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成的最高坝 - 二滩双曲拱坝 <二滩水电站位于 中国 四川省西南攀枝花市境内的雅砻江下游、距雅砻江 与金沙江的交汇口 33km,是雅砻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 21 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一 座二滩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力发电枢纽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64 万 km2,正常蓄水位 1200.0m,发电最低运行水位 1155.0m,总库容 58.0 亿 m3 ,调节库容 33.7 亿 m3 ,属季调节水库电站内装 6 台 550MW的水轮发电机 组,总装机容量 33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 170 亿 kW·h,保证出力 1000MW,是 中国 20 世纪末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枢纽主要 建筑 物有混凝土双曲拱坝、 左岸引水发电地下厂房系统、右岸两条泄洪洞等,双曲拱坝最大坝高 240.0m,为中国已建成的最高坝二滩水电站 1991年9月14日开工, 1993年11月大江截流, 1998年8月 18日第一台机组投产, 11月第二台机组投入运行, 1999年 4月拱坝工程基本 完工,其余 4台机组在 1999年内投产二滩水电站自工程正式开工历时 8 年零 3 个月全部建成投产1 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二滩水电站坝址两岸谷坡陡峻、临江坡高 300m~ 400m,左岸谷坡坡度 25°~ 45°、右岸谷坡 30°~ 45°,呈大致对称的“ V”型河谷。
河床枯期水 位 1011m~ 1012m,水面宽 80m~ 100m,河床覆盖层厚 20m~28m.枢纽区基岩由 二迭系玄武岩和后期侵入的正长岩以及因侵入活动形成的变质玄武岩组成,均 为高强度的岩浆岩、湿抗压强度在 170~ 210MPa之间坝区岩体完整性较好, 构造破坏微弱,断层不发育,无大的构造断裂及顺河断裂,小断层仅 4 条,延伸不长、以中高倾角与河床正交或斜交,破碎带宽 0.1m~0.6m,结构紧密此 外,右坝肩中部存在一条因热液蚀变和构造综合作用形成的绿泥石——阳起石 化玄武岩软弱岩带,带宽 10m左右坝址属较高地应力区,河床下部左岸高程 954m至 976m部位,实测最大应力 50.0 ~65.9MPa,高程 1040m附近 18.8~ 38.4MPa.坝区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作用主要沿结构面进行和扩展,总体 风化微弱拱坝建基面主要为弱偏微风化或微风化至新鲜的正长岩、变质玄武 岩、微粒隐晶玄武岩和细粒杏仁状玄武岩,岩体多为块状至整体结构、局部为 镶嵌至碎裂结构,结构面闭合坝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集中涌水和渗水,基础岩体渗透性微弱、具有 随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垂直分布特征,但不均一,相对不透水层的埋深变化较 大。
枢纽处在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中段西部相结稳定的共和断块上,断块内不 存在发震构造, 历史 上无强震记载、坝址区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拱坝及枢 纽主要建筑物按Ⅷ度设防2 拱坝体形二滩双拱坝最大坝高 240m、拱冠顶部厚度 11m,拱冠梁底部厚度 55.74m, 拱端最大厚度 5851m,拱圈最大中心角 91.5 °,拱顶弧长 774.69m.二滩拱坝体形为抛物线形双曲拱坝平面上拱端曲率较小而趋扁平化,加 大拱推力与岸坡的夹角、有利坝肩稳定,同时通过调整拱圈的曲率和拱厚使应 力更趋均匀合理由于坝址河床两岸地形并不完全对称,左半拱和右半拱采用 不同的曲率半径,顶拱中心线曲线半径在 349.19m~981.15m 范围纵向曲率是 考虑施工期独立悬臂坝块高度按允许产生的自重拉应力 1.5MPa来控制,适当加 大纵向曲率并保持坝面的连续性而使坝体获得较好的应力分布相应的上游坝 面最大倒悬度为 0.18.坝体设置三层孔口: 7 个表孔、 6 个中孔和 4 个放水底孔为满足大坝监 测、灌浆、排水、 交通 等要求,在坝内沿高程设置了基础廊道,上、下检查 廊道和交通廊道共 4 层廊道拱坝共分 39 个坝段,不设纵缝,坝体混凝土通仓浇筑。
3 拱坝控制应力与坝肩稳定分析二滩拱坝坝体混凝土分成 A、 B、C 三区,其设计强度分别为 35MPa、 30MPa、25MPa,设计龄期为 180d. 坝体应力分析按拱梁分载法,坝基变形特性 采用伏格特地基模型蓄水前对大坝的应力状态进行复核 计算 基本荷载组合工况下,上游面 最大主压应力 6.66MPa,发生在 1205m高程拱冠;最大主拉应力 0.99MPa,发生 在 1130m高程右拱端下游面最大主压应力 8.82MPa,发生在 1010m高程左拱 端,最大主拉应力 0.15MPa,发生在 980m高程拱冠附近在采用拱梁分载法进行坝体应力计算时,还进行了有限元地基取代伏格特 地基的坝体应力计算和模拟施工过程的分析计算、有限元一等效应力法的应力 分析以及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格和结构模型试验等二滩拱坝坝基岩体岩性坚硬,多属块状和镶嵌结构坝肩稳定分析采用刚 体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计算,用敏感性浮值分析来判别稳定条件和 影响 失稳 的主要因素稳定分析的荷载主要考虑拱推力 ( 含坝体自重 ) 、岩体自重与渗透 压力等,渗透压力按不考虑防渗排水作用时最大可能值的 100%、50%、 33%、 25%四级浮动。
各种分析 方法 成果均表明,渗透压力对拱座稳定的影响相当显著,对底 滑面作用更突出,当渗透压力由最大可能值降至 50%时,安全系数成倍增加 加强和做好排水措施至关重要此外,在坝肩稳定分析中,还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岩体内的点抗剪安全度进 行校核,并分别用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综合评价坝肩的稳定条件4 坝基处理和渗流控制二滩拱坝坝基岩石条件较好,在满足拱坝结构应力和坝肩稳定的条件下, 按不同部位分别对待,保留了部分经灌浆处理后可作为坝基的弱风化中段岩 体左岸拱座水平嵌深 22m~50m、平均 32.6m;右岸拱座水平嵌深 26~59m、 平均 39.1m.对坝基中存在的部分软弱 (破裂) 岩石( 面积约占 10%)和断层破碎带 按不同深度开挖 (局部槽挖 )后用混凝土进行置换置换开挖的深度一般 5m~ 6m,绿泥石——阳起石化玄武岩软弱带置换深度达 15m.此外,由于坝基开挖爆 破松动和开挖面暴露时间较长而引起岩体松驰的影响,对坝基进行了全面固结 灌浆处理坝基固结灌浆共 13.7 万 m,按不同部位的岩体质量和坝踵、坝趾、防渗帷 幕线等不同要求,分为三个常规灌浆区和三个特殊灌浆区。
常规灌浆区布孔间 排距 3m×3m,孔深 8m~18m,灌浆压力 0.4 ~1.5MPa,使用 525#普通硅酸盐水 泥;特殊灌浆区布孔间排距 1.5m×1.5m,孔深 13m×25m,其Ⅰ、Ⅱ序孔用 5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灌浆压力分别为 0.7~1.5MPa和 1.0 ~2.0MPa,Ⅲ序孔用 比表面积 6900~ 8300cm2/g的超细水泥浆液,灌浆压力 1.5 ~3.5MPa.固结灌浆 施工中,采用了无盖重灌浆和有盖重引管灌浆两种方式有盖重引管灌浆是从 灌浆孔预埋 1 英寸的水平灌浆钢管引至坝基外,待混凝土浇筑一定厚度后施 灌有盖重高压引管灌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吃浆量低的部位和无压灌浆后,表 层 0~5m不满足要求部位的灌浆效果引管灌浆压力 2~ 4MPa,最高达 4.5MPa.固结灌浆检查标准除压水试验吕荣值外,还用声波检查,并以声波检查值 为主,其标准为:正长岩 Vp≥4500m/s;玄武岩 Vp≥5000m/s;表层 5m局部范围 Vp≥4000m/s.满足高拱坝对基础的力学及变形性能要求二滩坝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岩透水性微弱,渗流控制按“防排结合、 以排为主”的原则布置。
在拱坝坝基和下游二道坝基础各设置一道防渗帷幕 拱坝帷幕中心线近似平行坝轴线,左岸深入拱座山体然后折向上游与地下厂房 防渗帷幕连成一体,右岸从坝头折向上游与泄洪洞进口防渗帷幕相接拱坝基础排水系统由两道排水幕、坝内集中井和深井泵房组成第一道排 水幕在防渗帷幕中心线下游约 15m处、沿左、右坝肩不同高程各设置 4 条排水 平硐与坝内集水廊道、集水井相接,排出的水由深井泵房集中抽排第二道排 水幕位于坝趾贴角处,排水进入下游水垫塘除此而外,坝后抗力体的排水平 洞和水垫塘排水廊道、排水暗沟和二道坝的排水,通过水垫塘深井泵房集中抽 排5 泄洪消能建筑物二滩工程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1000年,洪峰流量 20600m3/s ,校核洪水重现 期 5000 年,洪峰流量 23900m3/s. 为了适应高水头、大流量、泄洪频率和狭窄河 段的特点,二滩工程的泄洪布置采用坝身 7 个表孔、 6个中孔和右岸两条泄洪 洞共三套泄洪设施组合的方案三套泄洪设施可以多种运行方式组合,互 * 钩 浜捅赣茫 榛羁煽俊H 仔购樯枋┑男沽魅牒拥阊睾 * 道纵向分开,且出流末端 采用不同的消能工、扩散水流减小冲刷表、中孔联合泄洪,其水舌上下碰撞 消能、充分掺和分散水流。
坝身孔口布置在拱坝中间河床坝段 7 个表孔沿坝顶呈径向布置,每孔尺 寸 11m× 11.5m( 宽×高 ) ,设弧形闸门控制水流表孔中间闸墩首部宽 11m、尾 部宽 2m,孔口呈扩散状,两边墩为不扩散的直线型,以防水流扩散冲击岸坡, 出口采用大差动俯角跌坎加分流齿坎的消能形式、单号孔跌坎堰面俯角 30°,双号孔俯角 20°,中间 5 孔每孔设置两个紧靠闸墩的分流齿坎,两个边孔只靠 边墩各设一个分流齿坎通过大差动跌坎加分流齿坎,出口水流纵、横向充分 扩散,大大减小了对水垫塘的冲击动压水工模型试验表明,冲击动压比不设 齿坎的情况要减小 80%以上 7 个表孔在设计洪水位时泄量为 6300m3/s ,校核洪 水位时泄量达 9800m3/s.6 个中孔布置在表孔闸墩的下部,为上翘型压力短管,出口采用挑流,出 口断面尺寸 6m×5m(宽×高 ) ,出口底部高程 1120m~1122m,弧门工作水头 80m. 为避免径向布置水流集中的影响并使水流纵向分散, 6 个中孔分为对称的三组 (1 #和6#、2#和5#、3#和4#) ,其上挑角分别为 10°、17°和 30°,平面上分 别向两岸偏转 1°、2°和 3°。
中孔全长均用钢衬 6 个中孔在设计洪水位时 泄量 6260m3/s ,校核洪水位时泄量 6450m3/s 坝后消能防冲建筑物包括水垫塘和二道坝及二道坝下游护坦水垫塘长 300m,复式梯形断面,底宽 40m.水垫塘末端的二道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溢流段 宽 100m,顶部高程 1012m、最大坝高 35m、坝内下游侧设灌浆廊道和排水廊 道两条泄洪洞呈直线平行布置在右岸,两洞中心距 40m,系短进水口龙抬头 明流隧洞,断面尺寸为 13m×13.5m(宽×高 ) 的园拱直墙式,长度分别为 882.5m 和 1253.2m,进口底板高程 1163m,洞身纵坡分别为 7.9%和 7%,出口底高程 1040m,泄洪落差 160m,出口采用挑流消能设计泄洪能力 2×3700m3/s ,校核 洪水时泄量达 2×3800m3/s ,最大流速为 45m/s. 除采用高强硅粉混凝土衬护 外,分别在两条泄洪洞中设置 5道和 7道掺气设施,掺气设施采用带 U型槽的 挑坎出口水流经挑坎扩散后落入下游河床6 拱坝施工二滩工程施工导流采用河床围堰、两岸隧洞导流的方式、导流建筑物按重 现期 30 年的洪水 13500m3/s 设计,左、右岸各设一条导流洞,长度分别为 1089m和 1167m,断面为园拱直墙型,宽 17.5m、高 23m上、下游围堰为土石围 堰,填筑高度分别为 56m和 30m,围堰基础防渗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基坑内基 本无渗水。
坝基开挖采用梯段爆破,边坡系统喷锚、边开挖边支护两岸边坡和右岸部分坝基用予裂爆破,其余坝基均用予留保护层的方法施工拱坝混凝 土施工的全过程采用 计算机 模拟程序进行监控,保证了施工 计划 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