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试验方法总结用于测定抗菌药物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效力的试验称为抑菌试验通过抑菌实验,可以测 定一个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用以评价该药物的抑菌性能,这是抗菌药物的最基本的药效学 数据主要方法有进行定性测定的扩散法(如抑菌斑试验)和进行定量测定的稀释法(如最 低抑菌浓度实验)1、定性测定(1)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test), K-B法:WHO推荐的全球统一的标准方法原理:含有定量抗菌货物的纸睡帖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 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 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 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质控:标准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应落在预期范围内,如果超出该范围,应视为失控而予以 纠正影响因素:培养基的质量、药敏纸片的质量、接种菌量、试验操作质量、孵育条件、抑 菌圈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质控菌株本身的药敏特性等均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方法:按每 1000 ml 蒸馏水称取 Muller-hinton Agar 38 g 配备 M—H 琼脂,按每个平皿(直径 9 mm)25 ml 进行分装。
将孵育 16—24 h 的菌种分别接种生理盐水试管中,校正浓度至0.5 麦氏标准(相当于 1.0 X108 CFU/ml)用无菌棉签拭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菌液后在 M—H 琼脂表面,均匀涂 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 min后用无菌镊子将药物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置35°C孵育16 18 h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实验重复10次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抗菌物质,或者通过不同方法提取的同一种物质的效果 2)打孔法药敏实验:待M—H平板干后,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液(相当于1.0X108 CFU / m1),在培养基平板 上密集划线接种盖好平皿放置5 min,待平板表面水分吸收后,用直径6 mm无菌金属 打孔器在平皿内打孔除去洞内琼脂,用微量移液器吸取50卩l第二次浓缩液加入洞内,37C 培养16~18 h,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实验重复10次主要用作重复试验2、定量测定的稀释法(dilution test),主要测定细菌对某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包括肉汤稀 释法和琼脂稀释法1)肉汤稀释法培养基使用 Mueller-Hinton (MH)肉汤,pH7.2〜7.4。
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取无菌试管(13X100mm) 13支,排成一排,除第1 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 U 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 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 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 U g/ml然后在每管内加 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X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 药物浓度分别为 128、 64、 32、 16、 8、 4、 2、 1、 05、 0.25、 0.125U g/ml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 C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 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 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用于测定 MIC(2)琼脂稀释法:原理: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C左右的定量MH琼 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 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 菌 MIC 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培养基使用MH琼脂,pH7.2~7.4o含药琼脂平板制备 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 热溶解,并在45〜50C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 通常按1: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 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C冰箱可贮存5天接种物制备与接种 制备浓度相当于0.5 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 10稀释,以 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M)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 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接种好后置35C孵育16〜20h结果判断 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 药物浓度为 MIC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于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 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本试验特点是可同时做多株菌株的MIC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优于肉汤稀释法,且易于 发现污染或耐药突变菌,是新药证时常用的外药敏试验经典参照标准。
3、3.E 试验(E-test)E 试验是指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其原理基本同扩散法,即浓度呈连续梯度的抗菌药 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中扩散,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 透明的抑菌圈E试验综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还弥补了二者的一些不足, 可以像稀释法一样直接定量测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o3.1.培养基、菌液制备和接种 同纸片扩散法3.2•贴E试验条同纸片扩散法,E试验条的刻度面朝上,不得贴反,一旦接触琼脂后不 得再移动直径150mm的平皿内可放置6根E试验试条,90mm者一般只能放置1根3.3. 孵育时间和温度 同纸片扩散法3.4. 结果阅读 孵育后围绕试条可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抑菌圈,在抑菌圈和试条的横切相交 处试条上的读数刻度即是测定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见供应商的 产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