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小尺寸电容屏专题

科***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6.86KB
约14页
文档ID:315630985
2022年小尺寸电容屏专题_第1页
1/14

小尺寸电容屏专题12-04-10 22:18:15 作者:长江证券来源 : 长江证券一、电容触控技术短期内被替代的可能性不大 1、In-Cell 技术短期内难以对On-Cell 形成重大威胁各类触控技术比较 1980 年代,触控技术开始商用;1993年,苹果首次将触控技术应用于PDA 上;2007年 6 月,iPhone 上市,投射电容触控技术开始规模商用;2009 年电阻式、电容式触控模组销量之和占各类触控模组出货总量的98% ,其中电阻式占全部出货量的 74% ;2011 年,投射电容屏产值将占触控屏全行业的70% ,电容触控屏时代正式来临不同的触控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因而应用领域存在明显差异中小尺寸(10 寸以下) 触控屏以电阻式和投射电容式为主,大尺寸触控屏( 例如 POS 机、ATM 等) 多采用红外线式、表面电容式、表面声波式、光学式等技术内嵌式(In-cell)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 2、In-Cell 技术未来 1-2 年内难以克服干扰问题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的接合方式来看,触控技术又可分为On-Cell 和In-CellOn-Cell 又称为外挂式触控技术,即将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模组贴合在 TFT-LCD 显示面板的外部,从而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

目前、平板电脑上用的触控屏几乎都是采用On-Cell 方式所以, On-Cell 触控屏需要先制造触控模组,然后再贴合在显示屏表面目前,On-Cell 触控屏以投射电容式为主( 本文都简称电容触控屏 ) In-Cell 技术则是直接将触控感测器(Sensor) 直接植入 LCD Cell 结构中,Sensor 的制造成为面板生产中的一道工序这样,面板厂商生产的显示屏同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就具备了触控功能,不再需要在显示器表面贴合触控模组,可以减少面板的厚度,提高透光率, 简化触控屏的结构 显然,面板厂商最具动力发展In-Cell 技术然而,In-Cell 结构中 Sensor 极易受到面板的信号干扰, 所以良率很低 ( 大约 30-50%)In-Cell 触控技术最早由日本的TMD 在 2005 年发布,韩国三星在2008 年少量生产 ( 内嵌电容式触控面板 ) 台湾友达目前也有少量出货。

截止目前为止, In-Cell 触控面板出货量很少 On-Cell 和 In-Cell 触控面板生产的良率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On-Cell 触控模组一旦报废,损失的仅是模组本身,而In-Cell触控面板一旦不合格,损失的将是整个触控Sensor 和 TFT液晶面板另外, In-Cell触控面板也需要保护玻璃,成本未必能有大幅下降因此,预计未来 1-2 年内,In-Cell触控技术难以成为市场主流二、电容触控屏 (外挂式 )轻薄化是未来主要趋势由于进入门槛低、触控感知灵敏度差、使用寿命短,电阻式触控屏走向衰落已成定局,电容触控屏已经城外挂式触控技术的主流按照Sensor 用的底板不同,电容触控屏又可分为Glass-Glass 、Glass-Film、Film-Film Glass 型电容触控屏透光率高,反应速度快,但成本相对较高Film 型透光率较差, ITO 阻抗大且一致性差,但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目前在小尺寸上成本优势不明显)电容触控屏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磁控溅射(生产 ITO Glass 或者 ITO Flim)、 黄光蚀刻 (在 ITO Glass/Film 上制作图案 )、软板与保护玻璃等压合(制作模组 )、触控模组与液晶面板压合等工序。

传统的电容触控屏一般是三层结构 以三层 Film 触控屏为例,在显示面板 (一般为液晶面板 )表面先贴一层屏蔽层,然后再贴上、下两层Sensor ,最后再将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板、触控 IC、保护玻璃等压合,形成触控模组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厚度,电容触控屏正在向单片玻璃电容屏(OGS, One Glass Solution)技术演进和传统的电容触控模组需要两片玻璃作为Sensor 不同,OGS 触控模组少了一片玻璃, 将 Sensor 直接制作在保护玻璃 (或称为表面玻璃、Cover Lens) ,保护玻璃兼具保护及Sensor 基板的双重作用,从而可以实现轻薄化但是, OGS 触控技术目前仍需解决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保护玻璃一般是钢化玻璃,切割的挑战也较大目前,台湾和我国的触控屏厂商都在积极开发OGS 触控面板,其中以台湾的胜华、 TPK 等厂商最为积极,有望在2012 年导入量产三、电容触控屏潜在市场规模庞大触控因为其方便、新颖的输入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喜爱。

如果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都使用触控功能,那么全球一年就需要24 亿片触控面板(2010 年电容触控屏出货量仅1.5 亿片) ,潜在市场规模非常庞大目前市场对触控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尺寸便携式电子产品(主要是和平板电脑 ) ,而笔记本电脑、 AIO、台式电脑、液晶电视等大尺寸应用才刚刚开始 1、功能向智能演进激发小尺寸电容屏需求从 iPhone 问世以来,激发了一波触控屏需求高潮,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中高端智能产品相对而言,中高端产品的出货相对较小2011 年 9 月,联发科发布了第一款低价智能方案,拉开了智能平民化的序幕,展讯、高通等公司相继也推出了各自的低价方案,低价智能机市场将从2012 年开始爆发,这样的变化对于电容触控屏而言意义重大:全球每年16 亿部出货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超过 10 亿部是功能,这还不包括一部分智能用的是电阻屏,这10 多亿部功能最终将被低价智能替换,而电容触控屏已经成为智能的标配。

按触控模组每块 60-70 元计算,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就是600-700 亿元 2、平板电脑市场拉动中尺寸电容屏需求 iPad 的成功,使得平板电脑这一新产品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外其他厂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由于竞争加剧, 预计 iPad 在平板电脑市场的的占有率将从 2010 年的 87% 下降到 2015 年的 37.3%但是,短期来看,苹果在平板市场上仍将占据超高的市场份额后续平板电脑市场将出现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端产品路线,一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低端产品路线但是,无论选择那种路线,单纯卖硬件将越来越难获得利润,产品加应用服务将最终成为平板电脑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在苹果强大的产品感召力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之下,平板电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的便携式多媒体娱乐终端,未来2-3 年有望保持高速的成长态势,其对7-10 寸电容触控屏的需求也将保持同步增长四、小尺寸电容触控屏最具投资价值 1、行业景气上扬,厂商大幅扩产由于看好平板电脑、智能市场对电容触控屏的庞大潜在需求,全球领先的电容触控屏厂商在2011 年纷纷大幅扩产其中,胜华、奇美的3.5/4 寸触控屏( 玻璃基 )产能增加 100% ,华映新增 85% ,TPK 、胜华、和鑫、奇美的 10 寸触控屏( 玻璃基 )2011-2012 年新增产能为 100%-170% 。

对于电容触控屏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一般都要经历1-1.5 年的“学习曲线”才能将良率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触控屏要经过多道贴合工序,每道工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对于气泡、杂质、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整个工序的综合良率达到一定高度,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各工序之间的密切支持,技术难度要对较高之前有些做电阻式触控屏的台湾大厂转做电容触控屏,花了将近2 年的时间,综合良率才能达到50-60%, 显然这样的生产良率是很难赚到钱的 因此, 2011 年开始建设的大量新增产能, 预计会在 2013 年才会开始有效释放, 届时可能会出现激烈的价格战假设 2010-2015 年小尺寸电容触控屏的平均良率是80% 、80% 、90% 、90% 、90% ,中尺寸屏的平均良率是60% 、70% 、80% 、85% 、85% ,然后根据主要大厂的产能规划,可以计算出2011-2015 年全球小尺寸 (3.5/4)和中尺寸 (10 寸) 电容触控屏( 玻璃基板 ) 的年度供应量。

2、电容触控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和平板电脑从长期来看,数码相机、PND 、游戏机、电脑、电视都是电容触控屏的潜在应用市场,但目前的需求量还不大未来2-3 年内,智能、平板电脑仍将是电容屏主要的应用市场,可以主要依据这两种移动终端的需求大致估算出电容屏的市场容量出于谨慎考虑,假设并非所有智能都需要配备电容触控屏,虽然电容屏目前已经成为智能、平板电脑的标准配置 3、中尺寸 (10 寸)电容屏 2014 年前可能供过于求按照现有产能规划, 即使按照 50-60% 的生产良率进行折算, 中尺寸 (10 寸)电容触控屏的供应量在2010-2013 年间可能会远远大于需求量,从2014 年开始情况才会好转如果实际情况真是如此,那么未来1-2 年内中尺寸电容触控屏的市场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下滑,从而快速侵蚀生产厂商的毛利率触控厂商对平板电脑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导致产能激增,是中尺寸电容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控屏供应可能严重过剩的主要原因。

4、小尺寸 (3.5/4)电容屏最具投资价值小尺寸电容屏的供需状况与中尺寸存在较大差异2011 年小尺寸电容屏供给大于需求,但从2012 年开始供给开始不足 ( 从数据上看需求略大于供给,但根据目前从行业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2012 年供给可能会明显小于需求) 如果维持现有的扩产计划不变,从13 年开始小尺寸产能将严重不足当然,如果12 年的产能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的话,相信会有更多的扩产计划出台因此,可以合理推断,小尺寸电容屏的市场价格未来将保持稳定甚至会上扬,小尺寸触控屏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风险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中尺寸电容屏行业而言,小尺寸行业更具投资价值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智能市场实际增长状况与预测状况基本吻合的假设之上如果智能市场增长速度慢于的预期,那么供给不足问题可能就没有估计的那么严重另外,小尺寸电容屏厂商可能比中尺寸厂商具有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未来2-3 年内,苹果公司很可能依然占据全球主要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中尺寸屏供应商只有能够进入苹果的供应链,才能真正地吃到平板电脑市场快速扩张的“蛋糕”然而,从目前来看,除了TPK 、胜华和奇美之外,其他厂商可能很难杀入苹果的触控屏供应链。

但是,智能市场的竞争格局则完全不同最早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家独大后来,苹果、三星、HTC 、RIM 等厂商逐渐蚕食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这还不包括中兴、华为等中国厂商正在快速崛起MTK 、高通等芯片厂商已经推出了 total-solu。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