分析,1)利用对称原理: 结构对称,载荷为反对称时,在对称轴处只有反对称内力Q, 而M, N=0 2)根据分离体平衡图,可求出,结论1)从以上Mmax可见,开口愈大,则口框上的弯距值愈大Q, N也就愈大。
∴口框就可能使重量较重2)口框应是能承弯剖面 以上三种形式(1) 效率较高,可做成整体口框(2) 较易转口盖(3)∵用组合形式,相当于把两个缘条距离拉开,∴效率要较①更高,且因为角上弯距最大,这样设计角上J值最大3)在角上最好加“加强筋”∵如在下面这种情况下,弯距将会对腹板有压应力,为防止失稳,应加加强筋2.中开口加强引子:1. 围框式的提出:∵小开口刚框式 ,但b,h↑时, ↑,导致重量上升用围框式的优点:ⅰ)相当于把梁的结构高度增大了ⅱ)可以利用原有的构件 ---如以蒙皮作为腹板,某些长桁作为该围框(平面薄壁围框梁的缘条)综合利用,中开口刚框受力分析,大开口加强对于受剪基体大开口,一般如梁式机翼蒙皮开掉若为单块式机翼,则可把问题分解为两个(1)蒙皮受扭矩Mt引起的剪流(2) 长桁受正应力,若断了,则见后面“四”中所述实际情况为(1)+(2)此处以双梁机翼为例进行分析,双梁式机翼,蒙皮上有大开口时的传剪(Mt) 加强对双梁式机翼,机翼上原有的最强的是梁,现梁没有破坏,所以(1)Q、M传力路线未破坏,仍由梁传往机身2) Mt传力路线破坏,考虑到梁很强,应充分利用该加强件,因此一般都是布置一加强肋,将闭合剪流形成的Mt转换为一对垂直力构成的力矩,由两梁以参差弯曲形式受(传扭),大开口盒段模型简化,大开口盒段传剪,大开口盒段传扭,大开口盒段传弯,参差弯曲形式受(传扭)开口端部有加强肋,起转换Mt作用若要梁能以参差弯曲形式受弯,其一端或两端必须有刚硬结构能提供限制较大扭翘变形的作用,这组支反力矩由何者提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既然梁要受参差弯曲,梁应加强(且加强长度要考虑参与段)如果开口在中段区,则开口完后还应用一加强肋,将其转回成一圈闭合剪流形式,(1)开口在根部——支反力矩全部由根部接头提供此时支反力矩全部由根部接头提供,后梁卸载,前梁加载.这组支反力矩在根部剖面是一组自身平衡力系,(2)开口在中段——支反力矩两段都可以提供与(1)不同,根部固定端可认为是绝对刚硬,与外段相比,刚度大的多,按刚度分配可认为支反力矩全部由根部提供。
在(2)中支反力矩都是由结构提供,即由于参差弯曲引起的剖面翘曲靠盒段结构限制住(也即开剖面限制扭转情况),现两段盒段刚度差不多,所以由两段同时提供支反力矩3)开口在端头附近由于两段结构刚度差得多,可认为支反力矩仅由左端提供但与(1)不同,因为是由结构提供,开口段完后内侧有相当长段结构,所以会有影响区(L=1—1.5B),而在(1)中,开口完机翼就无结构了,所以不存在影响区加强方案类(2)中,但梁只需加强到内侧影响区即可 (4)根部有开口,但是传阻力将会如何? (5)以上所述均为双梁式机翼,实际上机翼可能为双梁单墙;双墙单梁等,此时为弥补受剪蒙皮大开口,应尽量利用剩余完整闭室(闭室受扭的效率必定高于梁参差弯曲形式),四、原机体受轴力时的加强当机体受轴力时它往往是同时还受剪,但我们可以把一个复合受载问题简化成两个简单加载情况下的叠加,前面已介绍了各种开口情况下受剪加强,下面介绍受轴力时的加强开口影响受轴力,一般为中开口和大开口,此时一般在开口上、下两边有杆(长桁或梁的缘条),开口有可能跨越一个以上的肋,此时问题与特殊边界问题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