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20页
文档ID:40212268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_第1页
1/20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离骚》艺术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 第一,大一统思想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 第二,德政思想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 第三,打破贵贱等级和“世卿世禄”制,举贤授能,明修法度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 艺术特色:一方面,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 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 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 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例如:““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 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 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 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 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 殷宗用而不长 ”另一方面,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 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所谓“《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王 逸《楚辞章句》 ),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同时,诗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 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 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 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 “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 虚字的《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 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 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 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 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 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 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艺术特色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熔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于一炉,最突出的是他的“香草美人之喻”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

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宋玉长篇叙诗《九辩》,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篇作品,有人说是他在放逐临澧之后,在临澧望城看花山写的宋玉放逐云梦之后,意气不能自平,怨愁无处发泄,在“春夏随日浴道水之畔,秋冬和风寒荒郊野岭”的日子里,以“倚天之外”的文学气慨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哀师、仇奸、怨世、愤恨的心情,举笔写下了《九辩》此文饱含深情,洋洋洒洒1700 多字,集结了他一生的思想感情,集结了他一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亦是他展示文学才华的重要显露可以说是他一生精神思想的总结也是他一生在文学、思想上最后的集大成之作 这篇长诗,包容了很多很广的东西讲到了很多很广的内容:谈到了君王,谈到了自己;谈到了上层统治集团,也谈到了下层的黎民百姓;谈到了社会,也谈到了国家;揭露了奸佞误国的黑暗,抒发了久藏心中的愁怨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抒发了对世道认识的深刻感触,把大自然的景观与他深厚的感情、无限忧国忧民之心连在一起。

笔者反复通读之后,多次试想,《九辩》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九辩》的主体思想是什么?本文初识探讨如下,以期引起各方学者的指正《九辩》是一篇抒情诗,它的主体思想是一个“悲”字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悲国、悲君、悲己、悲民它所表达的意思,一部分是“直露”的,一部分是“借喻”的,一部分是“隐喻”的有的人可能看到它的“直露”部分,而忽略了“借喻”的部分,有的人可能看到它的“借喻”的部分,而忽略了“隐喻”的部分一、忠臣忠君一、忠臣忠君忠于君王,做个忠臣,是宋玉在《九辩》中表达的一个重要内容推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朝以来,凡是为臣之道,都以忠臣为荣,奸臣为耻当官就要作忠臣,忠臣就要忠君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不为人耻的官吏,历代如此宋玉始终遵循忠臣的宗旨,始终遵循以忠君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始终把忠臣忠君作为自己的为官之本,并把他的这个思想在《九辩》中进行了充分的表露 从现有资料来看,宋玉忠臣忠君的思想,贯穿了他整个的一生,是从一而终的,直到生命结束时也未改变在他得到楚王赏识、信任的得意时期,他以自己的无限忠君之情,以自己的聪明才华,尽力服务于楚王在他获罪被贬之后,即使在生活处境极端困苦的时候,他的忠君思想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九辩》中,多次表达了他对楚王的思念,对楚王忠诚的态度,希望朝廷能再次启用他,再次出来为楚王效力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他强烈希望再次见到楚王,当面和楚王把自己心里的话儿讲完可惜楚王想的与他并不相同,对他并不理解 “车即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他思念君王的眼泪,把车轼都冲洗干净了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悯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心悯怜之惨凄兮,愿一见有明”,“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臧”,“愿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我看君王独喜欢佩戴蕙花,没想到他待我与普通花一样可惜啊,我满腹的心思已无从上达君王,只好离君远去他乡深深叹息自己不平的遭遇,如能见到君王,可表明自己的忠肠凶猛的狗对我狺狺狂叫,门关着,桥封锁使我绝望我对君王的忠诚之心不会任意改变,却被小人阻挠嫉妒希望贤能之士能回到君王的身边,继续为王效力希望仰仗上天的恩德啊,来保佑君王逢凶化吉,安然无恙 忠臣忠君,是他在文中所辩述的重要思想 二、爱国忧国二、爱国忧国 宋玉所处之时,正是战国的后期,秦灭六国的前期。

楚怀王连遭秦的攻击,客死秦国之后楚倾襄王即位,这是楚国政治动荡不稳,社会动荡不安,国力全面衰竭,六国诸候并吞的兵荒马乱时期从怀王到襄王,楚国上层政治集团乌烟瘴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怀王受张仪之骗,而兴师伐秦,秦“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又“取楚之汉中地”,后割地求和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楚王会”,屈原阻止,而怀王听其稚子子蘭之劝前往,入武关遭秦兵伏击,逃亡赵国,“赵不内”而死于秦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原而宠勒尚子蘭之流,“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倾襄王即位后,仍以其弟子蘭为令尹,楚全国不满,强烈要求追咎子蘭的过错以屈原为首的忠诚正直大臣纷纷遭到排斥打击,罢官流放对这些活生生的事情,宋玉耳闻目睹在写《九辩》之时,楚国已是日薄西山,行将灭亡的前夕,所以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而又深感无能为力以致在《九辩》中,一再以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寄托他的爱国忧国之情《九辩》描写了农田荒芜,人民贫困,国力衰竭,楚国处处显露出败亡的迹象白日晼晚其将兮,明月销铄而灭毁”天色昏暗太阳就要落土了,明月亏损,显得那么地消瘦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心中的悲痛一阵接着一阵,为国担忧的心情只能长长地叹息。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工匠们为何也趋时媚俗?不顾规矩方圆而擅改法度!“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圆形凿孔怎能配上方形的木榫,我当然知道它们是格格不入的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块独宁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国家大事在不断变化,而我毫无办法只能踌躇徘徊我孤独地守着这荒芜的洼地,也只能仰望浮云长久地叹息,长久地衰伤,无可奈何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荒秽” 爱国忧国,是他在文中所辩述的第二种思想 三、怜民悯民三、怜民悯民 宋玉在上层统治集团活动之时,就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在《九辩》中,他处处表露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特别是他放逐被贬之后,更是与民朝夕相处,与民同甘共苦把自己的痛苦和百姓的痛苦连在了一起,并与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从底层的低处,往上看统治阶级的腐败;他从底层的低处,看整个社会的混乱黑暗;他从底层的低处,看周围身边黎民百姓的疾苦,使他看到了人民的存在,与国家存在的重要关系使他充分认识到:民是一国之本,民富国强,民穷国衰楚国人民当时的处境,已是战争连年,苦不堪言之时;已是虎狼当道,民不聊生之时;已是饥不饱腹,朝不保夕之时出于对百姓的无限同情,《九辩》里流露出他对百姓的极大关切与同情。

他以自然草木野生动物为题,流露和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切与同情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尧舜之杭行兮,瞭冥冥而薄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暗黑其而有瑕”,“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百姓就象大雁在寒冬来临之前失落地向南飞去,黎民就像鹍鸡喳喳地发出灭亡前凄凉地悲鸣在这孤独空虚的路上竟然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看到这一片凋蔽,人民的痛苦,满腹的惆怅也只能说给自己听听,百姓的生活就象树叶那么暗淡无光黎民们就象散乱的树枝一样纵横缠绕社会上望去看不到一点青春迹象,都已疲惫不堪树木枯萎,早就露出暗黄的颜色,可怜那光秃秃的树梢带着内伤还在寒风中飘摇想过去,春天是那么地青枝玉叶繁盛,而现在却已一去不返我想到了古代圣明的贤君,尧舜的贤德,为民恤民的恩德高与天齐现在,我也只能和百姓站在一起,宁可身处贫穷,也要守住自己的高洁 怜民悯民,是他在文中所辩述的第三种思想 四、怀才惜才四、怀才惜才 宋玉深感自己的性格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所容,深知自己不阿谀奉承,不违背良心处世的性格不会被统治阶级所好。

在《九辩》里,他以大量的篇幅反复提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他的这个观点,在文中是直露的,感情上是强烈的,表达上是气愤的 如:“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狂攘”,“重无怨而生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