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江西省首批建设中的示范性初中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 示范学校江西省自学考试“信得过”考点吉安市文明单位吉州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吉州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3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吉安市第二中学校志(1951.2~2006.10)吉安二中校志编纂委员会序言 1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序 言胡师贤编纂志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由古至今,代代相传志书, 它具有“存资料、储信息、供决策、作教材”的功能,是我国特有 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有府志、县志、村志;行业有专业志;学 校有校志吉安二中自创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也应该有一 部校志 古云:“盛世修志,志亦盛事”现在,我国正值国家“十·五” 计划胜利完成, “十一·五”计划开局之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昌盛、 社会稳定又逢我校建校 55 周年喜庆之际, 《吉安市第二中学校 志》在盛世的春风中问世了。
这是吉安二中第一部校志,它较全 面、较系统、较准确地反映了吉安二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是一 份宝贵的资料性文献,也是为吉安二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 一份贡献,为此,我倍感欣慰 吉安二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 展历程从建校至今 55 年来,有数百名辛勤的园丁在这里耕耘 不止,劳作不息,费尽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奉献了青春,甚至 奉献了整个一生,为吉安二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不能忘 记他们;数万名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取 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他们有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骨干和 标兵,有的成为国家的中坚和栋梁所有这一切值得我们以浓 墨重笔加以记载特别是近五年,吉安二中办学成果显著,成绩 瞩目,社会声誉日益高涨,正朝着更辉煌的明天迈进回眸历史, 五十五年的征程、五十五年的奋进,几多汗水、几多沧桑,才取 得了今日的辉煌,其艰辛成功的历程值得载入史册,此乃我们 编纂校志之初衷这本校志将为企盼了解、考查我校教育史的 同志提供有关资料,为搞学校管理工作的同志提供借鉴,为我 校校本教育提供基本教材希望达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 用 在编纂的过程中,我们的编纂人员在浩瀚繁杂的史料中, 博采精选,殚精竭虑,付出了艰辛和智慧,我谨向含辛茹苦的编 纂人员表示诚挚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校志编纂工作的学校退休 老领导、老教师和在职的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谨书片言,权以为序二 00 七年一月注:本文作者现任吉安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凡例 1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凡 例一、 《吉安市第二中学校志》(以下简称“本志”)是为记载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而编写的二、本志上限自 1951 年 2 月学校创建之日起,下限至2006 年 10 月止三、本志遵照“事以类从,类为一体,层层统属,横排纵述,求真存实,详今略昔”的原则,分章、节、目、子目四个层次采用志、录、表三种体裁用语体文记述,使用汉语规范简体字数字一律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使用,凡称以上、以下、以内均连本数在内四、专用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重现时用简称本志所称“建国前”、 “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成立后,即 1949 年 10 月 1 日前或后;本志所称的“解放前”、 “解放后”,系指吉安市解放前或解放后,即 1949 年 7 月 16 日前或后中国共产党简称为“中共”或“党”;中国共产党吉安市(或吉州区)委员会简称“市委”(或“区委”);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吉州区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市人大”(或“区人大”);吉安市人民政府(或吉州区人民政府)简称“市政府”(或“区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吉安市委员会简称“市政协”。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五、2000 年 5 月 11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原县级吉安市分为吉州区和青原区志书中的“吉安市”,在 2000 年 5 月以前是指原县级吉安市,2000 年 5 月以后是指今地级吉安市1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3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欣逢吉安市二中建校三十六周年,喜赋七绝二首,书以志庆邹赉予其一 斯园斯校几经营,树木树人煞费心姹紫嫣红花似锦,阳光雨露总关情其二春风化雨育群贤,喜看桃李倍增妍今日储材倾血汗,敢教俊杰出人间 注:邹赉予,吉安二中已故名师吉安二中四十五周年校庆喜赋麻诚谦煦煦春风四五年 校园桃李喜争研 琴弦赞唱严师爱, 花木常思雨露甘 施教因材德智体, 除虫灭病果花鲜 精心塑造心灵美, 济济英才耀史篇 一九九六年四月 注:麻诚谦,原吉安二中创建时主持学校工作的负责人校庆抒怀王哲量 当年稚气赴校场, 卅载流逝染秋霜 知识湖畔漫步乐, 人世海中情丝长 往昔峥嵘岁月稠, 今朝奋飞蓓蕾芳 待到山花烂漫时, 枝枝笑品果园香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于二中校庆 注:王哲量,原吉安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5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词两首钟邦清西江月 二中建校 45 周年有感 源溯兴贤私立,拓开至善宅基。
春光一片鸟争啼,白李红桃 艳丽何奈峰回路转,依然争来一席安得甘露沐晨曦,硕果飘 香天际! 忆江南 校庆返校庆校庆写实 相逢春,学子乐冲冲如浪如澜情未尽,是师是友爱独钟 学院正春风 注:钟邦清,原吉安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吉安二中 45 周年校庆述怀邱庆生伟哉二中,时正中年, 校场基上,赣水襟前 光阴转瞬,弹指挥间, 英才辈出,桃李满园 教友校友,毋忘母言, 励志自强,校训校箴 韶光易逝,学海有源, 二中风范,瓜瓞延绵 注:邱庆生,原吉安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志编纂感言刘最清年逾古稀仍未休, 挥毫泼墨写春秋 钩沉文苑沧桑史, 回眸教坛风雨舟 苗圃一碑吟伟绩, 志书万字颂师遒 诚祈学府名声显, 办出一流誉九洲二 00 六年十月 注:刘最清 原吉安二中校长目录 1 第一章 学校沿革 命目 录概述∙∙∙∙∙∙∙∙∙∙∙∙∙∙∙∙∙∙∙∙∙∙∙∙∙∙∙∙∙∙∙∙∙∙∙∙∙∙∙∙∙∙∙∙∙∙∙∙∙∙∙∙∙∙∙∙∙∙∙∙∙∙( 1) 大事记∙∙∙∙∙∙∙∙∙∙∙∙∙∙∙∙∙∙∙∙∙∙∙∙∙∙∙∙∙∙∙∙∙∙∙∙∙∙∙∙∙∙∙∙∙∙∙∙∙∙∙∙∙∙∙∙∙∙∙(15)第一章 学校沿革第一节 学校的建立与校址的搬迁∙∙∙∙∙∙∙∙∙∙∙∙∙∙∙∙∙∙∙∙∙∙∙(27) 第二节 校名、建制和隶属关系的变更∙∙∙∙∙∙∙∙∙∙∙∙∙∙∙∙∙∙(27) 第三节 校园面积的变化∙∙∙∙∙∙∙∙∙∙∙∙∙∙∙∙∙∙∙∙∙∙∙∙∙∙∙∙∙∙∙∙∙∙∙(28) 第四节 学校规模变化概况∙∙∙∙∙∙∙∙∙∙∙∙∙∙∙∙∙∙∙∙∙∙∙∙∙∙∙∙∙∙∙∙(29) 第五节 学校领导名录∙∙∙∙∙∙∙∙∙∙∙∙∙∙∙∙∙∙∙∙∙∙∙∙∙∙∙∙∙∙∙∙∙∙∙∙∙(31) 第六节 校办工厂简介∙∙∙∙∙∙∙∙∙∙∙∙∙∙∙∙∙∙∙∙∙∙∙∙∙∙∙∙∙∙∙∙∙∙∙∙∙(33) 第七节 校办农场、林场简介∙∙∙∙∙∙∙∙∙∙∙∙∙∙∙∙∙∙∙∙∙∙∙∙∙∙∙∙∙(34)附录:曾在吉安二中工作过的教职工名单∙∙∙∙∙∙∙∙∙∙(35)附记:已故名师名录∙∙∙∙∙∙∙∙∙∙∙∙∙∙∙∙∙∙∙∙∙∙∙∙∙∙∙∙∙(37)第二章 校园建设第一节 校园文化揽胜∙∙∙∙∙∙∙∙∙∙∙∙∙∙∙∙∙∙∙∙∙∙∙∙∙∙∙∙∙∙∙∙∙∙∙∙∙(38) 第二节 学校教育设施∙∙∙∙∙∙∙∙∙∙∙∙∙∙∙∙∙∙∙∙∙∙∙∙∙∙∙∙∙∙∙∙∙∙∙∙∙(39) 第三节 学校主要建筑实录∙∙∙∙∙∙∙∙∙∙∙∙∙∙∙∙∙∙∙∙∙∙∙∙∙∙∙∙∙∙∙∙(40)第三章 学校管理第一节 办学理念∙∙∙∙∙∙∙∙∙∙∙∙∙∙∙∙∙∙∙∙∙∙∙∙∙∙∙∙∙∙∙∙∙∙∙∙∙∙∙∙∙∙∙(41)附记:校歌∙∙∙∙∙∙∙∙∙∙∙∙∙∙∙∙∙∙∙∙∙∙∙∙∙∙∙∙∙∙∙∙∙∙∙∙∙∙(42) 第二节 学校现行组织系统∙∙∙∙∙∙∙∙∙∙∙∙∙∙∙∙∙∙∙∙∙∙∙∙∙∙∙∙∙∙∙∙(43) 第三节 行政管理∙∙∙∙∙∙∙∙∙∙∙∙∙∙∙∙∙∙∙∙∙∙∙∙∙∙∙∙∙∙∙∙∙∙∙∙∙∙∙∙∙∙∙(44)学校管理体制的变迁∙∙∙∙∙∙∙∙∙∙∙∙∙∙∙∙∙∙∙∙∙∙∙∙∙∙(44)校级领导的管理∙∙∙∙∙∙∙∙∙∙∙∙∙∙∙∙∙∙∙∙∙∙∙∙∙∙∙∙∙∙∙∙(44)学校行政管理机构∙∙∙∙∙∙∙∙∙∙∙∙∙∙∙∙∙∙∙∙∙∙∙∙∙∙∙∙∙(45) 学校行政干部的管理∙∙∙∙∙∙∙∙∙∙∙∙∙∙∙∙∙∙∙∙∙∙∙∙∙∙(46)目录教师管理∙∙∙∙∙∙∙∙∙∙∙∙∙∙∙∙∙∙∙∙∙∙∙∙∙∙∙∙∙∙∙∙∙∙∙∙∙∙∙∙(46)附录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7)附录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47) 经费管理∙∙∙∙∙∙∙∙∙∙∙∙∙∙∙∙∙∙∙∙∙∙∙∙∙∙∙∙∙∙∙∙∙∙∙∙∙∙∙∙(48) 学生学籍管理∙∙∙∙∙∙∙∙∙∙∙∙∙∙∙∙∙∙∙∙∙∙∙∙∙∙∙∙∙∙∙∙∙∙∙(48) 第四节 党群组织∙∙∙∙∙∙∙∙∙∙∙∙∙∙∙∙∙∙∙∙∙∙∙∙∙∙∙∙∙∙∙∙∙∙∙∙∙∙∙∙∙∙∙(49)中国共产党∙∙∙∙∙∙∙∙∙∙∙∙∙∙∙∙∙∙∙∙∙∙∙∙∙∙∙∙∙∙∙∙∙∙∙∙∙(49)民主党派∙∙∙∙∙∙∙∙∙∙∙∙∙∙∙∙∙∙∙∙∙∙∙∙∙∙∙∙∙∙∙∙∙∙∙∙∙∙∙∙(49)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学生会∙ ∙ ∙ ∙ ∙ ∙ ∙(50)教育工会∙∙∙∙∙∙∙∙∙∙∙∙∙∙∙∙∙∙∙∙∙∙∙∙∙∙∙∙∙∙∙∙∙∙∙∙∙∙∙∙(52)妇女委员会∙∙∙∙∙∙∙∙∙∙∙∙∙∙∙∙∙∙∙∙∙∙∙∙∙∙∙∙∙∙∙∙∙∙∙∙∙(53)退(离)休教师协会∙∙∙∙∙∙∙∙∙∙∙∙∙∙∙∙∙∙∙∙∙∙∙∙∙∙∙∙∙(53) 第五节 规章制度∙∙∙∙∙∙∙∙∙∙∙∙∙∙∙∙∙∙∙∙∙∙∙∙∙∙∙∙∙∙∙∙∙∙∙∙∙∙∙∙∙∙∙(55)第四章 教育教学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56)附录一:中学生守则∙∙∙∙∙∙∙∙∙∙∙∙∙∙∙∙∙∙∙∙∙∙∙∙∙∙∙∙∙(61)附录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61)附录三:中学生十不准∙∙∙∙∙∙∙∙∙∙∙∙∙∙∙∙∙∙∙∙∙∙∙∙∙∙∙(61)附录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61) 第二节 教学工作∙∙∙∙∙∙∙∙∙∙∙∙∙∙∙∙∙∙∙∙∙∙∙∙∙∙∙∙∙∙∙∙∙∙∙∙∙∙∙∙∙∙∙(62)学制改革与课程设置∙∙∙∙∙∙∙∙∙∙∙∙∙∙∙∙∙∙∙∙∙∙∙∙∙∙(62)附录:初级中学课程安排示例表∙∙∙∙∙∙∙∙∙∙∙∙∙∙∙∙(64)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65)成绩考查∙∙∙∙∙∙∙∙∙∙∙∙∙∙∙∙∙∙∙∙∙∙∙∙∙∙∙∙∙∙∙∙∙∙∙∙∙∙∙∙(69) 课外活动∙∙∙∙∙∙∙∙∙∙∙∙∙∙∙∙∙∙∙∙∙∙∙∙∙∙∙∙∙∙∙∙∙∙∙∙∙∙∙∙(71) 第三节 体育、文艺、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