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2011年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5错误率20%采集者卢婷采集学校诸暨市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典型错题题目: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只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错解:一只母鸡重2( 克 )◆原因分析 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而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合适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教学建议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课后让学生收集各种不类型的物品,亲自测量或是从物品的包装上找到物品的质量,并用手掂一掂真正达到对不同质量的物品有感性的认识◆资源链接物品测量登记表物品名称猜一猜物品质量测一测物品质量掂一掂的感觉◆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18.2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45错误率19.6%采集者王毓敏采集学校新昌县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外练习题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谢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而此练习是在教学了新课后进行的练习,知道1克和1千克的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典型错题题目: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根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错解:一包大米重5( 克 ),一瓶牛奶重500(克 ),一根香蕉重150(千克),一只母鸡重2( 千克 )◆原因分析 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来称一称,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并未形成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还不能合适的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另外还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没有直接的接触和掂量◆教学建议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我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次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的观念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我为学生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资源链接强化训练:◆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18.9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96错误率45.8%采集者竺柏明采集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期末综合性练习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 学生已经认识了克和千克的知识,并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重量单位,之前的练习中,学生也知道了1个鸭蛋的重量大约是70克的知识。
◆典型错题题目: 五、判断2、1千克鸭蛋大约有15个 )错解: ◆原因分析1.现在的孩子对于这种生活味十足的判断题目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很难进行一个理性的判断,就算做对的同学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蒙的虽然,前面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个鸭蛋大约70克,但要根据这个信息算出1千克鸭蛋的个数也是很困难的,毕竟70()≈1000这样的计算还没学过2.教学时,老师对这种生活题涉及的不够多,举一反三的方法也没教给学生3.虽然这样的考察旨在促发学生关注生活,但这样的考察并没有贴近教学实际,反而是在考察教师是否讲到过这样的题型◆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知识来推理计算解决所遇到的生活问题师:1千克鸭蛋应该是多少个呢?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应该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的1个鸭蛋的重量再根据1个鸭蛋大约70克的信息来算一算1千克的鸭蛋大约有几个?引导学生计算1000里面大约有几个70?师:你能在草稿纸上自己试着算一算1000里大约有几个70吗?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汇报校对小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冷静的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来仔细分析拓展:请你再思考一下如果鸭蛋比较大的话1千克大约有几个呢?◆资源链接根据生活经验填空:一个鸭蛋大约重70( ) 7个鸭蛋大约重( )克1千克大一点的鸭蛋大约( )个,小一点的大约有( )个。
1千克大一点的鸡蛋大约( )个,小一点的大约有( )个◆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33.7%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83错误率41.7%采集者胡 宏采集学校鲁迅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教科书第89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运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在学生学习克与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练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涉及到单位的互换,乘加的计算等知识学生才学会了克与千克的互化,一下子计算那么复杂的题,他们就不好理解,因此错误较高◆典型错题题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错解1:妈妈要付多少钱?2千克500克=4 42=8(元)错解2:妈妈要付多少钱?42=8(元) 42=8(元) 8+8=16(元)错解3:小红要付多少钱?2500克500克=5 53=15(元) 错解4:小红要付多少钱? 8+3=11(元)以上只是错解中的一部分,此题学生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问题与解答不相符的情况很多◆原因分析 1.书本中出现这道练习的本意是要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多以500克作为计量单位的情况,学会灵活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之前的教学中涉及到的只是1千克=1000克的概念,学生对500克的感知比较薄弱2.这道题涉及到单位的互换,乘加的计算等知识,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本身超出学生了的能力范围,因此学生错误才会高◆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课前调查,课中体验,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并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观察一般散装的物品是以500克还是1000克作为计量单位的2.设计要坡度这道题本身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可以先提一个问题“2千克苹果要多少元?”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3.进行统一单位名称的规定,告诉学生单位名称统一的好处,比如容易比对,考试时能及时发现错误4.平时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力求问答一致◆资源链接推荐文章《东西南北 教育视察》2010,9 “小学数学中单位换算的“规范”性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67.5 %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4错误率64.81%采集者叶跃萍采集学校新昌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七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42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学生第7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中关于估算来解决问题的课后一道题。
在教材里,在课堂作业本中,简单的已有不少练习,但这道没有出现估算,一下子让学生直接计算那么难的题,他们就不好理解,因此错误较高◆典型错题题目:原有苹果550千克,上午卖出苹果128千克,下午卖出193千克一天卖出( ) 千克,还剩( )千克错解:一天卖出(330)千克,还剩(220)千克◆原因分析1.教材练习设计欠佳因为这个单元刚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而在这道题中却出现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道题明显是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2.教学内容与练习脱轨这练习是学生学了估算计算后的一道题,是否这道题本身设计出现问题◆教学建议1.设计要到位这道题本身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是否把问题改为“一天大约卖出( )千克,大约还剩( )千克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2.设计的练习一定要与新授的内容紧紧联系这题是估算后的一个练习,这题在字面上都没有从估算的角度去出题,因此学生错误才会高◆资源链接强化训练: 参加学科类兴趣小组的有348人,艺术类兴趣小组有578人,大约有多少人参加了学校的兴趣小组?艺术类的比参加学科兴趣小组的大约多多少人?◆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37.5 % 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94错误率51% 学校育英小学错题来源第七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内独立作业(练一练)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简述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上出现的有关和差关系的解决问题◆典型错题题目:张爷爷收黄豆810千克,比收的玉米多190千克。
收黄豆和玉米一共多少千克?错解:(1)810+190=1000(千克) (2)810+190=1000(千克) 810+1000=1180(千克) (3)810-190=720(千克) 第一步用加法计算的达到了30人,错误率达31.9%其他错误基本是计算错误只算对第一步的有7人,错误率7.4%◆原因分析这是一题和差关系混合在一起的题目,其中前面的相差关系是逆叙的,这就增加了难度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逆叙说法需要学生“脑筋转个弯”,需要学生进行反向思考:黄豆比玉米多190千克,意思就是说玉米比黄豆少收190千克,所以玉米的重量多,应该用加法但由于这类题在教材中本来就出现的少,更没有单独的例题,因此学生几乎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看见“多”字就用加法,看见“少”字就用减法,而不会去反过来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学建议1.在学生熟练掌握顺向相差关系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逆叙的相差关系题目,并要进行直观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同时要在平时的练习中适当增加对比练习量,使学生对这两类题目都比较熟悉,并能注意辨别2.教学中注意避免学生思维僵化,注意打破一些不良的思维定势,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数量后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
◆资源链接对比练习:(建议学生结合画图来理解)1.小红有9支铅笔,小明比小红多3支,小明有几支铅笔?( )的铅笔多,算式: 2.小红有9支铅笔,比小明多3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