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学期末复习题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37.12KB
约8页
文档ID:572734180
玉米学期末复习题_第1页
1/8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1、玉米的起源学说 共同祖先学说: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种族 有稃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大刍草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草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 2、我国玉米划分成那几个区?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二)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三)西南山地玉米区(四)南方丘陵玉米区 (五)西北灌溉玉米区(六)青藏高原玉米区 3、按籽粒形态与结构,玉米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基本特征 硬粒型品种:籽粒顶部呈圆形,周围有一层坚硬的角质层,外表平整有光、坚硬,胚乳中部为粉质最早引入我国,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对特定生态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耐瘠性较强,籽粒角质淀粉多,食味好 马齿型品种:籽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型,角质分布于籽粒两侧,顶部和中部为粉质层,成熟时顶部的粉质比两侧的角质干燥较快,顶部凹陷呈马齿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只有 60 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植株高大繁茂、果穗长大、长圆柱形,要求在水肥充足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种植,在高纬度或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地区,马齿型品种难以适应。

半马齿型品种:由硬粒型品种和马齿型品种天然杂交的后代其特点是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食味品质也较好 糯质型品种:籽粒胚乳全为角质的枝链淀粉,籽粒坚硬平滑糯质玉米原产于我国,是一个隐性胚乳突变体(wx),籽粒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在食品、工业和畜牧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甜质型品种: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胚乳角质,籽粒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含量较低引入我国比马齿型玉米更晚,大约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甜玉米 爆裂型品种:籽粒较小,几乎全为角质胚乳,果穗小、穗轴细是最早栽培的玉米类型之一,可能是和硬粒型玉米品种同时引入我国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珍珠型,籽粒呈圆形;另一种是米粒型,籽粒小而细长,顶部有尖刺 爆裂玉米籽粒具有加热膨胀爆裂性,可制成膨化玉米,是一种良好的消遣性食品,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粉质型:籽粒与硬粒型玉米相似,无光泽胚乳由粉质淀粉组成,仅外层有少量角质淀粉,组织松软,易磨粉产量偏低,不耐贮藏 甜粉型: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含角质淀粉较多,下部为粉质胚乳生产价值较小 有稃型:籽粒外有稃包住,有时有芒,籽粒坚硬,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脱粒不便,无栽培价值 4、按生育期长短,玉米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基本特征 早熟种:生育期 70-100d,积温约为 2000-2200 度,秆矮、秆细,叶片为 14-17 片,其中极早熟者仅有 8-10 叶果穗多为短锥形,千粒重 150-250g 中熟种: 生育期 100-120d, 积温约为 2300-2600 度, 叶片为 18-20 片, 果穗大小中等, 千粒重 200-300g 晚熟期:生育期 120-150d,积温在 2600-2800 度以上,叶片数在 20 片以上,一般植株高大,果穗较大,千粒重 300g 左右 5、玉米根系的形态、生长于功能 玉米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胚根由 1 条主胚根和 3-7 条次生胚根组成,节根着生在茎节居间分生组织基部, 地下茎节上的叫次生根;地上茎节上的叫气生根或支持根 功能:胚根的功能为吸收和供应幼苗所需 的水分、养分,节根供应整个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也有防倒和合成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 6、玉米茎的形态、生长于功能 由胚轴分化发育成茎;茎由节和节间组成 茎的功能:运输水分、养分贮藏营养物质;支持植株体;使叶片均匀分布 7、玉米叶形态、生长与功能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叶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不同节位的叶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别,中部叶片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上下三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8、玉米花絮的组成与结构 花序:玉米的雄穗、雌穗同株,两种单性花序异位着生,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 95%左右。

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圆锥花序,着生在茎秆顶部,由主轴和分枝组成主轴着生 4-11 行成对小穗,分枝着生 2 行成对小穗 雌花序:又称雌穗,属肉穗花序,结实后叫果穗雌穗由叶腋的叶芽发育而成,着生在穗柄顶端雌穗为变态侧枝,雌穗柄为缩短的分枝节,每节着生一变态叶,叶片退化,仅有叶鞘,称苞叶果穗轴由侧枝顶芽形成,穗轴节极密,每节着生 2 个无柄小穗,成对成行排列 9、玉米见展叶与穗分化的关系 见展叶差 雌雄穗分化期 2 雌雄穗尚未分化 3 雄穗生长锥生长到小穗分化期 4 雌穗生长锥生长到小穗分化期 5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向性器官形成过渡 退差期 雌穗已达性器官形成期 1 或 0 抽雄期已到,并见雄、雌穗,雌穗为抽丝期 10、玉米对温光的要求 通常以 100C 作为生物学上的零度,100C 以上的温度才是玉米的有效积温 发芽最适温度为 25-350C ,10-120C 时即可发芽,-2— -30C 时,苗将受到伤害 180C 以上时,拔节开始,生长加速 抽雄开花要求 25-280C,高于 32-350C,相对湿度近 30%的条件下,花粉失水而丧失生命力 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要求温度以 20-240C 为宜。

若低于 160C,延迟成熟,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高于 250C,再遇上干旱,造成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 玉米属喜温短日照作物,短日照可以加速生育进程,蓝、紫光等短光波较多的光照下,加速小穗和小花的发育蓝色光对玉米干物重有提高的效用,且对叶绿素和叶内碳水化合物等含量的提高也有益 11、玉米对土壤的要求 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因此,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要求: 1、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高产玉米土壤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2.0%以上,全氮 0.08%以上,速效磷 60mg/kg 以上,速效钾 80mg/kg 以上 2、有良好的土壤结构,渗水和保水性能好:壤质土的容重以 1.1-1.4g/cm3 较好 3、土壤酸碱度适宜范围为 pH5-8,以 pH6.5- 7.0 最为适宜 12、玉米需要的大量元素及其比例 大量元素:氮、磷、钾 玉米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一般每生产 100kg 籽粒,需 N 2.2-4.2kg,P2O5 0.5-1.5kg,K2O 1.5-4.0kg,三要素的比例约为 3:1:2 13、玉米的常规施肥技术 基肥 占总肥量 50%左右,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应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

基肥一般条施或穴施播种时施适量的化学氮肥作种肥,对壮苗有良好效果一般每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 5-7kg 为宜微量元素肥料用于拌种或浸种,用硫酸锌拌种时,每 1kg 种子 2-4g,浸种多采用 0.2%的浓度 苗肥 一般在幼苗 4-5 叶期结合间苗或定苗、中耕除草施用,应早施、轻施和偏施 秆肥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又称拔节肥,一般在在拔节期施用,约占总追肥量的 20-30%,攻秆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化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堆、厩肥 1000kg,或复合肥 7-10kg,应注意弱小苗多施,以促进全田平衡生长 穗肥 穗肥在大喇叭口期,距抽雄穗前 10 天左右施用,此时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穗肥一般应重施,用量约占总追肥量的 60%左右,并以速效肥为宜 粒肥 粒肥的作用是养根保叶,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以延长后期绿叶的功能期,提高粒重粒肥应轻施、巧施,用量约占总追肥的 10%左右 14、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的合理密植为什么特别重要 玉米是无分蘖的作物,合理密植对提高产量十分 重要密度大小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经济水平影响 15、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苗期生育特点 玉米播种到拔节阶段为苗期。

春玉米中熟品种 30 天左右,晚熟品种 40 天左右夏玉米早熟品种 20 天左右,中熟品种 25 天左右,晚熟品种 30 天左右 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即长根、增叶和茎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从全株来说生长中心是根系,从地上部来说是叶片,以 1~7 片叶为生长重点 苗期管理目标 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植株墩实 苗期管理措施 (1)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 (2)查苗、补种、补苗 (3)适时间苗、定苗 (4)中耕除草 (5)防治病虫害: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蚜虫等 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浸染,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16、玉米穗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穗期生育特点 玉米拔节到抽雄阶段称为穗期,夏玉米此期为 30 天左右,春玉米中熟品种 30~35 天,晚熟品种 35~40天 这一生育阶段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增长量最大,株高增加 4~5 倍,75%以上的根系和 85%左右的叶面积均在此期形成在生殖生长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生育时期,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 穗期的管理目标 使玉米植株墩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达到壮秆、穗大、粒多的目的。

穗期的管理措施 (1)中耕培土 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攻秆肥进行深中耕小培土,大喇叭口期,结合重施穗肥,再进行一次中耕高培土 (2)灌溉与排水 拔节后应结合施肥浇拔节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 65-70%为宜从大喇叭期到抽雄期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应结合重施穗肥,重浇攻穗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 78-80%如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缺氧,雌雄穗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或造成倒伏,应做好排水工作 (3)防治病虫害 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铁甲虫等,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要注意勤查,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17、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玉米抽雄到完熟阶段称为花粒期,夏玉米早熟品种 30 多天,中熟品种 40 多天,晚熟品种 50 天左右春玉米中熟品种 60 天左右,晚熟品种 65~70 天 玉米抽雄穗以后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定型,除了气生根略有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向单纯生殖生长阶段转化,主要是开花授粉受精和籽粒建成,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需肥的高峰期,又是需水的临界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缺肥、缺水或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减产。

管理目标 养根保叶,延长功能期,防止贪青或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管理措施 (1)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 4.1~14.8%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尖、缺粒,增加穗粒数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盛花末期、晴天 9:00 至 11:00 进行 2)灌溉与排水 花粒期占总需水量的 45%, 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的反应敏感 土壤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80%,相对湿度为 65-90%,有利于开花受精 天气干旱,相对湿度低于 30%会严重影响开花受精,应及时进行灌溉 玉米灌浆期降雨过多,田间持水量长时间超过 80%,或田间渍水,会使根的活力迅速下降,叶片变黄,也易引起玉米倒伏,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3)中耕除草,防治害虫 后期浅中耕,有破除土壤板结、松土透气、除草保墒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及时防治纹枯病、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危害 18、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以籽粒为目标的玉米的收获适期,按成熟标志确定,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 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产量最高。

19、玉米育苗移栽增产的原因 (1)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能调节前后作物茬口的矛盾,使各种作物处于比较好的生长环境中,季季高产,全年丰收 (2)早播种、早成熟, 避开或减轻玉米生育期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与不良环境 (3)有利于培育全苗、齐苗、壮苗 (4)有利增加密度,提高抗倒力 20、玉米肥团育苗技术怎么样? 1、营养土配制 30%的细土 70%的腐熟农家肥 充分混合成营养土 2、 肥团制作 将营养土先浇透水,湿度以用手捏成团后 置于地上不散即可手捏肥球直径在 6~8cm,然后将肥球整齐排放在按茶盘式开好的厢上,一般厢宽 lm,长度不超过 8m再用直径约 lcm 的小木棒在肥球中心钻一个深度 2cm 的小孔 3、播种 将种子播于肥球的小孔内,再用细土(最好是配制的营养土)填满播孔与营养球之间的空隙 4、盖膜 播种后起拱盖膜,四周用土压实 5、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以管水为主,使苗床经常保持湿润,晴天将薄膜两端揭开或全部揭开,使其通风降温 待幼苗出土后用清粪水浇施,每间隔 1 周浇 1 次 21、玉米的主要病虫害 病害:大斑病 小斑病 纹枯病 丝黑穗病 茎腐病 矮花叶病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虫害:地老虎 玉米螟 粘虫 蚜虫 22、美国玉米育种经历那几个时期 23 我国玉米育种经历那几个时期 24、玉米籽粒类型的遗传 玉米按其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结构以及稃壳有无可分为 9 个类型: 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粉质型、 糯质型、甜质型、爆裂型、甜粉型、有稃型 通常受一、二对基因差别所决定。

马齿型(或硬粒型)与甜质型为一对基因(Su-su)所控制,将其杂交后,F1 为马齿型(或硬粒型) ,F2呈 3:1 比率的分离 糯质型与甜质型杂交,F1 的籽粒都表现为粉质型,F2 按 9 粉质:3 糯质:4 甜质的比率分离 马齿型(或硬粒型)与粉质型杂交,F1 代产生的果穗上分离比例相等的马齿与粉质,或硬粒与粉质两种类型 粉质型与糯质型杂交,F1 的籽粒为粉质,F2 出现 3 粉质:1 糯质的分离 25、玉米籽粒色泽的遗传 玉米籽粒的色泽可以从果皮、糊粉层、淀粉层各个部分而来,其遗传规律也不一致 1、果皮颜色的遗传 主要受果皮色基因 P 和 p,褐色果皮基因 Bp 和 bp 所控制果皮的颜色有红色(P-Bp-) 、花斑色(Pv-Bp-)、棕色(P-bpbp)和白色(pp) P、Pv、p 为三个复等位基因,其显隐性关系为 P> Pv >p P 基因位点在第一染色体上,bp 在第九染色体上其遗传规律属两对基因的遗传原理 果皮无花粉直感作用,因为果皮是由子房壁形成,属母体组织,故果皮色泽决定于母本基因型 2、糊粉层颜色的遗传 糊粉层的颜色有紫、红、白等颜色,主要为七对基因(A1a1, A2a2,A3a3, Cc, Rr, Prpr, Ii)所控制 A1,A2,A3,C,R,Pr 均有显性等位基因存在,而 i 呈隐性纯合时,则表现为紫色 A1,A2,A3,C,R 均有显性等位基因存在,而 pr, i 呈隐性纯合时,则表现为红色 A1,A2,A3,C,R 任缺一个时即为白色;或所有色素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 I 也为显性时,仍表现为白色。

3、胚乳淀粉层颜色的遗传 胚乳淀粉层颜色有黄色(Y-)与白色( yy)之分,为一对基因所控制普通常见的黄玉米和白玉米即为这一层的颜色前者为显性,后者为隐性 糊粉层,淀粉层(胚乳)均有花粉直感现象,但必须是父本为显性性状时才能表现出来 26、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 1、穗长的遗传 F1 出现超亲现象,F2 代出现较大分离,变异包括双亲及 F1 代所出现的范围穗长的遗传是多种遗传效应互作的结果,以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穗长的平均遗传力较低,因而这个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穗行数的遗传 F1 优势不明显,F2 变异范围小,说明穗行数的遗传力高,以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因此育种中,如欲选育穗行数多的杂交种,就必须选用穗行数多的亲本材料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3、行粒数的遗传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F1 有较大杂种优势,F2 出现较大分离,加性效应的成分较小,遗传力不高 4、百粒重的遗传 优势指数为 18.5—55.2,遗传力不高 5、株果穗数的遗传 基本上不表现杂种优势,其遗传主要取决于加性效应的作用,因此,单株果穗数的遗传力在构成产量性状中表现最高 6、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 F1 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F2 仍有超亲现象出现。

以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为主,遗传力很低 27、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 1、株高的遗传 株高属于数量性状的自交系间杂交 F1 普遍表现出超亲现象, 杂种优势极大, 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可达 80%左右,狭义遗传力可达 40~60% 2、穗位高的遗传 F1 超亲现象甚为明显,其优势指数的平均值在构成株型的各数量性状中,较之株高、节间长度、叶数、叶角、叶片大小等性状的数值都大些,说明穗位高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的作用所占比重很大,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小 28、何为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杂种优势群 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杂种优势模式 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杂种优势的模式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系之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机率也相应较高 29、美国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如何? 30、我国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31、玉米自交系和姊妹系的概念 由同一基础群体中选择不同优良单株(S0)所产生的自交后代株系,它们之间是系间关系,其遗传基础不同。

由同一单株(S0)所产生的不同自交系,它们是姊妹系关系,其遗传基础基本相同 32、优良自交系的特点 三高:高配合力,高整齐度,高产量 两抗:是抗病性、抗逆性强 一好:是农艺性状好 33、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有哪些类别 地方品种群体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窄基杂交种:由 2-3 个优系组配的杂交种,即单交种和三交种 广基杂交种:多系复交种和综合杂交种引进的不适材料×适应材料 野生近缘种×玉米材料 34、何为一环系二环系 一环系:从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 35、自交系的常规选育方法 1 种植原始材料 2 自交后代的直观选择 3 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 36、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1)顶交法 通常是选用自由授粉品种作测验种分别与许多自交系测交 (2)双列杂交法 (3)多系杂交法 大多数育种家都在自交系从性状分离转向稳定的世代(S3—S4)开始测定自交系配合力,当完成配合力鉴定时,自交系也达到基本纯合状态这时,就可按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相结合的育种目标选出性状稳定的自交系 37、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有哪些 (一)回交改良法 这种方法对受少数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性状效果较好。

(二)配子改良法 常用于对优良杂交种中某一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的改良配子选择法的选择对象是配子而不是合子,能显著提高选择效率 38、玉米杂交种的类别和特点 (一)品种间杂交种 由两个优良玉米品种配成的杂交种杂种优势不强,增产潜力有限 (二)顶交种 由优良品种和自交系组配而成,具有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特点,但增产潜力和整齐度不如自交系间杂交种 (三)单交种 由两个优良自交系配成的杂交种具有优势强、性状整齐一致和亲繁制种程序比较简单等优点但有些组合制种产量偏低、成本较高的缺点 (四)三交种 由两个自交系配成单交种再和一个自交系杂交配成 (五)双交种 由四个优良自交系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由两个单交种配成双交种 (六)综合种 由若干自交系(8 个以上)或自交系间杂交种充分自由授粉选育而成 39、如何制定玉米育种的目标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耕作方式,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 高产 优质 易制种 多抗 广适 40、饲料用玉米、食用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的主要质量标准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41、作为亲本自交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能将较多的有利 基因传给杂交种,使杂交种的产量等性状上表现强大的杂种优势。

2、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 3、 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 4、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距离较远,性状有互补性,充分利用亲本间有利基因的互作效应获得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42、单交种的选育程序 单交种的组配实际上是结合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时完成的,当采用双列杂交法和多系杂交法测定自交系配合力时,就可选出若干个强优势的单交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单交种进一步试验,并对这些单交种及其亲本系的有关性状和繁殖制种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 判断最后决定选出可能投入生产的几个最优单交种 43、玉米种子质量指标 纯度 净度 发芽率 水分 44、单交种的制种技术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