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38KB
约15页
文档ID:262231895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_第1页
1/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假设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喜欢祖国各地人民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往往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留神进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叫自己,便背着柴急速返回家中,跪问起因母亲说:“有客人猛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大胆,特别孝顺早年家中困苦,自己往往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厚的筵席,他往往憧憬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抚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畏缩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往往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屡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猛然自行溶解,跃出 两条鲤鱼继母食后,公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 6.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困苦,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惦记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猛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切跳上前,用完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究放下父亲跑掉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理应敬爱别的老人,保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大胆有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得志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却了疲乏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大胆孝顺的好孩子 9.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有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连忙辞去了官职,回家照管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奉劝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假设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处境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劝戒父母不容许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由于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概括理由,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处境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依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略了 10.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摩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伤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爱好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11.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导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热爱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恬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那么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梦想的书籍是聪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挺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挚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心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抚慰者——巴罗 7、书籍是挚友,虽然没有热心,但是分外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成分开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扶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阅历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后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量,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中断——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量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发愤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 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成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假设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4、四处是创造之地,每日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宏伟的劳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篇二: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母亲节,想起了陈毅元帅孝母故事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母爱母教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之大,在史可鉴,有口皆碑而子女对母亲的深爱与崇敬,也是刻骨铭心,绵绵如缕芸芸众生如此,优良英才亦然,陈毅元帅爱母敬母之情,更是感人肺腑 1962年,陈毅任中国外交部长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抉择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见到儿子来探望她,分外欣喜,刚要和儿子打招呼,猛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也分外冲动,他迅速走上前去拉住母亲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真情。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分外忧伤,这裤由我去洗吧!”母亲硬挡住,不愿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妈聊聊陈毅说:“我(转载自:.xiaocaOfaNW 小草 范 文 网: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们做儿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现在回来看您,帮您洗几件衣服是很理应的说完就把母亲的脏衣服全拿过来泡在盆里,搓洗起来,母子俩,高兴地说着话,直到陈毅把母亲的衣服全洗明净 陈毅元帅作为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位高至极,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和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重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培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至今听来依旧令人感动感慨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关爱扶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名贵精神资产,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识,有的自己成人成家后,拒绝赡养父母;有的不但对父母言语粗鲁,而且在精神和肉体上伤害父母,让社会感到恐惧和痛心。

试问,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何谈亲情、友情、手足之情?何谈生活、事业、国家大业?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父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