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四川 黄平科/设计【说明】本诗歌鉴赏试题,均为原创设计,除贵刊外,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宋 词(一)北宋词1.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1)这首词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试作简要分析2)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先写花,点明时令诗人选择“芙蓉”“ 金菊”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 ”来临时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景、近景结合,由花而树,从周 围写到望中的乡村,而树上红叶则充分体现 了时令特征;写“ 红树间疏黄”,色彩浓淡相宜,色 调丰富,意境优美下片,由陆地到水面,由地面到天空,一 “淡”一“ 长”,突出了秋水波光澄澈、秋空辽阔无际的特点2)通过写自己面对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 叹前路茫茫, 难 于把握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张先飘尽寒梅,笑粉蝶、游峰未觉 渐迤逦、山明水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 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着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①。
但只愁、锦绣闹妆② 时,东风恶注】①“晴鸽……春寒薄”句:像晴空飞翔的鸽子,从云端里,从微风中,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铃声又像调舌的幼莺,透过还略带轻寒的空气,送来一声声婉转娇啼写女子歌声的美妙动听②锦绣闹妆:写春光的美丽1)这首词的结构精巧,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词中写景抒情,其中“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两句,意蕴丰富,尤2具表现力,请加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这首词,可分 为三个层次上 阕为第一层,回忆初恋时节及欢情下阕前四句为第二层,写现在缅怀旧 欢的感受其余 为第三层,又进入追忆之中,并暗示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 (结构上,打破时间顺序,交替运用“ 追忆——现实 ——追忆”的错综安排,收到了抒情中含有故事味的效果 )(2)经过春雨滋润,小桃初绽花蕾,但还未红透;与烟轻舞的新柳,袅袅青青词人极写春光之美,富有勃勃生机,并非闲笔意在以景衬情,小桃、新柳的特写,不仅烘托了在这美丽春天里成长的爱情的美好,而且也暗示女子正处于豆蔻年 华和她美丽的神貌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 龙 吟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 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刘熙载《艺概》评论这首诗时说过,词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首词写法的特点:一笔两写,亦花亦人,人花互映应该是哪句话?(2)这是一首咏物词,它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1)“似花还似非花” 2)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感 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意思相同即可)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 楼 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行远,触目凄凉多少 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 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词的上阕,既说“别后不知君行远” ,下面又说“渐行渐远渐无书” ,是否矛盾?为什么?(2)下阕“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两句,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过程?请简要分析3【参考答案】 (1)两句看似矛盾,但 细细体会,不 难看出,思妇大约是接到的书信愈来愈少,终至于无,故既猜想所思之人“渐行渐远”,又聊以此自我宽慰:“ 无书”并非其他变故(如心有他属,寻花问柳等),仅仅离家甚远,书信不通而已。
这样写,把思妇的矛盾、复 杂、细腻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十分传神,耐人 寻味2)思妇绝望之际, “故欹单枕梦中寻”,因 为梦境虽虚幻, 毕竟可以稍解惆怅但“梦又不成灯又烬”,顷 刻间,这点可怜的盼望又梦断灯灭 单枕孤栖,已感凄凉;但有油灯相伴,尚可带来些许温暖,驱除几分岑寂;若灯花双 结, 还能使内心萌 发朦胧却聊以自慰的希望然而现在,连这点可怜的希望也已经 破灭!这些描写,把女主人公内心的哀婉之情,表 现得淋漓尽致,可谓一字一泪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 阵 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② 飞絮轻 巧笑③ 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④赢笑从双 脸生注】①新社:指春社日,古代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人观察到燕子春社时来②日长:春社后日照长了③巧笑:语出《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女子笑得很美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1)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参考答案】 (1)①色彩明丽 “碧苔”“黄鹂” 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色之美。
②视觉、听觉结合 “池上碧苔” 写所 见, “叶底黄鹂”所闻,突出春声之美③动静结合 “池上碧苔”,写静景;“叶底黄 鹂” ,写动静 动静结合,以 动衬静,描绘出了充满闲情逸趣的幽静的环境答题时,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2)这首词刻画人物形象,纯用白描,以“斗草”游戏为中心,写人物的动作、心理 “巧笑”,写出“东邻”姑娘聪明而调皮的神气;“ 笑从双脸生”,将“ 笑 ”又刻画得自然天真因“斗草”而赢的这种“笑”,如特写镜头,展示了少女如水晶般 纯真的心灵和超脱功利的、纯洁的乡村少女的幸福而想起“ 昨宵春梦”时的喜悦心理,突出了少女的性格特征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 鸪 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①醉颜红舞低 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魄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②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注】①拚却:甘愿②银釭:银制的灯具1)这首词抒写情人别后重逢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为什么先写过去两人相处的欢乐?4(2)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用语工巧,试加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这首词,写别 后重逢之喜上片先叙写当年相逢时欢聚痛饮的情景,通过劝饮、醉酒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男女双方柔情蜜意,依依难舍,为下片写重逢之喜做铺垫。
2)“舞低”二句,描写歌舞盛况,渲染欢乐场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欢度良宵的情景对仗工整,结构新巧,历来为人所传诵 “低”指月沉, “尽”指歌歇在杨柳环绕的高楼,翩翩起舞,直到月落西沉;摇动桃花扇,引吭高歌,直至扇下风定借时间的推移,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歌舞的尽态极妍既借风月表现 歌舞之美,又以 风月的停歇西沉,极写通宵的狂欢,可谓工巧之至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离 亭 燕孙浩然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漫碧天何处断?霁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 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③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①霁:雨雪后放晴②亚:压③怅望:怅然想望1)这首词以“江”为中心,描写了与“江”有关的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慨?(2) 《历代词人考略》说这首词的末尾两句的意境“极苍凉萧远之致” ,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的内容赏析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与“江”有关的江上之“ 天”、天上之“光”,江边之“树”、江滩上的“荻花”,江外的“竹篱茅舍”、 “酒旗”,江面上的“渔人”、江外山上的“樵夫”,以及立足的“层楼”在这一系列的画面中, 蕴涵着浓重的历史兴亡之感。
2)“层楼怅望”是全词写景的凭借, “向秋潇洒”之景,都是“倚层楼”怅望所见夕阳西下,作者独倚“层楼 ”,夕阳无言,客人默默,多少感慨,多少情怀,在这静默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自然景色的苍茫冷寂和人的感情的低沉悲 伤, 浑然无迹,融为一体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故人王诜①烛影摇红向夜阑②,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③,离恨天涯 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 时,黄昏庭院5【注】①王诜(shēn):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 工书画,词亦清丽②向夜阑:临近夜深,天欲破晓之时③《阳关》:即《阳关曲》 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1)上阕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语言色彩和情味极佳,试以“懒”字为例,作简要分析2)结尾三句,以景结情,韵味无穷分别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 (1)夜阑人静,忽然从酒醉中醒来,怅然若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 虽未言“忆”,而回 忆之意已 隐然而出与温庭筠词中的“懒起画蛾眉”之“ 懒”,异曲同工2)下片写别后相思 “海棠开后”三句,一句一境,韵味无穷: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形单影只,不免自伤,芳华易逝,境亦惨矣!双燕来时,庭院寂然,亦反衬故人未归。
时值黄昏,更觉凄凉 “黄昏庭院 ”句,把前两种意境融 为一体句句情余言外,又为“东风泪眼”作注脚令人玩味不尽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 鸪 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飞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 ,苏轼被贬蛰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此词作于在黄州任上1)词的上阕多角度写景,十分鲜明生动请举例分析2)这首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1)上阕多角度写景:①由远而近,描 绘自己所 处的环境: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②有仰望,如“翻空白鸟” ;有俯瞰,如 “照水 红蕖” ③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 细细香”这样 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 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2)这首词刻画了一位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 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从“ 杖藜徐步 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杖藜徐步”写出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 态;而“ 又”和“浮生”,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 美人·寄公度6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①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② 前老,雪 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③ 注】①背飞双燕:双燕相背向云边飞去 《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 ”后即称朋友离别为“劳燕分飞” ②尊:酒杯③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春:典出《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两句中的“寒”和“独”字各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念远怀友之情的?【参考答案】 (1)着一“寒” 字,将视觉感受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 仅为一人,又流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首先写光阴荏苒,转眼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消愁而已 “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以衬托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其次,从对面着笔,运用典故,想象老友也同我一样 ,天天登高望 远,即使风雪阻隔,一定会寄给我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这样,念远怀友之情表现得浓烈而蕴藉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浣 溪 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①似穷秋淡烟流水 ②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