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调查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9.72KB
约9页
文档ID:324643560
北京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调查_第1页
1/9

    北京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调查    廖友琦 刘新炜 刘远匀 【Summary】对北京市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种类、毒物成分、分布特点做了调查和研究据我们不完全调查统计,小龙门地区共有有毒植物14种,其中毛茛科5种,天南星科2种,大戟科、杜鹃花科、防己科、景天科、卫矛科、百合科、罂粟科各1种Key】小龙门 有毒植物Investiga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Xiaolongmen of BeijingLIAO You-qi, LIU Xin-wei, LIU Yuan-yu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Abstract】The species, toxic ingredie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poisonous plants in Xiaolongmen area of Beijing were studied. According our inadequate study, There were 14 poisonous plants in Xiaolongmen area, including 5 kinds of Ranunculaceae, 2 kinds of Araceae, and 1 kind of Euphorbiaceae、Crassulaceae、Ericaceae、Celastraceae、Papaveraceae、Menispermaceae and Liliaceae.【Key words】Xiaolongmen, poisonous plants小龙门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据统计,该地区约有1115种植物。

在这些植物中,大多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可作工业原料,有的是珍贵药材,有的经加工后还能成为营养丰富、滋味鲜美的食品但在部分植物中含有某些的有毒物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特别是有些植物外形美观,很容易被人们,尤其是小孩误食,造成中毒事件因此正确认识、了解和研究有毒植物,辨别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没有毒,怎样进行消毒、解毒,科学利用和开发有毒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借在小龙门实习这个机会,对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有毒部位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搜集和分析研究有毒植物为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特殊含义的植物,一般定义为对人和家畜等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植物要给予严格的定义则很困难,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定义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毒也七分可以做药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和实验研究的原因,我们对有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并未做严格区分,暂以毒性大、作用迅速的有毒植物为主1.调查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1 小龙门自然地理概况小龙门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属太行山脉小五台山余脉,基本上属中山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400米为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温2-8℃,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

据统计,该地区约有1115种(属)植物,其中藻类植物30属,大型真菌115种(或属),地衣植物9属,苔藓植物33属,蕨类植物36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694种,单子叶植物183种1.2调查研究方法1.2.1 前期准备在开始调查研究之前,我们查阅了《中国有毒植物》、《北京植物志》、《北京小龙门地区植物名录》等相关资料,对有毒植物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收集了本地区植物的种类以及有关有毒植物的种类的记载,为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准备1.2.2路线调查本专题研究主要以路线调查为主我们走访了小龙门林场附近几个主要的沟,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生长地点、所在地海拔等信息,并采集全株标本,拍摄照片,进行植物分类鉴定部分分布广的植物我们还进行了拉样方,对其生境进行定量测量1.2.3 整理完善我们对所采集到的有毒植物进行分类鉴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毒性机理,最后编写出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一览表2.结果与分析2. 1 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种类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植物标本的鉴定以及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统计出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有14种,其中毛茛科5种,天南星科2种,大戟科、杜鹃花科、防己科、景天科、卫矛科、百合科、罂粟科各1种。

2.2小龙门地区主要有毒植物分布小龙门地区最常见的有毒植物是毛茛、草乌、牛扁、白屈菜和藜芦,对这几种植物我们都做了样方,样方调查显示,毛茛在有水的林下潮湿处有较多分布,毛茛一般是集群分布草乌一般在沟底有集群分布的现象,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营养繁殖牛扁一般分散分布白屈菜在靠近石块的斜坡分布最多藜芦一般分散分布在林下斜坡上2.3有毒植物中毒途径及预防措施植物中毒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食入中毒比如说人们喜欢吃一些野生植物,还有一些中草药,这些都有一些轻微毒性,而人们对这些植物毒性了解的不够,很容易造成食用过量中毒而在服用以剧毒植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时,很难准确控制剂量,还有一些患者为了康复,自行加大服用剂量,也常常出现急性中毒事件食用中毒的另一常见原因是处理方法不当比如用乌头入药,如果煎煮不透,很容易造成中毒误吃有毒植物也是食入中毒的一种情况,误用有毒植物为食物或药物,或将有毒植物伪充补品,特别是儿童无知误食有毒植物也常引起中毒,等等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正确认识有毒植物,了解有毒植物的含毒部位、有毒发育阶段和中毒途径等食用或药用时要了解它的化学成分和含毒量的大小,严格控制食入量,对易引起接触或过敏中毒的植物,尽量不去碰它、摸它和接触它。

2.还应掌握常见有毒植物的中毒表现和急救方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对症治疗或送医院抢救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有毒植物中毒事故的发生3.讨论有毒植物的用途很广泛,它与农业,医药,化工等行业关系很密切比如一些有毒植物的生物活性强,可以用来制造药物,杀虫剂,杀菌剂,作为新药开发以及研制植物性农药的重要的资源;有些有毒植物可以食用,还有些有毒植物可以观赏,都存在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人类生活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见,开展有毒性植物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降低对人类的危害,而且可以化害为利,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很多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有毒植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认识开发利用和研究因此,首先要改变对有毒植物 “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偏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以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应用学科相互结合,尽快对有毒植物在体内起毒性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鉴定,详细掌握其毒性成分的结构、含量、存在部位、毒性机理等,并研究和确定提取、加工、精制等工艺流程,在充分掌握植物有效毒性成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向。

同时,加强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从药用、植物性农药、工业用原材料、环境保护与食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益,变当地的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在研究有毒物质的中毒机制时,人们往往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一些新的生命机制,从而会研制出很多新药当前,有很多疑难杂症都难以治疗我们可以尝试从有毒植物中提取有毒成分,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是以往中医药传统的疗法,也是当今医药科学重点研究的课题所以,从开发新药源的角度出发,除了可在“药用植物”中寻找以外,还应多从野生有毒植物中寻找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有毒植物几年前还存在于小龙门地区,这次我们调查却没有找到,我们认为有些有毒植物由于药用价值比较大,可能被当地人过度开采了,使其数量逐渐减少,有毒植物是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进行有毒植物的防除和开发利用同时,如何维持草地生态平衡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4.致谢在调查过程中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刘全儒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孟世勇研究生的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参考资料:[1] 陈冀胜, 郑硕. 中国有毒植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 贺士元, 邢其华, 尹祖棠. 北京植物志[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 贺士元,刘全儒,周云龙,王长锐. 北京小龙门地区植物名录[M].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