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菌,1,业界荟萃,青霉菌 - 青霉菌,青霉属【Penicillium ,X=2 (P.species)】 真菌的总称半知菌类,串珠霉目的一属间有性生殖阶段菌丝为多细胞分枝无性繁殖时,菌丝发生直立的多细胞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不膨大,但具有可继续再分的指状分枝,每枝顶端有2-3个瓶状细胞,其上各生一串灰绿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再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新个体有性繁殖绝无仅有,如有发现,多归于子囊菌纲曲霉科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肉食及衣履上,多呈灰绿色亦能引起柑橘的青霉病有些种类如点青霉(P.notatum)和黄青霉(P.chrysogenum)等可提取青霉素,灰黄青霉(P.griseofulvum)等可提取灰黄霉素2,业界荟萃,青霉菌形态结构,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3,业界荟萃,,4,业界荟萃,,,5,业界荟萃,青霉菌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产生孢子时,菌丝体顶端产生多细胞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分枝23次,每枝的末端细胞分裂成串的分生孢子,形成扫帚状分生孢子一般呈蓝绿色,成熟后随风飞散,遇适宜环境,萌发成菌丝青霉菌的种类很多,通常生于柑桔类水果上蔬菜、粮食、肉类、皮革和食物上也常有分布如产黄青霉、特异青霉 均能产生青霉素黄绿青霉 、桔青霉和岛青霉能引起大米霉变,产生“黄变米”,它们产生的毒素如黄绿青霉素)对动物神经系统有损害,桔青霉素能损害肾,岛青霉产生的黄天精、环氯素和岛青霉素均为肝脏毒6,业界荟萃,青霉素与青霉菌,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可人工合成,用化学方法改造其部分结构,能制取一些新型衍生物目前用人工合成的青霉素约有30种投入临床应用用人工方法制造的青霉素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如青毒素G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对酸不稳定,而氨苄青霉素对酸稳定,抗菌谱广7,业界荟萃,,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病细菌距青霉素最远的细菌个大、色浓,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菌个较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霉菌的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经死亡,,,8,业界荟萃,如何提取青霉素,青霉素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 。
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 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是将青霉素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9,业界荟萃,青霉素的药用价值,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10,业界荟萃,,,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11,业界荟萃,青霉菌的作用,通过14C标记底物的矿化实验发现青霉菌对多聚芳香族化合物有一定降解能力,本研究以3种偶氮和蒽醌型活性染料为作用底物,结果表明,青霉菌G-1 对染料进行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可达169.5243.9mg/g干重,被吸附染料最早在第4d完全脱色降解,有菌丝和去除菌丝的培养液中再次加入染料,均可在2030h内使染料完全脱色降解.,12,业界荟萃,,青霉菌(Penicillium X5)对活性艳蓝 KNR的吸附作用.通过对培养液的波谱分析和宏观现象的观察,在72 h内,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当染料的浓度为100 mg/L时,活菌体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88.66%.本实验还研究了对实际应用和吸附过程有影响的几个因素,包括葡萄糖、NaCl、温度和pH.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020 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菌体的干重相应增加,说明对活性艳蓝 KNR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在1020 g/L时,吸附作用不显著;而随着NaCl浓度(02%)的增加,吸附率却显著降低.最佳脱色温度为25 ,pH为4.0.活菌体与死菌体的生物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活菌体比死菌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在菌丝体上的染料可以用甲醇进行洗脱,菌丝球在下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中性,此菌丝球可重复使用3次.,13,业界荟萃,青霉菌与环境污染,利用青霉菌P 1(Penicilliumsp )对 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处理 3h ,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 ,去除率分别达 98 0 %和 74 5 % ,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
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 ,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5 9%和 89 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 1和L 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 ,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14,业界荟萃,橘青霉菌丝球形成条件及其处理废水的应用,根据橘青霉 呈球状体生长的条件和形成的机理发现在培养液初始pH为 7.0 ,孢子年龄为16 2 0天 ,孢子悬液浓度为 10 5个 mL-1,表面活性剂Tween80或TritonX - 10 0质量浓度为 1g/L ,摇床转速为 140r/min的条件下 ,于 2 5培养 5天 ,可形成大小适中 ,有一定机械强度 ,光滑均匀的菌丝球孢子的聚集在菌丝球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用此菌丝球吸附质量浓度为 5 0mg L-1的 1 氨基 2 萘酚 4 磺酸水溶液模拟处理染料废水 ,吸附率达到 6 2 .4%15,业界荟萃,青霉菌感染,青霉菌病(peniciilinosis)中常见的是由马尼菲青霉引起皮肤和内脏真菌病,组织病理学类似于美洲组织胞浆菌病马尼菲青霉是条件致病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肺部感染,之后经血行播散可导致皮肤及肝、脾等内脏器官感染。
原有数据库资料 由青霉菌引起的疾病统称青霉菌病 易感因素:有严重免疫缺陷的基础疾病(如AIDS)或曾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16,业界荟萃,,17,业界荟萃,,18,业界荟萃,,粉末是青霉菌青霉菌成熟后会随风飞散,遇适宜环境,萌发成菌丝,所以会污染其他食物 青霉菌与人类疾病,几乎所有的青霉菌对于健康的人类来说都是不会引发感染的非病原性霉菌但是在青霉菌的同类之中,显示兼有菌丝和酵母态细胞两种形态的,则有比较强的毒性曾有爱滋病(AIDS)患者出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的案例另外,在指甲、耳道、肺部、尿道也会发生被称作青霉菌病的感染症19,业界荟萃,关于食用菌中青霉菌的防治方法,青霉菌又称绿霉菌,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青霉菌种类有常现青霉、淡紫青霉、鲜绿青霉、产黄青霉、疣孢青霉青霉菌在平菇、蘑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制种和栽培过程中均能侵染危害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病菌菌丝体与食用菌菌丝极为相似,很难将二者区分但当分生孢子形成后,青霉菌则是呈现出淡蓝色或绿色的粉层青霉菌侵害菇床和污染培养料后,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使之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子实体也会使其变褐腐烂20,业界荟萃,,2)形态特征 :菌丝无色或浅色,有分隔。
直立分生孢子梗呈对称二叉分枝或多叉分枝的扫帚状,顶端产生小梗,串生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单胞,表面光滑或粗糙,无色、绿色或带有其他杂色菌落的颜色有绿色、黄绿、蓝色等,在菌落外圈常见白色的新生长带 (3)发生规律 :青霉菌适应性强,分布广,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多,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等传播青霉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杂菌,也是农产品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储粮霉变、水果腐烂、花卉种球品质劣变青霉的适生条件为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喜欢在酸性环境中生长21,业界荟萃,处理方法,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培养室周围及栽培地清洁,及时处理废料接种室、菇房要按规定清洁消毒;制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灭菌彻底,袋装菌种在搬运等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防塑料袋破裂;经常检查,发现菌种受污染应及时剔除,决不播种带病菌种如在菇床培养料上发生青霉菌,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 2022,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调节pH,适当提高pH,在拌料时加1%3%的生石灰或喷2%的石灰水可抑制杂菌生长药剂拌料,用干料重量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防治效果更好还需注意菇房和菇场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局部发生此病时,可用5%10%的石灰水涂擦或在患处撒石灰粉,也可先将其挖除,再喷3%5%的硫酸铜溶液杀死病菌。
22,业界荟萃,,,谢谢观看,23,业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