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卷首诗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摘要】本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思想,对?红楼梦?卷首诗的四个英译本进行经验功能分析和比较研究,比照原诗与各个译文的经验功能对等程度,并提出经验功能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可以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和翻译评估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另一方面也会对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关键词】经验功能;?红楼梦?卷首诗;古诗英译【作者简介】孙薇薇〔199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内对于古诗英译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诗的可译性、音韵的传递和诗的审美、意象、意境、神韵诗学框架之下,如许渊冲的“三美〞原那么〔和辜正坤的“五标准〞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开展和完善,一种量化的、系统的、较为客观的功能语言学路径也逐渐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且不断地凸显出适用性和应用性自2021年起,以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框架来描述诗歌翻译,从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引述现象、时态等语言学角度描述古诗英译过程,检验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并取得了建设性成就。
本文基于韓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思想,对?红楼梦?卷首诗的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经验功能分析和比较研究,比照原诗与各个译文的经验功能对等程度及其相应的翻译效果,以审视和评估古诗英译的质量问题对于?红楼梦?卷首诗此类诗歌,教谕与认知过程远大于其审美和娱乐功能,笔者针对此类诗歌提出了经验功能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以期能为古诗英译质量评估提供新视角一、经验纯理功能简介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局部韩礼德把语言功能概括为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ual〕功能,其中概念功能又可分为经验〔Experiential〕功能和逻辑〔Logical〕功能经验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经验功能主要是由“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实现,即把用于表达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各种事件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过程〔Process〕类型,同时指明相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ce〕Halliday〔1994〕区分出六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指人做某动作的过程,涉及动作的发出者,即动作者〔Actor〕,动作的接受者——“目标〞〔Goal〕,有时也会涉及时间、地点、方式等环境成分;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即描述人的内心世界思想、喜好、欲望和感受等过程,包括“感觉者〞〔Sensor〕和“现象〞〔Phenomenon〕;关系过程,用来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修饰型〞〔Attributive〕和“认同型〞〔Identifying〕两大类,分别表示一个实体的属性和用一个实体去识别其他实体的过程,前者涉及“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两个参与者,后者包括“被认同者〞〔Identified〕和“认同者〞〔Identifier〕;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涉及“说话人〞〔Sayer〕、“受话人〞〔Receiver〕或“目标〞〔Target〕——信息指向的对象,以及“说话内容〞〔Verbiage〕;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指可表达心理过程的生理行为,主要通过语义识别,如“哭〞“笑〞“抽泣〞等生理行为,通常只有“行为者〞〔Behaver〕;存在过程〔ExistentialProcess〕,表示实体的存在,涉及参与者“存在物〞〔Existent〕。
二、原诗的经验功能分析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来看,?红楼梦?卷首诗的原文,共由四个过程组成:1.关系过程:“满纸荒唐言〞2.行为过程:“一把辛酸泪〞3.言语过程:“都云作者痴〞4.心理过程:“谁解其中味〞在〔1〕关系过程〔修饰型〕中,“纸〞是载体,“荒唐言〞表达过程和属性,“满〞说明属性的程度;对于〔2〕行为过程,隐化了流下“一把辛酸泪〞的行为者——作者,“一把〞呈现出作者辛酸之泪湿透手稿的凄凉画面;在〔3〕言语过程中,“都〞表达了归一性,具有人际意义,“云〞是过程,“说话者〞是隐性的,根据语境推断,应是不理解作者的“世人〞作者痴〞是个被投射句〔ProjectedClause〕,它本身是个修饰型关系过程,“作者〞是载体,“痴〞是过程和属性;在〔4〕心理过程中,“谁〞是感觉者,“解〞是过程,“其中味〞是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人“无法解得其中味〞的悲叹三、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此诗有多种译本,本文选取了黄新渠、DavidHawkes、刘重德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进行分析为便于表达,以下用黄译、Hawkes译、刘译和杨戴译代表各个译文1.“满纸荒唐言〞首先,笔者将对四种译文的过程类型进行逐句分析由于此句不涉及“环境成分〞,因此主要讨论其参与者和过程类型。
四种译文只有一种〔刘译〕采用了关系过程,“Thestory〞是载体,“is〞表达关系过程,属性是“fullofstoriesthatsoundqueer〞,其余三种译文都将此句译成了名词词组,“pages〞对应“满纸〞,充当名词词组的中心语,用后置修饰语来翻译“荒唐言〞从过程的表达情况看,“Thestoryisfullofwordsthatsoundqueer〞〔刘译〕更贴近原文,但其载体是“Thestory〞,将“满纸〞具体化到“整个故事〞,无法表达“满纸〞所暗示出的卷卷纸张尽显辛酸之意的内涵,抹杀了此诗的弦外之音,有收缩含义之嫌;相比而言,“pages〞内涵丰富,更容易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批阅十载坚持创作,单独阅尽世态炎凉,写作之时伤感之泪湿透手稿的情景,更符合原诗意境关于“荒唐言〞的翻译,四位译者分别将其译为“absurdwords〞“idlewords〞“wordsthatsoundqueer〞“fantastictalk〞,四个词组的中心语“words〞或“talk〞无太大差异,但关于“荒唐〞的选词却会影响英语读者对此诗的解读根据?英汉大词典?第一版中的解释:“idle〞指“懒散的,懒惰的;无所事事的;不务正业的〞“无根据的,无理由的〞或者“琐碎的,无意义的〞〔与诗歌分析相关性不大的词义未列出,以下同〕; “absurd〞具有“荒唐的,荒唐的;滑稽可笑的,愚蠢的〞“〔荒唐派笔下描写的内容〕无理性的;无价值的;杂乱无章的〞或“荒唐,悖理〔一种从存在主义出发的文学或哲学观点,指‘人生无意义,‘人世无理性等〕〞的含义;“queer〞多指“古怪的,异常的〞或“假的,无价值的〞;“fantastic〞那么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想象出来的〞或“〔方案等〕异想天开的,不现实的;荒唐的,荒唐的〞。
经分析,“absurd〞和“fantastic〞与原诗的“荒唐〞之意最为贴近,表达出曹雪芹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望以及对自己写小说这件“荒唐〞之事的自嘲,而构造出“太空幻镜〞之类的荒唐情节来表达人生的沉浮起落2.“一把辛酸泪〞原诗第二句“一把辛酸泪〞表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留下的“辛酸之泪〞,属于行为过程,“行为者〞即作者被隐化有三种译文〔黄译、Hawkes译、杨戴译〕将其转换成非限定性小句修饰第一句的载体,与第一句形成主从结构的小句复合体,在方式上补充说明“Pages〞;三个非限定小句本身都是关系过程,分别运用“Soakedwithbittertears〞〔黄译〕、“Pennedwithhotandbittertears〞〔Hawkes译〕、“Pennedwithbittertears〞〔杨戴译〕来表达“满纸〞的属性而刘译那么采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来对前句的载体“Thestory〞进行解释,通过“Whichimplyhandfulofbittertear〞这一关系过程表达原诗“一把辛酸泪〞的行为过程,指代“Thestory〞的“which〞属于载体,“imply〞表达过程,“handfulofbittertear〞那么为属性。
四种译文均对原诗句的行为过程转译为关系过程,将此句转换成修饰成分与第一句合译实现译文连贯但刘译使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形式使得译文比原诗更加繁琐,另外三种译文使用单句〔过去分词形式〕简洁明了,与原诗的风格较为吻合而且,刘译用“imply〞一词直接显化了作者的辛酸,并将“一把〞直译成量词“ahandfulof〞,相比于其他三种译文中的“Soaked〞或“Penned〞,没有把再创造的余地留给作者,与原诗含蓄的风格不太符合;另外,“imply〞传达出动态意义,而“Soaked〞或“Penned〞不仅可与前句的“Pages〞形成照应,也传达出一种静态意义,与原诗“一把辛酸泪〞的静态感更为贴近,从此角度来说,黄译、Hawkes译、杨戴译与原文在经验功能上契合度更高辛酸泪〞也是此句翻译的难点黄译、杨戴译采用“bittertears〞,刘译运用单数形式“bittertear〞,Hawkes那么将“辛酸泪〞译成“hotandbittertears〞,四种译文只有刘译运用“tear〞的单数形式,应是出于音韵的考虑,与前句的“queer〞押韵,在形式上显得整齐,因此,关于“tear〞一词单复数的选择并不影响英语读者对于诗歌含义的解读。
关于“辛酸〞一词的译法,四种译文都有“bitter〞一词,?英汉大词典?中关于“bitter〞的解释包含“有苦味的,苦的〞“使人痛苦的,使人悲哀的〞“流露心头痛苦〔或悲哀、悔恨〕的〞“充满仇恨〔或怨恨、不满等情绪〕的〞“尖刻的,挖苦的〞和“严寒的,寒冷入骨的〞等可见,“bitter〞一词含义深远,从味觉的“苦〞,到心中的“痛苦〞,同时引申出“身体的寒冷〞,再到情绪的“不满〞,可谓涵盖了各种苦味,能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含义贴近原诗,而Hawkes多加的修饰语“hot〞那么易使人联想到冲动的场景,不仅与原文内涵不相符合,也有画蛇添足之嫌3.“都云作者痴〞四种译文都采用与原文一致的言语过程,分别用“say〞〔黄译、刘译〕和“call〞〔Hawkes译、杨戴译〕表达过程,参与者涉及“讲话人〞“目标〞和“讲话内容〞,“受话人〞均没有出现,暗指此诗的读者原诗中“云〞表达过程,“作者痴〞是被投射句,三种译文采用间接引语形式,“讲话人〞分别为“All〞〔黄译〕、“Allmen〞〔Hawkes译、杨戴译〕,其中黄译将“目标〞隐化,且在第三句间接引语中运用“heisafoolinlove〞,在前两句译文没有任何的铺垫下,直接出现“he〞显得有些突兀,容易令读者感觉作者在描述另一个与其自身不相关的参与者,虽可理解为是作者的画外音,但原文明确说明“作者痴〞,不明确人称代词“he〞作为“参与者〞突然出现与原诗背离,这增大了英语读者的理解难度,不如其他Hawkes译、杨戴译将“theauthor〞对应原文的“作者〞自然、贴切。
刘译将此句翻译成直接引语,“‘Theauthorissilly,allpeoplesay〞,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感,但是原诗是间接引语,采用了直截了当的直接引语翻译,这样会减少读者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原先简练含蓄的诗句被过多的解释,影响了诗歌意境的传递此句翻译的一大难点是“痴〞的译法译者们分别译为:“afoolinlove〞〔黄译〕,“fool〞〔Hawkes译〕,“silly〞〔刘译〕,和“mad〞〔杨戴译〕fool〞多指“蠢人,傻子笨蛋;莽汉〞“受愚弄〔或欺骗〕的人〞“白痴,低能者〞或者“有癖好〔或特长〕的人〞;“silly〞那么指“缺乏常识〔或理智〕的;傻的;愚蠢的;荒唐的;不合理的〞或“质。