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伍尔夫《到灯塔去》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22KB
约7页
文档ID:430562429
伍尔夫《到灯塔去》意识流手法的运用_第1页
1/7

伍尔夫《到灯塔去》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摘要: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空间蒙太奇,象征手法,叙述视角的转换时间倒叙等意识流叙 事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得《到灯塔去》这部伍尔夫意识流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令人注目的范本通过这些 叙事手法,意识流的思维在跳跃中达到了和谐,在和谐中构建了跳跃,达到时间、空间、文本、内涵 的完美统一关键词:蒙太奇 叙事手法 意识流一、关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 - 1941)出生于英国伦敦富裕的知识分子家中她的父亲莱斯 利•斯蒂芬不仅藏书量丰富得惊人,而且经常邀请当时的一些知名人士来家中举办文艺沙 龙这些人富有朝气,思想激进,充满着要为自由和艺术献身的精神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伍 尔夫养成了敢于表达思想、勇于探索和实践、并不断超越自我的性格在创作上她与爱尔 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齐名她被称作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世界现代文学史上 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到灯塔去》是一部炉火纯青 的意识流小说在叙事方式上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作家彻底的决裂,把叙事的重点从对客 观世界的记录转移到对人物心理的抽象刻画上二、关于意识流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 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 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小说中的 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 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但实际上 它是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 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幕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 神分析学和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两点理论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很 大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作家应努力发掘潜意识的冲动,捕 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特别是他关于梦幻意识的研究,给意识流作家以极大的 启发亨利-柏格森提出了关于“心理时间”的新概念他认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 “合理时间”,即“内部时间”这种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 渗透在人的意识深处,外部时间并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因为人的意 识深处从来就没有外部时间。

弗洛伊德、詹姆斯及柏格森的理论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三大 理论支柱,这些理论将人们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引人主观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带进内心总 之,关注人的精神活动过程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三、意识流在《到灯塔去》中的具体运用《到灯塔去》是她的意识流作品之一,而且也是最经典的,是伍尔夫基于自己对父母 的记忆而创作,她在日记中写道,“这部作品将是相当短的;将写出父亲的全部性格;还 有母亲的性格;还有圣•艾夫斯群岛;还有童年;以及我通常写入书中的一切东西 生与死,等等这部小说描绘了伍尔夫童年与父母在海边别墅度假的经历小说刻画出拉 姆齐夫妇的不同性格,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客观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拉 姆齐先生是一个严厉专制的父亲,然而40岁之前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学者,勤奋工作,时 刻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善于利用理性和逻辑来解释和处理生活中的事,包括人际关 系和家庭关系,把人们弄得不胜其烦,甚至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但他深知自己灵感已经 枯竭,无法达到预期的高度,他忧心忡忡,企图借助对理性和逻辑的探索来逃避现实,因 此,他在苦闷中常常需要妻子的鼓励和安慰拉姆齐夫人却是女神的化身,是一位温柔善 良、善于持家和社交,乐于助人的快乐天使,她安抚孩子,鼓励丈夫,帮助客人和家人、 与亲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就像莉丽所说要了解夫人需要“有五十双眼睛”。

他们的小儿子 詹姆斯的感觉:“她已升华为一棵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缀满红花的果树,而那个黄铜的 鸟嘴,那把渴血的弯刀,他的父亲,那个自私的男人,扑过去拼命的吮吸、砍伐,要求 得到她的同情由此栩栩如生地把拉姆齐夫妇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人物的意识 流活动揭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和凸现人物的个性,我们可以通过塔斯莱的一段内心独白来发现这一点,塔 斯莱本是一个个性自卑、孤僻而刻薄的年轻人,一向不受人欢迎夫人提出让他与自己一 起进城办事,并一路给与他鼓励和安慰,因此他在内心里对夫人产生敬佩之情,并决定回 去时替她拿包伍尔夫还通过间接的话语方式展示了他的内心意识活动,来揭示了他的个 性一一刻薄,他在赞美夫人的美妙风姿:“她是他生平所见过得最美的人物”的同时也在 赞美上附加了条件:“她最少五十岁了;她已经有了八个儿女这就是他通过间接话语 否定真实的内心感受的表现此外,通过对塔斯莱从进城前的自卑到归来时的自豪的心理 变化的描述也对拉姆齐夫人的性格进行了烘托……四、作品体现出的意识流表现技巧(一)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指在叙事者的叙述过程中突然插入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时这种内 心独白活动有着“他想”,“他意识到”一类的提示性引导词;有时则不用任何提示词, 直接从叙事者的声音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

间接内心独白是用间接引语形式表现的人物内 心独白,而“内心独白”是用直接引语形式表现的传统小说采用“全知全能角度”的叙 述,“优点是作者洞察一切,叙述明白通畅,缺点是作者夹在读者和书中人物之间,指手画 脚,使人感到失真而肤浅为此,伍尔夫废弃了“全知全能角度”而改用“间接内心独白” 她运用第三人称,把人物的意识活动间接呈现于读者,避免了读者的被动接受人物的意 识活动因作者的加工及解释而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便于读者理解但读者在接受间接内 心独白中有关人物的信息时,始终会意识到叙述干预的存在,从而不断催促着运用自身的 判断能力寻找作者塑造人物的真正意图及巧妙手法伍尔夫有效地利用间接内心独白中叙 述者的特权,控制着读者对人物的反应和态度通过调节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来达到 增强或削弱读者对人物同情的目的这种呈现虽然是“间接”的,但伍尔夫对间接内心独 白的娴熟运用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时时处在人物的意识活动之中大量使用“拉姆齐夫人 不禁为之叹息”之类的句子来引导读者是《到灯塔去》间接内心独白手法的重要特征它使 作者的“干预”成为可能,并且来得自然《到灯塔去》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啊,为什么孩子们小小 年纪就已经开始争论不休?拉姆齐夫人不禁为之叹息。

他们太喜欢评头品足了,她的孩子 们他们简直胡说八道,荒唐透顶她拉着詹姆斯的手,离开了餐室,这段话描绘的是拉 姆齐夫人的感受和思考,反映了她的内心世界除去拉姆齐夫人的意识活动之外,这里还 包括了作者对读者的引导 “拉姆齐夫人不禁为之叹息” 以及作者的客观描述:“她拉着詹姆斯的手,离开了餐室”这里的引导和客观描述作为作者进行“干预”的手 段,对读者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进行“干预”的另一重要手段是括 号内插入语的使用插入语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下面是画家莉 丽关于班克斯先生的一段内心独白:我尊敬您(她在内心默默地对他说):在各方面完全尊敬 您;您没有妻室儿女(她渴望着要去抚慰他孤独的心灵,但是不带任何性感);您为科学而生 存(不由自主地,在她眼前浮现出一片片马铃薯标本);赞扬对您来说是一种污辱;您真是个 宽宏大量,心地纯洁,英勇无畏的人啊!这里的插入语标志着视角突然的暂时转换尽管这 是莉丽默默无声的内心思考,但作者的“干预”使我们感受到括号内外语调的变化,感受 到叙述的双重性叙述的主线是莉丽对班克斯 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内心思考,插入语作为评注,是对主线的一种响应。

《到灯塔去》中的内心独白之所以清楚明了,脉络明确, 就在于它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独白我们或许感到不可理解,作为反传统的现代 派作家,伍尔夫会在她进行“全新”试验的作品中使用全知描写法但我们必须记住意识 流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它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伍尔夫无疑是做到了二)自由联想和空间蒙太奇伍尔夫利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记叙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由联想自由联想往往没有 固定的模式一般是角色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联想到其他的人或是事情,也不受时 间空间的影响,因此也变成了读者在解读文本是最困惑的地方在意识流作品中,自由联 想亦是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但它同时也给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许多困惑因 为意识活动在内容、时间和地点上存在着混杂性和跳跃性,这就决定了自由联想必须打破 传统的叙述方式,不受任何时空条件的限制罗伯特•汉弗莱曾经指出:“三个因素影响 人物的自由联想:第一,回忆,这是自由联想的基础;第二,感觉,它引导自由联想;第 三,想象,它决定了自由联想的灵活性”人物的意识活动的主要特征正是由这三个相互 影响、相互依赖的因素构成的《到灯塔去》中人物的自由联想同样也受到这三种因素的 影响。

在创作时,伍尔夫往往会以那些看上去简单甚至琐碎的事件为转机,联系人物内心活 动,使人物展开丰富的自由联想小说中多数的自由联想来自拉姆齐夫人在《到灯塔去》 第一部第五章中,伍尔夫描述的外部事件非常简单:拉姆齐夫人给儿子詹姆斯量袜子这个 只需一两分钟便可完成的动作花费了伍尔夫四页半的笔墨在量袜子的过程中,拉姆齐夫 人望见威廉•班克斯和莉丽经过窗前,抬头看见了房间和椅子,又对詹姆斯发出了警告这 些客观存在都激发了拉姆齐夫人的内心活动,使得她浮想联翩这些自由联想看似杂乱无 章,但仔细阅读便可找出它们的引发条件比如拉姆齐夫人对莉丽眼睛的联想和对她和威 廉结婚的联想,都是由于看到他们二人经过窗前而引发的;对于房间状况、房租、书籍、 女仆的联想是抬头看见了房间而引发的;从她发现袜子太短的沮丧表情,过渡到她回忆威 廉•班克斯如何称赞自己的美丽,这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水到渠成这一章不仅有当前 人物 拉姆齐夫人和儿子詹姆斯的联想,而且还有场外人物 “人们”,威廉•班克斯以及瑞士姑娘玛丽的自由联想,这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小说的中心人物拉 姆齐夫人除了拉姆齐夫人的各种自由联想,值得注意的还有小说第三部中第一、三、五、 七、九、十一、十三节莉丽的自由联想也同样值得注意。

十年后,与拉姆齐一家重聚,莉 丽感触万千,她瞅着她面前的空咖啡杯想道:人生是多么漫无目标,多么混乱,多么空虚 拉姆齐夫人溘然仙逝;安德鲁死于非命;普鲁香消玉殒一她也可能会重复同样的命运 面对空咖啡杯的瞬间随想,反映了莉丽在那一刻对生活意义的迷茫与疑惑,因为她此刻头 脑里想到的是拉姆齐夫人及其一双儿女的去世和拉姆齐先生的孤独而后,莉丽边画画边 想起拉姆齐夫人看大海的情景,她根据保罗的一句话“他在咖啡馆里下棋”构想出整套情 景这些联想仿佛是没有章法的,但是通读全文后却会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还是很紧密 地,也对以后事态的发展打下了伏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小事件中作者还用到了空间蒙 太奇的用法三组人物拉姆齐夫人和詹姆斯,班克斯先生和莉丽拉姆齐先生和他的志同道 合者,它们之间也是对彼此都有自由联想自由联想通常与人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是解释为什么对拉姆齐夫人和莉丽的文字描述多用到自由联想的方法,因为他们两个 人都不在乎外部的自然规律而且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同情心,在她们的心中生活是 杂乱无章而又相得益彰的三) 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物的深层意识,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伍尔夫在《到灯塔去》 中大量使用了意象丰富而形式多样的象征艺术,塑造了众多的象征物象。

这些物象,各有 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大海”象征桀鹫不驯、凶险残暴的大自然,花园中的篱栅象征 着拉姆齐夫妇之间的分歧,丰盛精致的晚宴象征着世间的和谐完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