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斯诺写给鲁迅的挽联,全句应该是:“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 间,是为六一)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因家中有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故称六一自称醉翁则是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一个“醉”字而跟他一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一个“翁”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环:环绕皆:副词,都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状语,山上 潺潺: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的样子 临: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 名:命名 守:官名 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意: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 乎:介词 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可译为“像那”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霏:雾气 开:散 归:回,\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暝:昏暗 晦:阴暗 芳:香花 发:开放 佳木:好的树木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繁阴:浓阴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伛偻:腰背弯曲,“伛偻”用指老人 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捕鱼 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洌(冽):清澈貌 山肴:指山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 蔌:菜蔬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杂然:交错的样子 陈:摆开 酣:尽情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以…为乐乐②: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谓:为,是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家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