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计量管理体制计量管理体制 本章内容第一节 计量行政管理体系第二节 计量技术保障体系第三节 计量中介服务体系重点/难点 了解计量行政管理体系,及计量技术保障体系第三节 计量管理方法一、行政管理方法二、法制管理方法三、技术管理方法四、经济管理方法五、标准化管理的方法1、国情出发确定计量管理体制的四原则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现有基础着手4、总结和吸收P74 图6-1国务院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市)、州、盟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第一节 计量行政管理体系P75 图6-2国务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市)、州、盟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 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管理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物质 组织制定计量检定系统、检定规程和管理全国量值传递/溯源 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计量工作 对各地各部门实施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第一节 计量行政管理体系P75 图6-2国务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市)、州、盟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第一节 计量行政管理体系 起草和制定本地区的计量地方法规和计量管理方面的地方计量法规,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 按检定系统表进行量值传递/溯源,保证本地区计量单位制和量值的统一 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 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计量工作情况,积极为社会提供计量测试服务规范市场计量行为,开展商品量监督国务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市)、州、盟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第一节 计量行政管理体系 负责起草本市(盟、州)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计量方面的文件监督实施 组织本市(盟、州)的量值传递并负责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建立各项社会公用的计量标推项目 负责本市(盟、州)计量器具生产、修理、使用和销售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本市(盟、州)各类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本市(盟、州)计量情报的收集、管理、研究、利用和计量技术咨询服务活动等第二节 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按行政区域的各级计量测试机构,结合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符合国家计量系统表的规定。
为我国计量法制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任务,又要对社会提供各种计量测试技术服务P77 图6-3第二节 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中计量测试机构必须至少具备下列4个方面的要求; (1)进行量值传递必须具有的国家计量基准、(各级)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器具; (2)检定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进行: (3)要有从事量值传递工作的计量技术机构和具有技术职称的计量检定人员; (4)要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确保检定或校准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我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的国家一级基地 负责研究建立国家最高一级的计量基准、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开展计量科学和精密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 现有长度、热工、力学(含声学)、电磁、光学、无线电、时问频率、电离辐射、节能计量测试中心、称重传感器及电子秤检测中心等13个专业处65个实验室 已建立和保存各种国家计量基准100多项 分别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计量技术和量值传递工作 分别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计量技术和量值传递工作P78 表6-1华东、东北、中南、华南、西北、华北与西南7个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设立计量基准50项,工作计量基准6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0多项: 承办国家下达的有关计量技术和管理工作;组织计量技术交流活动; 负责建立本地区的最高计量标准,协调量值传递; 研制高准确度的计量标准器具 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校准 承担计量技术培训和考核 进行计量仲裁检定 为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证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向外进行量值传递和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以满足社会计量监督管理的需要 计量工作是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企事业计量技术机构的工作条件应符合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第三节 计量中介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计量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从事社会计量公正检测,咨询、仲裁服务的机构,如: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计量协会、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咨询中心、计量技术开发公司等及其它从事计量中介工作活动的组织。
一、社会公正计量行(站)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和规范对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提供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发布了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说明:“社会公正计量行(站)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在流通领域为社会提供计量公正数据的中介服务机构”1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建立条件2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义务二、中国计量协会及其地方、行业计量分会三、中国计量技术开发总公司 1988年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出资注册的高科技企业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技术依托,研究测量与现场校准技术;开发生产计量测试仪表和质量检测设备;为测量实验室提供校准与技术咨询服务 研制开发的四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多项技术及产品获部门科技进步奖,两项创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八个产品获国家新产品称号 四、计量咨询和认证认可机构 对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和测试的能力、可靠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称之为计量认证 对有能力进行某项或某类试验的实验室的正式承认称为实验室认可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L),现在已纳入中国会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简称:CNAS)。
设立了一些咨询机构,为我国实施计量法律、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起到了重要的咨询服务方面的中介作用第四节 计量学术教育体系 我国计量学术教育体系主要是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各地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学院及各地计量中等专业学校所组成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于1961年,是国家一级学会,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领导,并代表中国作为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nternational Measurement Confederation , IMEKO)的组成成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FOR MEASUREMENT,英文缩写:CSM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组织机构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现设有27个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学术活动: (1)几何量专业委员会 (2)温度计量专业委员会 (3)力学计量专业委员会 (4)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 (5)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 (6)电子计量专业委员会 (7)电离辐射计量专业委员会 (8)光辐射计量专业委员会 (9)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 (10)热物性专业委员会 (11)流量计量专业委员会 (12)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 (13)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 (14)名词术语专业委员会 (15)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 (16)基本常数与激光参数专业委员会 (17)计量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 (18)石英频率控制专业委员会 (19)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20)国外仪器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21)化学计量专业委员会 (22)分析检测和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 (23)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24)质量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 (25)容量计量专业委员会 (26)地质矿产实验测试专业委员会 (27)邮电专业委员会本章小结 了解计量行政管理体系,及计量技术保障体系和相应机构承担的工作。
1什么是计量法律制度?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哪些作用?2计量器具的校准规范是否为技术法规?它与检定规程有何联系与区别?习 题(P72)(P89) 3我国计量管理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制?它有何优点和缺陷?您认为应怎样进一步改革? 4我国计量技术机构有哪几级?它们各承担什么任务?习 题 1我国计量管理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制?它有何优点和缺陷?您认为应怎样进一步改革? 2我国计量技术机构有哪几级?它们各承担什么任务? 3为什么要成立地方计量学会和行业计量协会?它们对我国计量管理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公正计量所(站),它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5为什么要重视计量学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它对我国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何影响?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