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环线10月开建加速串起六大新城组群备受关注的武汉市四环线,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昨日,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预计今年10月开工建 设一期,2012年开工建设二期总投资280亿元,建设期4年这将是武汉市建设的最后 一条环线新路概况】设计时速100公里据框架协议介绍,武汉市四环线位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五环)与三环线之间,全线 穿过洪山区、汉阳区、青山区3个中心城区,黄陂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4个远城 区,以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长143公里,其中西南段72公里, 东北段71公里,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按照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本项目建设期4年,预计2011年10月开工建设一期西、南段,2012年开工建设二期 东、北段总投资约280亿元一期、二期总投资各约140亿元环线走向】东南段与外环共线今年4月,武汉市长唐良智对该市交通发展情况调研时,武汉市交委透露“四环线具 体分为四段西南段的走向是:从东西湖区吴家山、走马岭工业园中间区域往下,跨过汉江到达蔡 甸区、在黄金口工业组团和蔡甸新城之间穿过,沿后官湖生态新城东侧向南,沿东荆路走廊 布线穿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新建的黄家湖长江大桥到达洪山区的青菱组团,沿着星光 大道走向,经过纸坊新城和庙山经济开发区中间区域。
东南段的走向是:由于此段三环与绕城高速(外环)间距较小,与绕城高速共线,绕 过九峰森林公园和大东湖生态水网,将绕城高速由双向四车道拓为双向八车道东北段的走向是:往北从武钢和化工新城之间区域穿过,沿着天兴洲洲尾架设的武湖 长江大桥到达黄陂区西北段的走向是:在汉口北专业市场区北侧跨过汉口北编组站和后湖北侧,沿着盘龙 城的工业园区再到达东西湖区,形成一个环线据了解,目前四环线具体的走向还未最终确定,可能还会有所调整交通功能】串起六大新城组群 昨日,武汉市副市长尹维真在代表武汉市政府的发言中表示,四环线是武汉市“十二五”规 划的重点交通线路,它对缓解武汉市过江交通压力,推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速新城组群 建设,构建物流快速通道,巩固和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初衷,在四环线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与其他环线和射线的衔接,设置了多 处互通式立交,可与主要干道和环线实现连接以后,从四环线任一互通式立交下去,通过 其他射线,都能够和三环线、绕城高速公路实现互连互通,形成有效的路线网络特别是在物流方面,四环线将发挥重要的货运通道功能,使大型物流枢纽设施和武汉 新港两岸的运输联系更高效,它将与汉口北铁路编组站、天河机场、以及公路货运站紧密联 系,大大缓解三环的货运压力。
建设模式】初期拟由建设方经营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记者注意到武汉市四环线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用行话 说就是“BOT+EPC”,翻译成汉语就是“建设一经营一转让+设计一采购一施工”简而言 之,就是由建设单位总承包下来,一条龙建设好了后,再进行经营,经营时间到了后,就移 交给政府之所以采取这种建设模式,是因为武汉处于大建设时期,到处都需要钱,但本身财力 有限,而四环线又是280亿元的巨大工程,需要其他渠道资金的支援根据昨日签署框架协议,甲乙双方将组建联合体,以“BOT+EPC”模式参与武汉城市四 环线项目建设甲方是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它是武汉市国资委出资的大型国有企业, 是武汉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重要平台,主要负责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和 经营管理,包括机场高速公路、客运站、大型物流基地和港口、码头等乙方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53家骨干企业之一,是中国 最大的建筑及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管理优势,在规划设 计、建筑施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其主营业务遍 及30多个国家在武汉市已经承建了白沙洲大道、沙湖大桥等多项重大市政工程。
交通展望】今后建“双快一轨”即将开工的四环线,加上已经建成的一环线、三环线和绕城高速,以及正在建设之中 的二环线,武汉已经有了5条交通环线交通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先导,通过建设环线来拓展城市空间的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摊 大饼”,这种模式由于对城市造成人为的分割,近年来其弊端日渐暴露根据《武汉 2010-2020城市总体规划》(下称《总规》),武汉的城市布局将抛弃“摊大饼”的模式 那么为何还要新建四环线呢?业内人士解释,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武汉特殊的地理形势决定的长江和汉江把武汉一分为三,过江交通一直是武 汉的瓶颈,随着城市继续向外围拓展,在白沙洲大桥与军山大桥,天兴洲大桥和阳逻大桥之 间,若没有过江通道,势必又会出现新的过江难四环线上将新建两座长江大桥和一座过汉 江桥,它们的建成将缓解过江难二是目前绕城高速与三环线之间距离较远,而在这之间六大新城组成已初见规模六 大新城组成内分布着众多的工业园和居住区,它们彼此之间的物流和人流需要这样一条快速 通道不过,四环线将是武汉市建设的最后一条环线根据《总规》,未来武汉城区将犹如 一颗镶嵌在山水之中的六角“海星”,业内将之形象地称为“海星”模式未来,武汉将向 六大新城组群内大力发展快速路和轨道交通,重点建设以城市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和轨道 交通构成的“双快一轨”复合交通走廊,目标是用40分钟从郊区至中心城区。
根据《总规》,在六大新城组群之间,将建设6片放射状楔形生态绿地,建立联系城 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并深入主城区核心,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这6大绿楔分别 为东湖绿楔、武湖绿楔、金银湖绿楔、后官湖绿楔、青菱湖绿楔、汤逊湖绿楔根据测算, 新的绿网和水网交织,将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可平均下降1°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