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打造旅游金三角

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3页
文档ID:297935536
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打造旅游金三角_第1页
1/3

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打造旅游金三角一、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基本情况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市同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地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历史上就有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以来,长江三角洲15城市群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锐意创新、鼎力进取,三地的经济更是交往频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你来我往通过多年的建设,已在中国东部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圈,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资源,产出17%的GDP总量,在环太平洋经济圈中成为增长最快、效益较高、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蓬勃而有朝气的地区经济圈为进一步拓宽苏浙沪经济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层次,苏浙沪两省一市的政府高层领导于2001年5月和2002年4月先后在浙江千岛湖和江苏扬州召开了两次“苏浙沪经济合作与发展高级座谈会”,共同探讨在新阶段、新机制、新形势下优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三省市经济合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繁荣座谈会中确定了区域交通、区域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合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区域天然气管道网络五个项目为近阶段合作的重点。

苏浙沪旅游业在区域合作发展方面,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优势苏浙沪地区具有全国最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沪宁、沪杭高速列车和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城市间联系更为紧密;贯穿两省一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随着连接南京和杭州以及穿越长江和杭州湾的沿海交通干线的建设,为旅游的可进入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二是资源优势苏浙沪地区不但风景优美、人文锦绣,而且三地旅游资源特质各异,上海以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闻名海内外,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江苏古迹众多,胜景迭出,文化底蕴深厚,尤以人文旅游资源见长;浙江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其自然旅游资源脍炙人口三是客源优势三地每年接待国际旅游者1千多万人次,贯穿三地的华东旅游线,为中国最著名的国际旅游线路之一,并成为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的主要客源目的地,而且区域内旅游十分活跃上海作为国内旅游主要的客源输出地区,其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苏浙两省,据统计,浙江省的国内旅游者有一半以上来自上海,而江苏的比重也达近两成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上海旅游业与时俱进,提出了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的战略目标江苏、浙江许多城市、地区也纷纷提出接轨上海,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战略思想。

加强苏浙沪旅游合作,互联、互动、互补、互惠,成为三地共同的认识和要求苏浙沪旅游联动发展,能丰富上海旅游产品外延,提升上海旅游产品内涵,在国际促销和推广中增强上海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加大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同时在加入WTO之后,加强苏浙沪旅游联动合作开发,能有效依托苏浙沪广阔市场和经济基础,打破地域限制,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自身实力,加入国际旅游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实施了苏浙沪旅游发展一体化战略,努力推进从市场的一体化到产业的一体化、促销宣传的一体化、信息的一体化、教育的一体化、交通的一体化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将会越来越凸显其优势二、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状况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是关系长三角旅游经济整体运行水平的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是与长三角旅游的整体发展步伐相适应的建设无障碍旅游区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率先观念创新,思想上先扫除障碍即从推进市场一体化着手,推行和认同市民待遇和省民待遇,其实质是打破行政法规和政策对于异地企业法人与自然人在本行政区域经济活动的限制目前,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地区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例如对旅行社的异地开办和异地导游制度的限制、有形和无形的价格壁垒等。

市场一体化必须扫清一切存在的障碍,将三地的旅游法规和政策作一次梳理,建立一个开放与合作的法制平台,使得区域经济合作能顺利开展我们的做法是,先从逐步取消区域内国内旅游地陪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区的限制措施,允许其他城市的旅行社按有关法规在本市开办分支机构等方面入手,逐步取消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建设中国首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为实现无障碍导游,苏浙沪旅游部门共同编制了《长三角旅游精华景点导读》,作为三省市导游人员培训的统一教材该书介绍了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100多个精华旅游景点,不仅内容翔实丰富,且具有行业的权威性帮助导游人员进一步熟悉两省一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把握导游词编写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促进导游人员现场讲解水平和导游技巧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苏浙沪旅游部门还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区域内旅游专业人才的柔性流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和考核成绩,旅行社、饭店管理人员以及出国领队人员、饭店员工等获得的省(市)级等级证书,两省一市予以资质相互认可,及时换发相关证书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同时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旅游区域合作最终使命的担负者还是在市场上活跃的企业,市场主导型是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的归宿。

所以苏浙沪旅游部门积极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上海、江苏和浙江市场开设分支机构和新办旅行社目前上海锦江国旅、上海春秋国旅已在杭州和温州开设了旅行社酒店管理和互通方面,目前上海锦江集团已在浙江管理部分酒店江苏的部分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人才,也已输入浙江从事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与此同时,浙江省的开元旅业集团、浙江饭店管理公司、能源集团等分别在上海松江、江苏南京、镇江、徐州等地进行酒店收购和管理建设无障碍旅游区还要注重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苏浙沪以现有交通网体系为依托,重点建设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旅游专线交通、汽车租赁、水运交通、铁路交通,同时配合营造良好的交通氛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于上世纪末建成运营后,近几年,杭州、南京、无锡、丽水、温州的旅游集散中心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现在已实现了各旅游集散中心远程网络售票系统端口的连接,在出售本地旅游套票的同时,还可实时销售其他城市集散中心的旅游套票,为自助游游客出游提供了方便同时,长三角的部分城市实现城市交通“一卡通”,为异地旅游带来极大便利营良好的旅游交通环境方面则着力于按照国际惯例完善景区交通指示系统,对进入景区交通标志、标识的统一规范和合理设置,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自驾车旅游,引导自助游游客自由进出。

为推动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苏浙沪旅游部门相互协作,在测绘部门的大力帮助、指导下,经过有关城市共同努力,编辑出版了长三角旅游交通地图此地图对长三角区域2004年6月前已开通的高速公路走向、出口标志及相关道路连接,各重要景点的分布、交通,各主要接待饭店(宾馆)的位置以及各有关城市的旅游咨询、旅游投诉、旅游援助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标识,为长三角的自助游、自驾车游提供了交通、旅游信息保障,得到了业界和旅游者的高度赞扬苏浙沪交通网络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构筑三大网络:一是区域高速公路网即在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之间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3小时大交通、大旅游圈重点是优化“接口”、增加“容量”和提高“密度”上海与江浙高速公路接口规划为10个、60车道,目前已建成4个、16车道二是南北大通道联系网这是长江三角洲交通联系的又一次大跨越北部崇明越江隧桥工程已由国务院批准立项,今年开工,建成后将大大增强上海对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的辐射功能;南部连接上海与宁波的杭州湾通道也即将建设,对于加强宁波与上海的联系将发挥重大作用,加上洋山深山港建设,整个杭州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三是快速铁路通道网世博会前上海将建成沟通浦东、浦西,连接沪宁、沪杭的500公里快速铁路通道。

重点是建设浦东铁路,并向北接江苏南通、向南接浙江乍浦,成为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上海增加两条对外铁路通道,从而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城际间的铁路沟通,使旅游者的移动更为便捷通畅3小时交通旅游圈划分的意义在于,两省一市能根据“圈”内旅游活动中所担负的功能来规划其旅游产品和设施,充分考虑到景点规划、交通方式、信息服务、饭店设施等各方面的需求,在苏浙沪旅游联动发展中找到各自的产品环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