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1KB
约6页
文档ID:542969117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doc_第1页
1/6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林存华  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一组术语,近20年来在我国的“教学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然而,这5个概念却又是容易混淆的明辨其涵义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建立教学理论的前提,做一些清思的工作对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一  这一组概念都是以“教学××”的偏正结构的形式构成的因而在理解这一组概念的基本涵义时,先了解上位概念是有必要的  1.教学规律(objective law of teaching)  1989年版的《辞海》对“规律”一词作如下解释:规律,亦称“法则”,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①  对于教学规律的界定,我国已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大致有三种:(1)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②(2)教学过程中各基本因素之间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些质的联系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展开与行进,并推动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③(3)教学规律即教学内部所包含的矛盾联系。

④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的“联系”,后两种观点则认为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各基本因素之间”或“教学内部”的“联系”按照《辞海》对“规律”一词的解释,后两种观点似乎是更加贴近一些而实际上,教学规律不仅指教学过程、教学现象,还与教育规律、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身心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2.教学原则(principle of instruction)  原则指的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处理,往往会受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⑤  教学原则,并非现代才有我国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一些教育家曾提出了许多教学要求⑥近代首先提出“教育原则”这一概念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为基础的37条教学原则至于什么是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1)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⑦(2)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主要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教学规则的统一整体。

⑧相近的表述为: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⑨(3)我们说的教学原则,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亦即指导教学实践的客观规律⑩  不管是将教学原则表述为“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还是“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其本义是相同的但是,这样的表述是不够完整的有学者如下表述了教学(教育)原则这一定义:以一定的教学(教育)价值原理(指的是被揭示的规律)为指导,在总结教学(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权威性的理性规范11)实际上,教学原则是将抽象的教学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  3.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 models)  先来看“模式(pattern)”,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普通心理学中,指外界事物贮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英国的心理学家巴特列特用这一概念说明记忆过程在认知心理学中,指信息加工的过程,或事物的有组织的结构在皮亚杰的认识发展论中,指儿童对一类对象、事情或行为的心理结构,亦即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

12)  《辞海》中提到了“模式”作为术语在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不同涵义,却没有提到其在教育学中的涵义而查找现已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也不易找到“教学模式”这一条以下是对教学模式的两种理解:(1)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最早作系统研究的专著为美国乔伊斯(B.Joycl)、韦尔(M.Weil)合著的《教学模式》(1972),书中精选22种教学理论、学派计划,按其功能和方法论基础区分为信息、个性、社会交往和行为模式四类13)(2)教学模式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通常还要提出采用这些教学法时所要遵循的步骤14)  上述两种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尽相同,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涵义既然“模式”一般指的是“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它必然是相对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来源于实践的证明以及自身的不断修正教学模式”是否可以理解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有一定逻辑线索、相对稳定且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性联系  4.教学方法(method of instruction)  “方法”一词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早在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中是这样来阐述“方法”在教学中的意义的:“一方面组织教材,使适应学生心理与需求;一方面引起学生之兴趣与努力,使能领悟教材之直义,且知应用之于实际生活,此之谓方法。

方法有广狭二义,所谓狭义方法,乃以一种最经济之手段,使儿童学习一种指定之事物者也至广义之方法,则不仅注重学习一种指定之事物;且须连带养成学事接物之态度与能力15)  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我国不同版本的《教育大辞典》是比较一致的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16)这一定义包含这么几层意思:首先,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就是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其次,教学方法的施动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使用或设计某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配合才能算真正使用了某种教学方法再次,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法  在有的《教育大辞典》中,将教学方法作如下两种解释:①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②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选用的依据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个人条件。

古代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听、读书、谈话、背诵近代随着实验科学的发展,出现演示法、实验法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法的众多定义大致可归结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17)在英国有的学者将教学方法作这样的定义: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讲解与应用教学媒介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这些教学法因学科、学生年龄组与教师的不同而各不相同18)  第二种解释以及别国教育家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实际上与上述的一般意义上而言的教学方法涵义是基本上相同的而第一种解释可能是“教学方法”这一术语的特殊用法,与其通常的涵义殊异,这一解释相对应的词语为“教学法”或“教学体系”似乎更为合适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19)认为教学方法是一种“活动”,自有其道理然而,“活动”毕竟不是“方法”的上位概念,依此来界定教学方法,还可能会混淆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的界限。

本文所讨论的教学方法依据的是它的通常涵义与用法  5.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策谋略”20)与“策略”联系很大的一个词是“战略”战略指政党、国家作出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全局性的谋划,策略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1)  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方面,术语“策略”指的是思想要达到预期效果的一整套教学行为在历史上,在教育方面术语“策略”已被用作术语“方法”或“步骤”的同义词策略在教育上的另一些定义涉及为事件和教师与学生之间持续的、实质性的交流排出顺序策略”一词在辞典中的诸定义和与之相关的教育上的含义见表1表1 策略一词在辞典中的诸定义和与之相关的教育上的含义(22)定义含义  军事指挥的科学或艺术,应用于总体计划和指导大规模的实战行动  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行动之间会发生冲突教师必须细致地安排和组织教学,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源于本门科学实践活动的行动计划  意味着计划会使教学行为产生  在政治、商务、求爱等活动中使用策略(特别是计划或调度)的技巧  意味着策略的使用涉及一种技巧,并暗示教师必须学会这种技巧  (资料来源:美国传统英语辞典(1969)。

其中的定义是按一般意义和中心意义的顺序排列的  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在我国早些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是鲜见的教学策略这一术语在近年来讨论得比较多,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3)(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24)(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25)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要界定清楚“教学策略”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以上对“策略”一词的分析,对其在教育上含义上的解释,以及对三种教学策略表述的辨析,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二  通过以上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5个概念的基本涵义分析,为5个概念之间的辨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讲,这5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可表述为: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抽象的,它在总体上制约着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相对而言,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对教学规律的应用,并在不同程度上使教学规律具体化了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准绳”,“它是主观见诸客观,理论见诸实践的中介”26)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且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本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