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谭盾的电影音乐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3页
文档ID:7776563
谭盾的电影音乐_第1页
1/3

谭盾的电影音乐谭盾究竟写过几部电影配乐?从他的官方主页上看只有 2 部,即《英雄》和《卧虎藏龙》 ,现在又要加上一部《夜宴》 不过,谭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的说法是还要多加一部,就是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致命感应》 (Fallen) 在谭盾出国之前,还写过一部电影配乐就是吴子牛导演、秦汉、刘若英等主演的《南京 1937》 ,这是一部异常沉闷的影片,音乐的基调当然也是灰色的,令人感到有一种使人窒息的压抑感以前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还有谭盾曾经为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担任过作曲,还特别点出里面那首起主导动机作用的《艳阳天》即出自他的手笔这一说法难以确证,因为就是从影片开头的演职员表来看作曲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叶纯之(叶小钢的父亲) 根据 boxofficemojo 网站公布的的统计数据,在后面几部海外发行的影片中,票房最好的是 2000 年拍摄的《卧虎藏龙》 ,有 1.28 亿美元,2004 年的《英雄》第二位,5371 万美元,1998 年的《致命感应》则居于末座,只有 2523 万美元致命感应谭盾 1986 年来到美国,1998 年为影片《致命感应》写配乐的时候已经在美国摸爬滚打了 12 年,对美国的创作环境和观众的口味早已熟悉。

因此,他第一次为好莱坞干活显示出一种喷薄而出的热情,希望实现自己音乐理念的想法很执著这部标准的好莱坞动作加惊悚悬疑片除了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比较有名之外,导演霍比利一直以拍电视剧而知名,电影拍得并不多,所以,影片上档后反应平平,最好的评论也就认为摄影不错不过,霍比利却在音乐方面给了谭盾建议,谭盾说:“当时导演找我谈话时说希望有不同的声音,所以我就加入了澳大利亚土著人乐器作为音乐的模式 ”看来并不是霍导演提出要用澳大利亚土著音乐,只不过是笼统地提了些希望,而谭盾为何采用澳洲土著音乐(剧情或者人物和澳洲都毫无关系)的原因却不得而知了这可能与澳洲土著音乐特有节奏有关系,澳洲土著音乐的乐器很有限,大部分都是原始打击乐器,但是节奏感非常强劲,把这种音乐元素用到动作片里也算切合卧虎藏龙虽然早在 1989 年谭盾的作品《九歌》在国际上获奖,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那只是在专业圈子里,真正让谭盾大红大紫的还是电影《卧虎藏龙》 这部由李安执导的古装武侠片在被武侠片熏陶了数十年的中国观众眼里恐怕也算不上有多么经典,不论是飞檐走壁还是闪展腾挪的各类桥段并不新鲜,却让那些少见多怪的西方人神魂颠倒谭盾为《卧虎藏龙》所作的音乐充分展现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创作理念和聪明才智,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看,谭盾娴熟运用仍是“民族乐器+西洋乐队”的老套路,但推陈出新,令人刮目相看。

至于聪明才智,不妨可以称之为“操作”手段,谭盾在这方面的聪明自然是少有人可比,他请来马友友演奏大提琴贯穿整部配乐,要知道,马友友是在美国公众中很有人缘的演奏家,同时又是华人,所有这些为媒体记者们笔下留出了大量文字空间马友友的演奏完全属于锦上添花,因为配乐演奏的难度绝对不需要他这样的大师来担当,大提琴在影片中也被用来模仿类似马头琴的音色,并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乐器特点至于配乐中音乐语言的繁多,确实让人佩服谭盾那融会贯通的本领从乐器的角度看,除了西洋管弦乐队之外,民族乐器大致用了竹笛、萧、琵琶、二胡、热瓦甫、葫芦丝和中国鼓等等,许多都是西方观众不熟悉的,而少数民族乐器热瓦甫、葫芦丝则不少中国观众恐怕也不太清楚从音乐元素中的地缘角度看,像《南行》一段里用了竹笛,完全是一派灵秀的江南水乡风韵,而《永恒的誓言》使用的是维吾尔族乐器热瓦甫,则完全是大漠孤烟直的边塞风味,反差极大此外,武侠片少不了动作场面,谭盾在打击乐器的使用上用的是中国鼓,特别是那些飞檐走壁的镜头,配上激昂的鼓声使人感觉荡气回肠谭盾的另一聪明之处是采纳了制片人的意见,为影片写了主题曲《月光爱人》 (A Love Before Time) ,这首动人的表白爱情的歌曲竟然是从新疆民歌原型化出,却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好莱坞式,谭盾在旋律创作方面的本事确实让人佩服。

英雄继 2000 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之后,2004 年,谭盾再次与大导演张艺谋合作,为《英雄》配乐 《英雄》讲述的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不过影片中凭空杜撰出来的长空、残剑、飞雪三位侠客,在一个单纯的政治谋杀事件中加进了复仇、爱情、武侠等多种元素与《卧虎藏龙》通篇的灰暗色调不同, 《英雄》则显得色彩艳丽,谭盾的创作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这一次,他强调发挥管弦乐队的作用,所以音乐显得更加气势磅礴,同时层次感也更丰富,这就与《卧虎藏龙》里清幽典雅的氛围大相径庭了如果可以把《卧虎藏龙》比作工笔的话,那么《英雄》就完全是大写意的山水了,所以,谭盾采用的是迥然不同的方法至于东方乐器的使用,这当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谭盾用了古琴和日本的太鼓和铙钟古琴自然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的乐器,同时也与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相吻合,在《棋馆古琴》一段里,琴的韵味被充分展现出来至于使用日本的太鼓,我想谭盾是考虑到了音效,因为中国鼓在营造气势方面与太鼓相比略逊一筹, 《风》一段就用了日本鼓,但打法上参考了中国锣鼓的传统手法,由 Sony 请来日本知名的“鬼太鼓”大师演奏,果然是杀气腾腾、咄咄逼人此外,上一次是马友友,这回谭盾请来了小提琴大师帕尔曼,他似乎特别偏爱弦乐演奏家,帕尔曼虽然现在人气急剧下降,但是在全世界依然有一批支持者。

加之他对演奏那种甜如蜜糖般的旋律一直是得心应手,这次同样驾轻就熟,如果说《棋馆古琴》里帕尔曼演奏的小提琴和古琴的对话还保持了神秘的韵味的话,那么《飘:胡杨林》里小提琴与女高音之间的配合则完全是浓得化不开的浪漫柔情了夜宴对影片《英雄》的配乐,各方评论都不甚热烈,普遍认为与《卧虎藏龙》相比没有突破,仅仅是把酒瓶装新酒两年之后,谭盾却带来了一部突破陈规的电影配乐《夜宴》 ,突然想到《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有一句范斯凯勒尔的经典台词:“我的规矩我来破!”这一回,谭盾的规矩他自己来破,他把交响乐队和钢琴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依然被采用,但是,民族性已经成了点缀,配乐已经相当交响化,而且篇幅很大,以至于网上有人调侃《夜宴》怎么看怎么像谭盾的音乐 MV从马友友到帕尔曼,这一次谭盾选用的是朗朗,主奏乐器自然是钢琴,以现在朗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对宣传《夜宴》和谭盾自己都可谓相得益彰正因为面对的主奏乐器是钢琴,谭盾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近乎创作一部钢琴协奏曲的工作中,配乐是从一个整体出发来构思的大场面气吞山河的宏大气势、悲剧部分的婉约凄凉都在钢琴与管弦乐队间的竞奏与融合之间辗转,为这部史诗化的影片增添了色彩。

我觉得,这部配乐是很容易改编成一首钢琴协奏曲或者狂想曲的,效果肯定要比《卧虎藏龙协奏曲》好影片音乐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张靓颖演唱的片尾曲《我用所有报答爱》 ,首先要承认,这首歌很难唱,让张靓颖来唱确实有些吃力,特别是开头处她的高亢嗓音运用不开的时候尤其如此,但后面却越来越来好,管弦乐和钢琴的配合将歌曲推向一个风起云涌的高潮不论是配器还是旋律写法,以及合唱的陪衬使用都让观众听到一个晚期浪漫主义者谭盾的风格从《致命感应》到《夜宴》 ,我们看到的谭盾在电影配乐领域的不断成熟,在对付西方听众和评论界方面的水准上他也早已更上层楼,如何把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队调配好,这才是真正赢得西方观众不二法门他自己说过:“在西方,我的音乐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概念是永远在持续的概念,就像中国的文学,是一个从古到今持续不断的概念 ”从这层意义上说,谭盾骨子里就是一位创作古典音乐的浪漫主义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