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离婚 古代离婚又称为古代离婚又称为““弃弃””、、““出出””、、““休休””、、““出妻出妻””、、““休妻休妻””、、““放妻放妻””、、““遣妻遣妻””、、““逐妻逐妻””、、““黜妻黜妻””等一般认等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单向性的离婚离婚是男子的为这是一种单向性的离婚离婚是男子的特权 离婚大体分为强迫性离婚和协议性离婚离婚大体分为强迫性离婚和协议性离婚两种类型强迫性离婚又分两种类型强迫性离婚又分““七出七出””与与““义绝义绝””两种情况两种情况 (一)“七出”与“三不去” 所谓所谓“七出七出”,是礼法之中规定的丈夫可以,是礼法之中规定的丈夫可以将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将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 《大戴礼《大戴礼·本命》:本命》: 妇有七出:妇有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妬,为其乱家也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妬,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zi祭品)盛也口多言,祭品)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公羊傳《公羊傳·庄公二十七年》庄公二十七年》“大归曰来归大归曰来归”何休注何休注云:云:“无子弃,绝世也;淫佚弃,乱类也;不事舅姑无子弃,绝世也;淫佚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乱家也;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七出七出•不孝顺父母是违背道德不孝顺父母是违背道德•没有子嗣,就不能传宗接代没有子嗣,就不能传宗接代•淫乱就会造成夫家血统混乱淫乱就会造成夫家血统混乱万恶淫为首万恶淫为首”•嫉妒会使家庭失和是要惩罚那些对丈夫嫉妒会使家庭失和是要惩罚那些对丈夫多纳妾不满多纳妾不满的妻子的妻子认为嫉妒有背认为嫉妒有背“妇德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其目的是维护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家庭丈夫多娶、家族多子的利益需父权制家庭丈夫多娶、家族多子的利益需要•有恶疾,就不能操办祭品,供奉祖先何有恶疾,就不能操办祭品,供奉祖先何休把喑、聋、盲、疠、秃、跛、佝都归入休把喑、聋、盲、疠、秃、跛、佝都归入恶疾后来,把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也视恶疾后来,把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也视为恶疾•多口舌,就会挑拨兄弟间的亲情。
多口舌,就会挑拨兄弟间的亲情四四德德”对对“妇言妇言”的要求,作为妻妇应沉静的要求,作为妻妇应沉静寡言,寡言,“言不贵多而贵当言不贵多而贵当”父权制家父权制家庭忌讳妻妇多言,主要因为怕外来的庭忌讳妻妇多言,主要因为怕外来的妻妇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特别妻妇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特别是兄弟间的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甚至是兄弟间的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甚至瓦解•盗窃(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盗窃(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是家内),是不义的行为,而且也违是家内),是不义的行为,而且也违反了小辈妇女(反了小辈妇女(“子妇子妇”)不应拥有财)不应拥有财产的原则产的原则•《礼记正义》卷二十七《内则》:妇《礼记正义》卷二十七《内则》:妇女应当女应当““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韩非子韩非子》》————宋人有嫁子者,告其子曰:宋人有嫁子者,告其子曰:““嫁未必成也,嫁未必成也,有如出,不可不私藏,私藏而富,其于以复有如出,不可不私藏,私藏而富,其于以复嫁易。
嫁易其子听父之计,藕而藏之若父知其子听父之计,藕而藏之若父知其盗,逐而去之其盗,逐而去之《《韩非子韩非子》》三不去《大戴礼记》《大戴礼记》::“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1))“无所归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时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2))“与更三年丧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公婆守过三年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3))“先贫贱后富贵先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得富裕按礼制夫妻应为一体,贫贱时娶之,富得富裕按礼制夫妻应为一体,贫贱时娶之,富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陆游与唐婉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瞒,瞒,瞒!(二)义绝(二)义绝 义绝是指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殴、义绝是指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殴、杀、奸罪,及妻谋害夫的情形由杀、奸罪,及妻谋害夫的情形由于这是破坏伦常,所以构成离婚的于这是破坏伦常,所以构成离婚的要件法律上对义绝强制执行,有要件法律上对义绝强制执行,有义绝的事实而不离婚也有罪,这与义绝的事实而不离婚也有罪,这与““七出七出””的执行权在夫不同的执行权在夫不同 ““义绝义绝””和和““七出七出””都是强迫性离婚,但都是强迫性离婚,但两者还有一些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两者还有一些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义绝义绝””比比““七出七出””更严格七出七出””的的执行者是夫家人,是丈夫和公婆,犯了执行者是夫家人,是丈夫和公婆,犯了““七出七出””,不一定要离,国家的干预不,不一定要离,国家的干预不多义绝就不一样了义绝的执行者是多义绝就不一样了义绝的执行者是官府,如果犯了义绝,就必须离,不离官府,如果犯了义绝,就必须离,不离不行元明清时代,法律条文规定:不行元明清时代,法律条文规定:““若犯义绝应离而不离者,亦杖八十若犯义绝应离而不离者,亦杖八十(三)和离与出夫 1、和离、和离 “和离和离”也就是协议离婚,是法律允许的也就是协议离婚,是法律允许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规定: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离者,不坐 盖闻夫妇之礼,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缘会一从结契,要尽百年如水如盖闻夫妇之礼,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缘会一从结契,要尽百年如水如鱼,同欢终日生男满十,并受公卿生女柔容温和,内外六亲欢美鱼,同欢终日生男满十,并受公卿生女柔容温和,内外六亲欢美远近似父子远近似父子之恩,九族邕怡,四时如不增之恩,九族邕怡,四时如不增(曾曾)更改。
奉上有谦恭之道,恤下无更改奉上有谦恭之道,恤下无黨黨无偏家饶不无偏家饶不尽之财,妯娌称长延之乐何乃结为夫妇,不悦尽之财,妯娌称长延之乐何乃结为夫妇,不悦數年(?)數年(?)六亲聚而成怨,邻里六亲聚而成怨,邻里见而含恨苏乳之合,尚恐异流猫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违隔,大少不安更见而含恨苏乳之合,尚恐异流猫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违隔,大少不安更若流连,家业破散,颠铛损却,至见宿活不残擎鏊筑瓮,便招困弊之苦若流连,家业破散,颠铛损却,至见宿活不残擎鏊筑瓮,便招困弊之苦男饥耕男饥耕种,衣结百穿,女寒绩麻,怨心在内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种,衣结百穿,女寒绩麻,怨心在内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捻捻棒相曾相曾(憎憎)终日终日,,甚时得见饭饱衣全甚时得见饭饱衣全;;意隔累年,五亲何得团会乾沙握合,永无此意隔累年,五亲何得团会乾沙握合,永无此期羊虎同心,一向陈话美词心不合和,当头取办羊虎同心,一向陈话美词心不合和,当头取办夫觅上对,千世同欢妇娉夫觅上对,千世同欢妇娉毫宋,鸳鸯为伴毫宋,鸳鸯为伴所要活业,任意分将奴婢驱驰,几所要活业,任意分将奴婢驱驰,几□不勒两共听稳,各自分不勒两共听稳,各自分离。
更无离更无□期,一言致定期,一言致定今请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千万永别今请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千万永别忽有忽有不照验约,倚巷曲街,点眼弄眉,思寻旧事,便招解脱之罪为留后凭,谨立不照验约,倚巷曲街,点眼弄眉,思寻旧事,便招解脱之罪为留后凭,谨立2、出夫 在协议离婚的事例中,有一些是由妻子在协议离婚的事例中,有一些是由妻子主动提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主动提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弃夫弃夫”,或,或者者“出夫出夫” 唐代杨志坚离婚案唐代杨志坚离婚案 ——“江右十数年来,莫有敢弃其夫者江右十数年来,莫有敢弃其夫者《《云溪友议云溪友议》》卷一)卷一)杨志坚离婚案杨志坚离婚案¡《《太平广记太平广记》》卷卷495引引《《云溪友议云溪友议》》卷一卷一¡ 颜真卿为抚州刺史,邑人有杨志坚者嗜学而居颜真卿为抚州刺史,邑人有杨志坚者嗜学而居贫,乡人未之知也其妻以资给不充,索书求离贫,乡人未之知也其妻以资给不充,索书求离志坚以诗送之曰:志坚以诗送之曰:““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
金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其妻持诗,诣州公牒,其妻持诗,诣州公牒,以求别适真卿判其牍曰:以求别适真卿判其牍曰:““杨志坚早亲儒教,杨志坚早亲儒教,颇负诗名心虽慕于高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颇负诗名心虽慕于高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赞成好事;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赞成好事;专学买臣之妇,厌弃良人专学买臣之妇,厌弃良人污辱乡间,伤败风教,污辱乡间,伤败风教,若无惩诫,孰遏浮嚣?若无惩诫,孰遏浮嚣?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仍署随军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仍署随军四远闻之,四远闻之,无不悦服无不悦服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清代文献有关妇女清代文献有关妇女“弃夫弃夫”改嫁的记改嫁的记载载1、湖北襄阳府:、湖北襄阳府:“郡中妇女郡中妇女……遇贫苦未能自遇贫苦未能自存,辄思存,辄思改醮改醮光绪《襄阳府志》卷(光绪《襄阳府志》卷4 4))2、四川垫江县:、四川垫江县:“有前夫见存而妻改嫁,或儿有前夫见存而妻改嫁,或儿女哑哑,决然舍之。
女哑哑,决然舍之光绪《垫江县志》卷(光绪《垫江县志》卷1 1))3、山西朔州府:、山西朔州府:“关北人无伦理,关北人无伦理,父子父子夫妇不夫妇不啻路人,每有其家儿孙满堂,妇欲他适,则啻路人,每有其家儿孙满堂,妇欲他适,则掉头不顾掉头不顾张集馨(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咸宦海见闻录》)4、江西建昌府:、江西建昌府:“出嫁妇女常恃外族之势挟制出嫁妇女常恃外族之势挟制其夫,为父兄者不以名节为重,多方扛帮袒其夫,为父兄者不以名节为重,多方扛帮袒护,至于不再护,至于不再醮不已董沛《晦暗斋笔语》卷(董沛《晦暗斋笔语》卷1 1))(四)小结: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卦)《《易易·序卦下序卦下》》))——士三出妻,逐于境外士三出妻,逐于境外《《管子管子· · 小匡篇小匡篇》》))——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之今士大夫有出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之今士大夫有出妻者,众则非之,以为无行故士大夫难之妻者,众则非之,以为无行故士大夫难之司马光(司马光《《温公家范温公家范》》卷七)卷七)——妻不贤,出之何害?如子思亦尝出妻今妻不贤,出之何害?如子思亦尝出妻。
今世俗以出妻为丑事,遂不敢为世俗以出妻为丑事,遂不敢为《《河南程氏遗河南程氏遗书书》》卷卷2222下)下)——《《劝善录劝善录》》《《乐善录乐善录》》¡侍郎孙公,初名洪少时与一同舍生游太学,相约毋得隐家侍郎孙公,初名洪少时与一同舍生游太学,相约毋得隐家讯一日,同舍生得书,秘不以示孙诘之,生曰:讯一日,同舍生得书,秘不以示孙诘之,生曰:“非敢非敢隐也,第爷书中语,于公进取似不便隐也,第爷书中语,于公进取似不便孙曰:孙曰:“何害,某何害,某正欲知所避就正欲知所避就生出书示之,书云:生出书示之,书云:“昨梦至一官府,恍昨梦至一官府,恍若阅登科籍,汝与孙洪皆列名籍中,内孙洪名下,有朱字,若阅登科籍,汝与孙洪皆列名籍中,内孙洪名下,有朱字,云于某年月日,不合写某离婚书,为上天所谴,不得过省云于某年月日,不合写某离婚书,为上天所谴,不得过省孙阅书愕然生曰:孙阅书愕然生曰:“岂公果有是事乎?岂公果有是事乎?”孙曰:孙曰:“有之向者东上,在某州,适见某翁媪相诟求离,某轻易为写离书,向者东上,在某州,适见某翁媪相诟求离,某轻易为写离书,初无他意,不谓上天谴责乃尔初无他意,不谓上天谴责乃尔生曰:生曰:“梦寐恍惚,亦何梦寐恍惚,亦何足信。
如公,高才硕学,俯拾无疑如公,高才硕学,俯拾无疑孙终怏怏及就试,孙终怏怏及就试,生果高中,而孙下第,方信前梦为不诬也生曰:生果高中,而孙下第,方信前梦为不诬也生曰:“某西归,某西归,当为合之,以契天心当为合之,以契天心因问孙曏所遇睽离人姓字,因问孙曏所遇睽离人姓字,寻迹其寻迹其处,得之,夫妇俱未有偶,生为具道一段因缘,置酒合之如处,得之,夫妇俱未有偶,生为具道一段因缘,置酒合之如初乃驰书报孙,孙不胜感悦其后孙以太学内舍生免省乃驰书报孙,孙不胜感悦其后孙以太学内舍生免省历跻膴仕,屡典大郡,所至有离婚之事,未尝不宛转调护历跻膴仕,屡典大郡,所至有离婚之事,未尝不宛转调护晚持从槖,传经闱,连举二丈夫子,亦同舍生有以全之晚持从槖,传经闱,连举二丈夫子,亦同舍生有以全之¡湖南新市李氏道光十一年订立的《宗规十条湖南新市李氏道光十一年订立的《宗规十条》规定》规定:: 夫纲妻目,从一不二,倘有不肖子弟落泊夫纲妻目,从一不二,倘有不肖子弟落泊无依,计及出妻者,本房房长户首即宜苦谏无依,计及出妻者,本房房长户首即宜苦谏力阻,或该妻实系犯出,亦必经鸣房长户首力阻,或该妻实系犯出,亦必经鸣房长户首会同查议,公论无饰,方许从权,否则断乎会同查议,公论无饰,方许从权,否则断乎不可。
不可¡[明明]章潢《图书编》卷七十七:章潢《图书编》卷七十七:““今世俗乃以今世俗乃以出妻为丑出妻为丑¡方苞《方望溪先生文集》卷四《杂著》:方苞《方望溪先生文集》卷四《杂著》:““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