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9页
文档ID:51773368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_第1页
1/9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第五节 偏好相似理论H—O 模型,归根结底是从要素禀赋的差异去阐释国际贸易的基础础和 贸易形态与方向的决定据此可以推论,要素禀赋差异越大,国 际贸易量也就应该越大;而且,大量的国际贸易,似乎应该在资 本存量(capital stock) 大的发达工业国与土地或劳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 国家之间发生和进行,贸易形态和方向则应该是工业制成品和初 级产品之间的交换然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却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 的贸易量远远超过工业国与非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统计资料表 明,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3/4,而其中的 75%又是在这些发达工业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形态与方向则是工业制 成品之间的交换这种现实的国际贸易现象,显然跟俄林理论发 生矛盾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现象呢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 • B • Linder)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于1961 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 “ 偏好相似 理论 ”(Theory 0fpreference Similariy) ,对这种现实的国际贸易现象了解释从总的来说,林德认为,俄林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品和初级产品 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工业制成品本身的贸易。

这是因为前者的贸 易形态与方向,主要是由供给面去决定的,而要素禀赋理论跟比 较利益理论一样,都是属于供给面分析的理论,因而能对其作出 解释;而后者的贸易形态和方向,除了受供给而的影响之外,国 家之间的需求相似格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素禀赋理论恰 好欠缺需求面的分析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不是对俄林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这一理论 的补充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需求基础论;二 是需求相似论所谓需求基础论,是说一个国家的某种工业制成 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这种产品在国内有着广泛 的需求不管一种产品的最终出口份额是如何之大,出口终究是 市场的扩大,而不是它的开端一种产品,它所投放的市场首先 是国内的市场,它所适合的首先是国内市场的需要只有当一个 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感到本国市场狭小,才会想到扩大销售范 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这种情形,可说是一般产品生产与销 售的常识即是从产品革新和发明新产品方面来说,这种发明和 革新,首先是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之下进行的,也是根据本国 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的变化对产品设计进行反复改进,而最后使 之臻于完善的因此,国内需要的产品,才会是本国具有相对优 势的产品。

所谓需求相似论,是说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 的易量就愈大;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 的可能出口的商品,也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可能出口的商品那 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呢林德认为主要因素是收入平均收入相似,可以看作是需求结构 相似的标志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跟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类 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根据恩格尔定律,收入水平提高后,人 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会发生质量上的变化新增加收入中,只有一 部分用来购买跟过去消费品相同的产品,以满足需求的量的变 化;而用其更多的一部分去购买新产品,以满足需求的结构的变 化对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的需求跟人均收入之间亦有一种相互 适应的情况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现有资本存量的 多少关系甚大,资本存量丰富的国家,一般也都是人均收入水平 较高的国家,亦都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类国家要比那些资 本稀缺的国家需要更先进更复杂的资本设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 家,如同它们选择质量较低的消费品一样,往往也选择通用技术 的简单资本设备,以使资本设备分布得更为均匀因此,人均收 入水平的差别,也大体上表明对资本货物需求结构的差别平均收入水平对贸易形态和方向的影响,可以用图象(图 4-11 )加以表示6000 BOX)*严出顒右面座标图中的纵轴,是以价格表示的质量水平,代表一个国家 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横轴是人均收入。

OX 表示在特定的人 均收入下对高质量(高价值)工业制成品的需求,OY表示在特写的人均收入下对低质量(低价值)工业制成品的需求 根据人所熟知的恩格尔定律,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的增加,将会引 起需求结构的变化,即需求的高级化,也就是引起对更高质量工 业制成品的需求这可以用图中的OX 和 OY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去加以表示,这一距离随着人均 收入的增加而扩大和提高,表明人均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所需制成 品质量范围的扩大和质量提高图 4-11假定两个国家(I和II),人均收入分别为8000和6000从 图中可见,第一个国家 ( 即收入更高的国家 ) 所需制成品的质 量范围是 ce;第二个国家所需制成品的质量范围是bd在第一个国家,对 质量低于 C 的制成品没有需求;而第二个国家,对质量高于 d 的制成品没有需求,只有质量范围为 cd 的需求为两国所共有两国也将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制成品的贸 易据此而推论,一个发达国家(如图中所示的人均收入为 8000 的第一个国家)和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如图中所示的人均收入 为 2000 的第三个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将很少由于第一个国家和第 三个国家的需求范围毫无重叠之处,即使两国发生贸易,也只是 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所进行的贸易。

概而言之,偏好相似理论 ( 有时亦被称之为需求相似理论或收 入相似理论 ) 认为,制成品的贸易形态决定于需求结构,而需求结构则决定于 人均收入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接近、工业发达程度相同的国家 之间,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量最大这些国家相互出口的往往是种 类相同而具有产品差异的产品应该说,用偏好相似理论去解释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形态和方向的决定,不无一定的道理而且, 人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去预测,大量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仍将在发 达国家之间进行,而在美国与洪都拉斯,英国与海地,日本与尼 泊尔,德国与布基纳法索之间,这种形态和方向的贸易是很少进 行的三、对实证结果的经济理论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情况偏离了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 理论,导致这种偏离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国家之间存在对最 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不同的国内需求,并且这种不同的需求影响 着贸易格局,然而影响需求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仅凭国民收入 水平的高低来决定需求水平的论断是难以很好解释现实经济生 活的由此可知,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能用于解释中国 的贸易状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收入水平个人的消费函数是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函数,因 而每个人的收入水平将会影响消费者在水平地或垂直地各类产 品上花费的分配比例。

同样,国家间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的不同 是造成国内需求水平结构和层次不同的重要原因非相似的效用 函数能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国家之间对的水平地或 垂直地各种产品上不同国内需求的各种形式但影响需求的经济 因素千差万别,尽管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但不同的收 入水平并非就意味着具有不同的需求偏好,换句话来说,收入水 平与需求偏好不具有绝对的相关性,因为影响一国需求偏好的因 素很多,除了收入水平之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一国的 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总体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水平是对最终和中间产品国 内需求构成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经济代理人在选择最优的消费 或各种投入品时并不仅仅考虑 B 产品相对于 A 产品的价格,而 且要考虑与使用A产品有关的辅助产品的C或D的价格这样, 他们考虑的关于 A 产品的“总体”的相对价格对中间产品层 次这种情形的描述,暗含着厂商将创造不同水平的中间产品以迎 合相对大的国内需求的需求效应资本富裕的国家将不仅出口那 些在生产时是资本密集的耐用产品,并且在使用时也是资本密集 的,从而在运用它们时内含着资本密集的技术因此,要素、技 术禀赋和生产工艺对一国贸易国别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属于劳动 相对充裕的国家,因此,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和 H-O 模型应该出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则会进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需求对贸易国别 的影响力不一定强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具有相对互补性的需求而 并非相似需求通常是决定贸易国别的关键变量3. 政府管理政府或者是某些工业产品的重要购买者(政府 采购)或者通过颁布规章条例调节个人需求(课税、标准),所 以政府同样是影响国内需求的构成和层次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 说,政府规章管理是允许选举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法律程度的结 果,他们也是消费者偏好系统的一个部分但是,也有人认为政 府规章管理是特殊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于是建议政府应用规章 管理来限制个别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由此可见,政府制定 和实施反映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贸易政策,外生性地扭曲了国内 需求结构,因此贸易国别并非完全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各种贸 易政策也是决定贸易结构的重要变量,仅凭需求相似就不能很好 地解释现实世界4. 区域贸易协定由于区域贸易协定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 移的功能,缔约国之间实行互惠的贸易政策,由此可能产生这样 的情形:缔约国 A 与区域贸易协定外的国家 C 具有相似的收入 水平和需求偏好,而与缔约国 B 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偏 好,但由于互惠政策产生的贸易协定内外价格差异,A国与C国 贸易额很有可能小于 A 国与 B 国的贸易额。

因而,在区域贸易 协定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并非是由需求相似 所决定的,贸易协定使需求和收入水平不同国家间进行广泛贸易 创造了条件,这也就进一步削弱了需求相似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 的解释能力5. 开放的市场经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厂商不 一定按国内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而是按照世界范围内的需求 来安排生产和供给 国内消费者也不一定受限于国内供给,同样 可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供给来满足国内难以满足的需求中国贸 易结构中的加工贸易占较大比重,出口主要由外资或合资厂商根 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安排,故贸易结构和总量与国内需求的相 关性不高,这也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日益融合对一国对外贸 易的影响正是上述的五个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从而使林德尔的需求 相似理论只能在满足一定的前提假设下才能发挥作用 面对复杂 的现实经济生活,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解释能力则大打折扣而 上述的分析具有一般性,因此也同样适于对中国贸易结构的解 释,即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很好地符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四、结论 国家间国内需求的构成和层次上的差异对国际贸易 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林德尔认为国内需求的动态方面对一国的贸 易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国内需求形式的国际化,如果该行业又具 有动态或外在规模经济特征,那么该行业厂商会获得长期的竞争 优势。

国内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与效仿为国内供应厂商提供了刺激 创新的丰富土壤此外,对某个产品门类国内需求的高增长会对 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有正的影响但是, 现实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国收入水平不一定能真实反映需 求偏好,决定需求偏好的因素多种多样 即使贸易伙伴国具有相 同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偏好,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要素、 技术禀赋和生产工艺不同导致商品与服务的相对价格差异,以及 政府对贸易的管制和区域贸易协定,都会导致贸易结构偏离需求 偏好相似理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