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诗词鉴赏

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15页
文档ID:240908137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诗词鉴赏_第1页
1/15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诗词鉴赏读过《贺新郎》,方能体会到“我失骄杨”中那个“失”字的沉痛分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贺新郎 别友》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注释去:离开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书语:信中的话语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如许:这样凭割断:请割断之意翥(zhu4):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译文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显得如此凄清汽笛声响令人肠断,从此天涯孤旅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台风扫荡寰宇一样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赏析【一】《贺新郎 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词的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这五个字,独成一句,不但总括全词,而且引出下文许多动人情节作者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别图请看临别之前,夫妻情意绵绵跃然纸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形象地表达了这对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将分别难于割舍离愁别绪之态。

更那堪”三个字,增强了爱侣内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情深意切,传神之笔!“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饱含着多少人间的爱侣柔情?“热泪欲零”情泪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强忍悲痛的心情,没有流下来还住”?不!泪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坚强的性格善良的读者禁不住也会对这真情的伴侣潸潸泪下此时读者会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其意境、其境界之高远乃天壤之别知误会前翻书语”书语”书信中的话,作者知道从前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书信,产生了误会为革命献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杨开慧,怎会区区计较呢?“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算起来人间的知己惟有“我和你”,这是对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杨开慧全身心地支持他从事伟大事业,可谓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人有病,天知否?”不仅把不忍离别炙热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对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疾苦关注天知否?”敢问苍天你知道吗?作者如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他义无反顾地要远离恩爱的妻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砸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

以设问句结束上阕,不但干净利落,而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下阕“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如临其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东门、横塘,环境“半天残月”“霜重”“凄清”在送别的路上,这对患难与共的伴侣,足踏凝霜,头顶半天残月,穿过东门(吴门)外的清水塘,紧紧相依 作者移情于景,描写与妻子分别时感人的情景其情,其景,令人感慨万千柳永《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虽然与作者描绘的情景有相似之处,寓情于景,表达离别之情;但前者烘托了这对为革命献身于民众的分别依恋之情;而后者只不过是个人小天地罢了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汽笛一声,恩爱夫妻分手,天涯孤旅,真叫人肝肠寸断!似乎唐代诗人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之句化作词人离别情思,令人伤痛!征途漫漫,黑暗必将过去,阳光一定普照人间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如此恩爱的革命伴侣,要“割断”情意缠绵的“愁思恨缕”实为不易为实现伟大事业要有“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决心和气魄同时也烘托了未来大革命的声威重比翼,和云翥”形象的比喻年轻伴侣像飞入云霄鸟儿比翼双飞,作者以戏剧大团圆手法作结尾,表达了期盼夫妻早日团圆美好的希望。

此词,惜字如金,既刻画了人物表情,又表达了人物内心境界将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与人间的缠绵的儿女柔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意境之深邃,其境界之高远,是亘古以来离别诗词之玫瑰,如爱情昆仑之峰巅《贺新郎 别友》一词最后两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泽东给杨开慧的一句美好的承诺,他说等我和你在将来的革命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是一个充满革命人情味的希望词以婉约收结,婉约中仍带有豪放赏析【二】毛泽东曾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收入《毛泽东诗词集》首篇的,却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也如毛泽东所言,这词也“意境苍凉而又优美”《贺新郎 别友》让读者看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毛泽东有超人的自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伦理学原理》上的批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别友”难免“多情自古伤离别”!毛泽东自述:“1923年,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我到了上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2版)毛泽东与杨开慧聚少离多,为何这一回“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上片的关键诗句是“知误会前番书语”,这是写诗的缘起毛泽东因“挥斥方遒”,四处奔走,杨开慧对此误会毛泽东照顾不周,情感淡薄毛泽东书写元稹的《菟丝》相赠:“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看诗后不但不得宽解,而且更生气了毛泽东又要远行,“汽笛一声肠已断”,他用诗开解妻子:“要似昆仑崩绝壁”此时,诗又显露作者性格刚烈的本质毛泽东企望夫妻:“重比翼,和云翥”!诗作抒写了小夫妻生活的一段插曲它情意绵绵,又不过分哀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题,为何不写作《别妻》,而写作《别友》?现有两种解释:一是告别杨开慧;二是告别好友陶毅陶毅,字斯咏(1896 1931),湖南湘潭人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是新民学会成员她主张教育救国,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与毛泽东交往甚深1920年7月,陶毅出资10块银元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同年10月,她又附议赞同毛泽东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陶毅还参加了毛泽东发起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在革命活动中,毛泽东与陶毅一度产生了感情陶毅长期在长沙周南女中任教,终生未嫁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后,曾专程到南京探望正在南京金陵女子大会进修的陶毅上世纪80年代,毛泽东早年友人、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说:“(《贺新郎 别友》)这可能是赠给陶毅的但是,从诗中的,又很难确切地断定此说能成立反之,从新发现的杨开慧自传手稿(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写于1928年10月),倒是记述了杨开慧是知道毛与陶的感情关系的:“忽然一天,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的被这一击又几乎毁了!”她还写道:“从此我又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渐渐能够了解他,不但他,一切人的人性凡生理上没有缺陷的人,一定有两件表现一个是性欲冲动,一个是精神的爱的要求我对他的态度是放任的,听其自然的据此,可进一步分析“知误会”、“人有病”等诗句的指向据史料:毛泽东在1927年9月离家时,曾抄此诗给杨开慧毛于1961年把此词抄正稿交给卫士张仙朋时,却加上“别友”题,这给后人留下一个“别友”的“友”谜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包括杨开慧、陶毅等在内的难忘战友诗不是“纪实文学”,它的艺术概括,往往不局限一人一事了赏析【三】被郭沫若誉为“空前未有”、“泰山北斗”和“革命的史诗”的毛泽东诗词,题材广泛,文采辉煌,绝诣超群。

这些作品多豪迈奔放、雄浑劲健,激昂慷慨,如黄钟大吕,铿锵鞺鞳而这首涉及作者早年爱情生活的《贺新郎》词,则以其柔婉凄恻又充满刚力的风格,在作者诸多光辉诗篇中自成一格,独呈异彩分离的痛苦,古人早有深切体会所谓“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皆以生离为人生最悲伤的感情经验而对琴瑟和谐却劳燕分飞的夫妻、情侣而言,其离悲别恨往往较“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唐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的朋友之别更甚这种哀痛悲凄的情感,在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有着极为生动的描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将男女双方的悲痛之情、眷恋之意、相思之苦,写得深刻具体、细致入微,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贺新郎》无疑受柳永《雨霖铃》启发,有类似的构思,也是把情爱之深与离别之痛交织在一起写,缠绵悱恻,哀婉深沉。

首句“挥手从兹去”,抒发沉结悲凄之情后两句“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则以递进的结构更深一层地表现相别时几乎禁受不住的内心的哀伤痛苦悲肠百结,热泪盈眶,不忍离别,却不得不别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情态描写,自然使人想到柳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绘声绘色两者皆神形兼备,集中而又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内心活动和难以表述的特殊感情,都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但又同中有异《雨霖铃》是以动作、神态、声色表现“执手”人难分难舍的感情宣泄,而《贺新郎》则从“挥手”切入,运用特写镜头,将笔墨集中在眉眼的情感传达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克制:悲眉锁双眼,泪中有别恨,却强忍泪水,深怕引起对方更深的痛楚此句文字高度浓缩简约而涵蕴更为深广稠密,文情并茂,语意两工就风格而言,柳词委曲缠绵,韵味深长,纯是柔情,毛词虽亦柔婉缱绻,深情毕现,却柔中有刚前者是旧时代的落魄才子、薄命佳人为命运所迫,无奈而别的悲吟哀叹,而后者却是革命伴侣献身崇高事业,甘愿忍痛相别的深情流露两首词的思想境界与格调不啻是霄壤之别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说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