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的主要内容 八礼主要内容 7-12岁(小学阶段) 仪表之礼 目标:面容整齐、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详细规范: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齐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齐 7.公共场合不脱鞋 8.站立时抬头挺胸 餐饮之礼 目标:讲究卫生、疼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静 详细规范: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性倾听、恳切友善 详细规范: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运用敬语 2.接听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 3.不用带羞辱性的外号称呼别人 4.在校内和公共场所讲一般话 5.不说脏话谎话 待人之礼 目标:敬重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详细规范: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愿 2.敬重老师劳动,上课仔细听讲 3.遇人面带微笑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应允再进入。
5.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 用后刚好归还并致谢 6.用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小挚友 行走之礼 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详细规范: 1.相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途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欣赏之礼 目标:遵守秩序、爱惜环境、用心观赏、礼貌喝彩 详细规范: 1.提前入场,对号入座 2.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巡游之礼 目标:善待景观、爱惜文物、敬重民俗、恪守公德 详细规范: 1.便后刚好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2.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 3.不追、捉、打、喂动物 4.不攀爬景区设施 5.带走自己产生的全部垃圾 仪式之礼 目标:按规行礼、心存敬畏、肃穆庄重、敬重礼俗 详细规范: 1.升国旗时脱帽、凝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洪亮。
2.参与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齐,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沟通、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艳丽衣服 13-15岁(初中阶段) 仪表之礼 目标:面容整齐、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详细规范: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等饰物 4.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不勾肩搭背 餐饮之礼 目标:讲究卫生、疼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静 详细规范: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齐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性倾听、恳切友善 详细规范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情愿说的问题 4.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让别人听得清晰 待人之礼 目标:敬重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详细规范 1.客人来访,热忱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探望他人、给别人打 3.不对老师、同学的相貌和衣着评头论足 4.不顶撞家长、老师 5.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行走之礼 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详细规范 1.步行走人行道,骑车走慢车道 2.骑自行车进出校内大门要推行 3.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路 4.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 5.不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吃东西 6.热心为他人指路 欣赏之礼 目标:遵守秩序、爱惜环境、用心观赏、礼貌喝彩 详细规范: 1.观看演出,敬重演员劳动,在合适时机鼓掌喝彩 2.不爆粗口,不喝倒彩 3.未经允许不随意拍照摄像 4.观看时取下帽子,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不影响后排观众观看 5.无特别状况不提前退场,确需退场,在演出节目间隙离开 巡游之礼 目标:善待景观、爱惜文物、敬重民俗、恪守公德 详细规范: 1.吐痰和口香糖用纸巾包好丢入垃圾箱 2.在景区长椅上不躺卧,不用物品占座 3.排队等候留意1米线 4.在不允许拍照的地方不拍照,在有关闭闪光灯标记的地方自觉关闭闪光灯 仪式之礼 目标:按规行礼、心存敬畏、肃穆庄重、敬重礼俗 详细规范: 1.参与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齐,共青团员戴团徽。
2.重阳节问候家中老人,参与敬老活动 四仪主要内容: “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实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化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 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内生活、感知礼仪规范入学礼,古称“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起先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化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人生四大礼的首次大礼,具有深厚的思想教化色调 时间:9月初 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 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精彩第一课,不求与传统的开笔礼“形似”,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家长参加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让儿童耳目一新的仪式活动,使孩子在深厚的氛围中似懂非懂间感受酷爱学习、感恩父母、敬重师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从懵懂幼童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10岁:成长仪式 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共享,理解父母的哺育之恩、师长的训诲之恩、挚友的帮助之恩 10岁,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迈进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儿童成长的一大转折点,是人生的里程碑十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拥有一份志向和责任。
时间:六一前后 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课,以体会成长欢乐为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明确肩负的责任,并初步树立人生志向,进一步确立角色意识 14岁:青春仪式 要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限制心情、包涵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14岁是迈向青春的年龄,是少年步入青年的重要转折点,是成长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从法律上讲,14岁的少年也负有相对刑事责 任团中心在全国组织开展了14岁集体生日活动 时间:五四前后 对象:初一或初二学生 成才轨迹中的难忘瞬间这一天,孩子将摘掉红领巾,告辞童年时代;这一天,孩子唱着团歌,步入青春的大门幻想、进取、创建、拼搏、感恩、责任、立志成为青春礼的主题词 18岁:成人仪式 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遵守法律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冠者礼之始也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特别之大,因此《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18岁,意味着孩子已成为社会公民,意味着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时间:五一前后 对象:高三学生 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通过直观、生动、鲜活、规范和有情感的仪式活动,培育孩子自尊、自爱、自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民族立事立功的壮志,为孩子过渡到“成人”角色营造社会期盼、社会支持的深厚氛围,形成终身难忘的教化效应。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