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DFCP管理技术论文 第 1 页标准工时测定八步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制定标准工时的基本方法关键词:工时,观测,宽放系数正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消耗一定的劳动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确而客观的计算出劳动者的劳动消耗,研究和制定基于消耗量的较为合理的标准工时,这对于合理的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生产都有这及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也就成为了企业合理组织生产和分配,搞好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一、 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1、 标准工时的定义:在标准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作业人员以正常的努力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2、 标准工时的制定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能够反映操作人员的生产能力,衡量时间利用率等工作效率高低;标准工时的制定为人工成本计算,薪资及奖金,工作效率评估,设备能力及负荷运算提供了基础数据;标准工时还能够用于诸如人员计划,设备计划工厂建设,现场物流等方面,此外它也是公司加工方法改善、新旧工作方法比较,工作选择的依据,对改善提案的评价,产品价格,成本差异分析等工作的基本准则3、 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测定方法分类如下图所示:时间研究直接时间测定法利用秒表的方法连续时间观测法重复式的时间观测法周期式的时间观测法全搬法利用软件的方法高速摄影分析法普通速度分析法低速摄影分析法机械转动分析法瞬间观测法长时间观测法频度分析法机械传动的计算法间接时间测定法限定时间标准法WF法(工作因素分析)MTM法(方法时间测量)MTS法(动作时间标准)ETS法(基本时间标准)DMT法(空间动作时间)资料合成法凭经验的估计法实绩资料法机械时间算出法标准时间资料法图1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在实际工时核算工作中,对于基础数据的采集,我们最常用的几种方法为计秒表测试法与资料合成法。
二、 计秒表测试标准工时的实施步骤该方法实现的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1.选择操作人员并予以接近2.搜集及记录待研究工作有关资料4.初步决定观测次数5.观测及记录操作人员实施每一单元的时间6.对各工作单元进行评比7.决定宽放值8.计算及制定标准工时3.将工作划分为单元 图2 秒表观测实施步骤1、 选择操作人员并予以接近在进行工时实测之前,首先需要得到相关单位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在与相关作业区的主任沟通后,对选定操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资历及熟练程度都要有相应的了解,将操作人员的水平与一般工作水平作比较,作为后期处理数据制定工作系数的依据2、 收集及记录待研究的一切有关资料从人、机、料、法、环等个个方面对待测条件进行分析,人的因素包含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人数等,机的因素包括使用设备及相关的工具辅具量具等,料的因素包括使用材料重量、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等法的因素包括工作方法,动作步骤,等,环的因素包括工人的劳动环境,舒适程度,劳动强度,现场布置及物流状况等3、 将工作划分为单元(要素)为了保证测定时间的准确性,在后期数据整理时查出个单元过长或过短时间,将有效时间与无效时间分开,在观测前需对该工种的工作单元进行划分如图3所示。
划分原则为在不影响精确观测的情况下,每一个单元越短越好,同时将人力时间与机械时间分开,每一个单元的起落点易于辨别从料箱中取料将半成品放进模具转 身 按 钮取 料将产品放进料箱弯腰取料吸盘放料,定位设备动作吸盘取料放料进料箱注:直线以下为作业要素 箭头所指的点为观测时间点图3 作业单元(要素)观测点4、 初步确定观测次数为了取得较好的观测效果,一般情况下测量数不小于20次,对于简单产品观测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5、 观测及记录作业实施每一单元的时间一般我们选用两种方法归零法,即每次将秒表归零,读取测试时间连续法,即秒表不用每次归零,连续读取测试时间后在计算时间观测表如表1所示产品名称 作业要素使用时间产品编号 ① 工序号 ② 工序名称 ③ 使用设备 ④ 使用工装 ⑤ 生产部门 ⑥ 操作人数 ⑦ 观测日期 ⑧ 观测目的 ⑨ 宽放系数 标准工时 备注附零件草图表1 时间观测表6、 对各工作加以评比评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平准法Tn=(1+∑评比系数)*O,(O为观测时间),评比系数由熟练系数、努力系数、环境系数和一致性系数组成b.速率评比法Tn=P*O,(P为评比系数)。
c.客观评比法Tn=P*S*O,(P为速度评比系数,S为难度评比系数)在实际测量中,一般使用平准法,其评核系数如表2所示项目熟练系数努力系数环境系数一致性系数 系数等级佳A1+0.15+0.13+0.06+0.04A2+0.13+0.12优B1+0.11+0.10+0.04+0.03B2+0.08+0.08良C1+0.06+0.05+0.02+0.01C2+0.03+0.02平均D0.000.000.000.00可E1-0.05-0.04-0.03-0.02E2-0.10-0.08欠佳F1-0.16-0.12-0.07-0.04F2-0.22-0.17表2 评比系数表项目项目概略数值管理宽放率(管理宽放时间/实际时间)*100%3%~10%生理宽放率(生理宽放时间/实际时间)*100%2%~5%疲劳宽放率(疲劳宽放时间/实际时间)*100%5%~20%表3 宽放率计算与范围作业种类特轻作业轻作业中作业重作业特重作业疲劳宽放率0.50%5%~10%10%~20%20%~30%30%~60%表4 疲劳宽放率参考表7、 决定宽放值与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指为了执行所规定的作业的过程中,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宽放时间一般分为管理宽放、疲劳宽放及生理宽放。
其中管理宽放指在工厂现有的管理条件之下,完成作业所不能避免的耽误的时间,如工装夹具的装卸,材料、机械的修理,生产物流、作业环境的整理整顿等;疲劳宽放指为恢复疲劳所必要耽误的时间;生理宽放指因人的生理需求而耽误的时间,如喝水、擦汗、上洗手间等宽放值的确定分为外乘法与内乘法a. 外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时间*100% 标准工时=正常时间*(1+宽放率)b. 内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时间+宽放时间)*100% 标准工时=正常时间*(1/(1-宽放率))*100%在实际工时测定中,我们一般采用外乘法来计算标准工时8、 计算标准工时在对实测数据进行换算,排除异常值,求出平均值,计算出宽放率后,根据以下公式求出标准工时=平均实测工时*(1+∑评比系数)*(1+宽放率)通过以上八个步骤,即可得出所测产品的标准工时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还经常通过生产写实等方法对劳动过程进行监控,在充分了解现场生产作业状态,获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场经验与实测数据的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产品工时参考文献:[1] 狄冬三、王容海 中国劳动定员定额杂志文粹 《中国劳动定员定额》编辑部 1994年10月[2] 韩展初 现场管理实务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3] 李景元 工艺技术员业务职能与行为规范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